论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e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亦日益推进。本文分析了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中学作文课堂教学中深化改革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深化改革;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纵观当前中学作文课堂教学之现状,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学生自进入初中学习阶段以来,被接连不断的各科教材和即将面临的中考压力包围着,心理负担加重、思维能力受限,加之语文教师对作文课堂教学的忽略,只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灌输,对作文教学仅限于传统的“审题——构思——结构”的呆板模式,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枯燥,文笔晦涩,毫无灵性和新意,读起来如同嚼蜡,索然无味。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教经验,以发展中学语文总体教育为理想目标,就如何进行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语文的课堂上,时至今日有些教师还在沿用老的教学套路,即板书、讲解、布置作业,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没有被体现,更多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没有被落实,而是仅仅被当作一句口号,这只是其一。其二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教学思路影响,语文教师们表现出更多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思想。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差,作文写出来犹如一篇流水账,针对这些情况,教师总是从强调教材知识的吸收着手,或是增加学习量,布置更多的家庭作业,或是强制学生们去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加强对学生们的学习指导、阅读指导,以期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增强写作能力[1]。诚然,这些教育方式是对学生们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然而却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而最终的结果是,该用的方法都用了,学生们依然是心中有千言,笔下无一墨,教师教得焦头烂额,学生学得苦不堪言。综上所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状,关键在于教师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即学生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当把教学眼光紧紧盯在一处,学生的逻辑思维从此就受到了限制,知识面的狭隘,造成了学生们写作素材的匮乏,被动的接受知识,使他们成为了学习的机器,每当进入校园,学生身上便如同套上了无形的枷锁,没有了思维创新能力,学生们的心中眼中脑海中,就只剩下了那点儿课堂知识。
  二、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
  (一)培养表达能力,夯实写作基础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笔者认为教学重点应该遵循最基本的两条线路,一是注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与理解;二是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从表达方式到表现手法,让学生有能力将心中所学充分地展现出来,并有所创新,这其中问题的利用是关键。如《社戏》一课,这是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们所接触的第一篇鲁迅作品。开课前,作者首先对鲁迅先生存在的社会背景、作品特点等向学生们做了扼要的叙述,以期让学生们对鲁迅作品有大概的认识,并使学生们产生迫不及待想了解课文内容的冲动,随后授课开始。通过全体学生朗读课文,作者向学生们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大家合上书,通过阅读印象,请同学们来讨论一下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当学生们回答完毕后,随后作者用最快的时间先略讲了一遍课文,然后提出第二个问题:全文一共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两人一组进行讨论,并准备解答。第二个问题解答完毕后,作者再次精讲课文内容,并准备了第三个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说说文中表现了“六一公公”什么样的性格?这样,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产生,首先使整堂课都处在了一种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其次,通过问题解答,循序渐进,让学生在逐步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又加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在这堂课的最后,作者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写作训练要求:(1)作文题目自拟;(2)写作主题为《社戏》一文的读后感;(3)紧密结合主题,力求创新。
  (二)培养思维能力,增强写作技巧
  通过思维能力培养,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笔者认为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课堂讲解中,注重培养学生们采用独特的视角去理解一篇新课文,让学生自主理解,教师只做引导指正工作,使之形成习惯,并逐渐向着生活方向延伸。
  (2)在课堂讲解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们自主理解课文的主题,以及文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使学生对课文的总体轮廓形成认识,从感知上发现其中突出的特点,然后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对其感知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3)在课堂讲解中,循序渐进,不要一开课便将课文全部内容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这是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消化不了的知识,很可能会成为他们的负累,从而造成教师讲了一车,学生只吸收了一点,并使他们逐步产生厌学的现象。
  (4)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如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让学生们通过集体智慧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互相形成影响,进一步拓宽学生们的视界,加强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
  通过在课堂上采取以上种种措施,提高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认识,大力加强他们的写作功底,使他们通过知识吸收、知识积累,并最终在写作中体现出来,从而对所学知识得到良好的验证。总而言之,加强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是加强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深化改革中学作文课堂教学,也是全体中学语文教师们的职责,而这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崔泽鹏. 对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 成才之路, 2011(4).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其他文献
童年伙伴相聚毛小毛从小在农村生活,上中学后,才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城里。其实,村里像毛小毛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如今他们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学习,与农村老家渐行渐远。今年暑
光绪二十四年,重庆涪陵商人邱寿安在湖北宜昌开设了一个酱园,兼营四川大头菜,生意比较冷清。  后来,邱寿安雇佣四川资中县人邓炳成在老家涪陵做腌菜工。邓炳成十分聪明,喜欢动脑筋。他把肥嫩的青菜头经压榨、風干、脱水腌制成了榨菜。  邓炳成派专人将榨菜送往宜昌。邱寿安品尝后,觉得味道鲜美,脆嫩可口,于是专门设宴招待亲朋好友,请他们品尝榨菜。大家尝后都赞不绝口。  邱寿安当即通知邓炳成送来一大批榨菜,在酱园
作文难!这是绝大数师生的共同心声。学生害怕作文,一说写作文就头痛;老师烦作文,费神伤神收效慢。作文教学应该怎样进行,才能让学生成为创作的主人,让学生产生“一日不写,如隔三秋”
上三叠统延长组储层通常经历了复杂的成岩蚀变以及埋藏和热演化过程。本次研究对该区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以石英胶结等成岩作用为主,且发育在封闭的地球化学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