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宁×金培达=话剧双对论

来源 :凤凰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ongxi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树宁说:
  
  话剧的背后使命
  “树宁现在式单位”的取名很是简单,“现在式”表示剧团与时并进,不Outdated;冠以“树宁”就更添上一点点个人风格了。但许树宁(又称“Shu Ning”)认为办剧团不单只因为钟情戏剧这缘故,“我一直认为戏剧可为被社会忽视的年青人,提供一个重拾自信的空间。我读书成绩不好,会考更只得一分(即一科合格),学业成绩上绝对称不上尖子,自小性格亦很自卑。偶然的演出机会却让我认识戏剧,从作品被认同,以致重建自信、开朗的人生观。”亦因此,树宁自1998年便积极推动“新青年剧场”,令有志参与戏剧演出的年青人有更多“踏台板”的机
  
  树宁式的话剧创作
  累积近十年的创作及演出经验,“树宁现在式单位”的创作风格别树一帜,由引发年青人共鸣,开怀大笑的“天路历程系列”,到融合文学性、崭新表现手法于一体的“村上春树”系列;以至近作如《海阔天空》、《卖火柴女孩》般,集舞蹈、视觉、录像、音效等多媒体(Multimedia)元素的MTV式音乐剧,到改编自童话故事的《小飞侠彼得潘》等,树宁都不忘在其作品中融入多媒体创作。“一般话剧都偏重演员表现,音乐及录像等只会出现于过场、换景之际,而我们的作品就着重把多媒体元素(如录像)贯穿于作品之中,录像、舞蹈、音乐、音效、演员缺一不可。”
  
  80年代业余全盛期
  回顾香港戏剧发展,树宁不讳言上世纪80年代才是业余戏剧团的“全盛期”,许多像詹瑞文、张达明等话剧界名人都是从当年的业余剧团“出身”。后来随着艺术发展局的成立、一年恒常资助等政策下,全职剧团才得以萌芽成长。“近年,业余剧团真的愈来愈少。相反地,因香港演艺学院等机构每年都培训出一班专业的艺术工作者,令戏剧界出现更多Freelancer(包括自由演员及制作人)。”而最令本地戏剧界称奇的,却是“树宁现在式单位”在未获政府恒常资助下,竟可单靠自负盈亏的方式营办近十年,绝对是本地话剧界的奇迹。
  
  紧贴社会现况 题材雅俗共赏
  和不少香港艺术工作者一样,许树宁亦曾在“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作多番思想挣扎,最后结论还是这一句“雅俗共赏”。“或许是曾任职广告制作公司的关系,我总希望每位入场的观众都能看得舒服,不会觉得闷,能保留个人创作风格便好了。”对于一位年届三十多岁的创作人来说,MSN、Xanga等网络社群、潮流杂志、报章头条、排戏时多与年青演员谈天,都是紧贴社会脉搏的方法。“要跟上这个时代,我们先要放下自己的旧有想法,好像我自己8岁便学会煮方便面,12岁便懂得照顾年纪更小的弟妹。现在不少小朋友不晓得做这些,做那些,全因他们家中都聘请了佣人,就连独留小孩子在家也是犯法的。若然我也不了解,就表示我与时代脱节了。”
  


  
  金培达说:
  
  原创音乐与话剧的化学作用
  金培达(Peter)给人的感觉很亲切,访问绝不弄虚作假。他坦言未参与话剧原创音乐制作前,绝少留意本地戏剧,以前也只爱看像《歌声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一类的舞台剧。“有别于电影配乐,戏剧音乐创作可更富互动性,电影配乐只可为影像作反映衬托,绝少有迁就配乐重拍的情况。话剧就不一样,我可按不同的情节表达己见,好似刚公演了的《亚伯拉罕的眼泪》,就加入了不少人声发音、敲击等音乐元素,丰富了戏剧创作。”当然相较电影配乐,话剧原创音乐也有其利弊参半之处,铁定了的公演时间令工作已够忙碌的Peter压力倍增,加上话剧演员不像电影演员,他们听到现场播放的音乐,更换配乐时便要顾及演出者的临场适应。亦因如此,Peter钟情于共同创作后的满足感,创作出既伤感又富活力的《海阔天空》、“LargerthanLife”的《小飞侠与彼得潘》、绝望的《独行侠与乱世佳人》原创音乐。
  
  本地话剧的“梦幻破灭”
  对于本地戏剧及原创音乐发展,Peter谦称不敢妄下评论。“还记得最初听说《海阔天空》只公演五场,深感错愕之余,也明白到香港戏剧界的有限。当演毕,看着剧团因无力负担场租,无情地肆意破坏辛苦制作的布景,顿感“梦幻破灭”。我不敢说本地戏剧能否普及发展起来,我只觉十分可惜。”
  
