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古诗文教学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尤其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介入,适当的感官刺激,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使古诗文这古老的文化旋律,在学生心中激出现代的节奏,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带入意境
  千古流畅的古诗文,用凝练的文字,描绘出特定的意境。闻一多先生曾把诗的意境美、建筑美、音韵美归纳为诗的三性,而意境美首当其冲。引导学生进入并准确理解、想象诗文的意境美,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使其受到美的熏陶,还可以帮助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对意境的感知十分重要。
  《忆江南》这首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江南水乡花红水碧的明媚春光,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但如何使学生进入诗中的意境,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信息技术的介入,解决了这一难题。课堂上教师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已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春江花月夜》这首旋律优美的乐曲。学生随着乐曲诵读,抒情、柔美的曲调把学生感情融进江南水乡的美景之中,随之步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妙境界。
  二、利用信息技术再现特定事物。释疑解惑
  在古诗文中,许多事和物,风土人情,都是那个时代、地方特有的,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也不易讲清。教师就可以通教学软件将古老的内容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教师教学起来就容易多了。例如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一句中的“蓑笠”,这种东西古代很常见,现在的学生却难以理解。在教学时我通过CAI播放古人披蓑笠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词的意思。同样,古诗《咏柳》中“万条垂下绿丝绦”中“丝绦”的解释,只需一幅画面,便可一目了然。再如《望洞庭》教学中,利用CAI课件,直接播放月夜的洞庭美景,让学生直接感知,体会“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句中作者想象的丰富和比喻的形象生动。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准确,更加精当。
  三、利用信息技术点拨渲染。激起共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刘勰的这句话,对情感在创作时和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分析的可谓精辟,无论是因情动而辞发的诗人,还是披文以入情的读者,都需紧紧扣住一个“情”字。情感似一根无形的纽带将千百年的历史拉回现实,把遥远的边塞风光、闲适的田园小景,皆置于读者面前,缩短了时空的界限,更缩短了读者与诗人之间心灵的距离。为小学生的情感易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我通过电教手段来点拨渲染,造就一种特有的氛围。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与友人惜别的场景,表达了与友人难舍难分的感情,诗中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我让学生看CAI:滔滔的江水滚滚向前,一片孤帆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边看边听《送别》之旋律,一种与朋友分别后依依之情,茫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此时,学会读这首诗,已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真情的流露。同样,《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可通过CAI,哗哗的流水声,美妙的音乐声及教师的讲解来点拨渲染,激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利用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融会贯通
  古诗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熟读成诵,终生受用。而要记牢这些诗词,需反复咏诵、复习,不断巩固,避免遗忘。为此,我经常将一段时间内教学时用过的CAI课件集中、分类映示给学生,激活学生的记忆,背诵出有关诗文。有时,我还组织拍摄或选择一段DV,让学生根据图片,朗诵出一组诗文。
  我将根据《燕子》一课拍摄的春雨景象的一段VCI,用在古诗文的辅读课上,让学生根据这段VCI联想、想象、回忆,背诵出十多首古诗来。“蒙蒙细雨”使学生想起“润物细无声”的诗句;镜头中刚出现的带黄绿眉眼的枝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句脱口而出;《江畔独步寻花》、《大林寺桃花》等古诗,学生背的摇头晃脑;此外,还带出了《春日》、《早春》、《春晓》、《春游湖》等一连串关于春天的诗篇。这样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规类复习,融会贯通,可以收到系统积累的好效果。总之,在小学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2 闻一多《诗论》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人们日常交往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最基本工具。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教师语言的情感会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因此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论述是极其深刻的,对于其思想实质的理解也多有不一致之处。梳理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形成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回溯其思想的历程,从而窥视其思想真谛,也许更能获得新的发现。让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性之光照进现实,武装我们的头脑,改进我们的工作,促进我们的事业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意识形态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形成  伴随着欧洲大陆宗教改革,人文主义勃兴,启蒙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为
期刊
摘要:财富观是人们对财富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符合时代精神的科学财富观来指导人们的财富实践,从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他们的财富实践活动,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科学财富观的培育,以科学财富观来指导大学生的财富实践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财富观  教育作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社会现状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微博,充分利用传媒创新能力和新媒体影响力,一方面,建立微博体系开展学生工作将会实现辅导员、班主任、团委干部等学生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自由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快捷传播,促进学生工作的开展,推动团委组织建设,提高效率,提升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微博占高校大学生的信息传播制高点,并借
期刊
一,宇宙数字摸型篇;【原文本】;  利用河图洛书几个自然数的排列,和