  后记:好戏待续
  
  继9月公演的新作《亚伯拉罕的眼泪》,廖启智、许树宁、金培达三人首度合作后,11月“树宁现在式单位”更会伙拍张达明和7A班戏剧组,合演19世纪俄国著名剧作家契可夫名作《樱桃园》(暂名为《樱桃帝国》),而金培达和许树宁这对剧作拍档,亦已计划于来年香港艺术节,联同编剧方嘉华,合作另一套绝不“百老汇式”的音乐剧,谈谈爱情,不知还会否跳跳舞。
其他文献
EDITOR 王之光    双年展的合格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展艺术家的层次和其艺术作品的水平。Z印4年,小野洋子领衔。上海双年展影展,推动上海双年展一举进入亚洲顶级双年展之列。相比于其他的角度和立场,参展艺术家眼中的双年展,真实而又深具质感。  蔡佳葳的作品让人感觉很“前卫”。她习惯用东方的毛笔书写于一些具有东方特质,却又让人意外的材质之上,比如豆腐、青蛙,花,树。作品的名称也简单直白,豆腐
期刊
EDITOR_Carrot  PHOTO 卢毅刚  COSMETOLOGlST 谢丹丹  CLOTHING SPONSOR_showing  你在出国、回国前后,有没有体会到所谓的“CulturalShock”(文化震惊),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更愿意用“文化冲击”来形容‘cultural shock’,因为“震惊”这个词更多地表达了一种不相容,拒绝接受的状态。  “Cultural Shoc
期刊
一年两个假期回到在北美的家,一共不到三个月。暂时放下手上工作,时间虽少,陈老师却更珍,和常住此的夫人及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从建筑到景观到室内再到家具都亲手设计的房子里,去平复都市生活与现实烦躁。  作为著名的集美组的掌旗人,陈老师强调的是在设计中倾注感情。在大学里他学的是陶瓷设计,之后作设计教学,同时又搞产品设计,后来去英国学了室内设计,然后还玩起家具设计。但也正是这种“非专业”状态让他对设计有
期刊
香港的许多游客与大陆游客不同,可能是他们去澳门的次数太多了,因此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寻求刺激,而是为了放松或休闲。他们要么找一家桑拿,享受几小时安逸的时光;要么选一两条特色街闲逛,顺便淘一两件自己喜欢的“宝贝”;要么和租上一辆自行车,到凼仔或路环两个离岛随意放飞自己的心情,但最后都要敞开嘴巴尽享澳门的美食,然后才会返回香港。  在澳门,如果只进赌场而不深入那些坐落着中西方不同建筑的特色街巷,你就永远也
期刊
攀岩是一种时尚的运动,它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它要求参与者具有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勇敢顽强的自我挑战意识。体力、技巧、智慧、勇气、信心这五点是攀岩运动的要诀;腾挪、转体、跳跃、引体等惊险动作,给人以优美、流畅、刺激、力量的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攀岩运动以其独有的登临高处的征服感吸引了无数爱好者。  8月“凤凰生活读者俱乐部”应广大会员的要求,在目前全国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齐全的上
期刊
张晴的胡子让人觉得他难以接近,但真正走近张晴,他却是一个随和,会开玩笑、讲笑话,会和你争论的“率性人”。从1999年参与上海双年至今,身为上海美术馆副馆长,今年上海双年展策展总协调的他已成为专职的“双年展人”。为双年展工作,为双年展忙碌,他说:“上海双年展是我的灵魂。”在采访中,职业“双年展人”张晴讲述了“关于双年展的一切”。    让上海成为一种标准    凤凰生活:您所理解的双年展是什么?艺术
期刊
在国外,私家侦探被称为“跨在法律界碑上的人”,因为其工作具有特殊性,常常需要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在今天的西方国家中,私家侦探已成为一种普通职业,就像律师或医生一样,他们利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特殊技能向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而在国内, 由于婚外恋日渐增多、诚信度日益下降而导致相互欺骗、维权困难等等因素,使得一些人在尝试着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去获取一些信息及取证。这样,“私家侦探”这一个性服
期刊
生活在城市的巨大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想暂逃离,奔向阳光海滩,奔向蓝天白云,奔向水清沙幼。悠闲的海滨之旅,应该不只是一把沙滩椅,一场日光浴,而是以一种更主动的姿态,去投入更开放的深蓝诱惑。而潜水能为你开启那扇神秘的海洋之门——这里完全迥异于陆地上的寻常人生,因为海洋就是世界上最广大的压力释放所。    惊险Q&A    在下海前,你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潜水和自我防护的技术,以应对一些突如而来的情况。潜
期刊
世界五千年,人类的历史首先是一部战争史。兵器可谓国之重器,冷兵器中刀剑出现最早而消失最晚,配备最普遍目,作用极大,可谓百兵之首。  各国家民族均有值得自豪的悍刀宝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中国刀剑、印度及伊斯兰刀剑、马来诸族刀剑、日本武士刀和西洋刀剑,它们被并列称为“世界五大名刃”。中国刀剑发展,历经商周、两汉、隋唐、满清四个高峰,而清代刀剑中,皇室刀剑最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代以骑射开国,武力得
期刊
都说这是一个创造财富和奇迹的年代,早些年,哈佛大学的本科生盖茨中途休学,创办了微软的事已被人口口相传;而另一个辍学创业的美国男孩在宿舍里装配电脑,后来他创立了戴尔,并成为全球电脑业大亨。相信很多人至少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自己今后事业有成,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而现在,有这样四个20多岁的年轻人,尽管算起来应该把他们归入我们常说的80后的新新人类,但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拥有相当不菲,甚至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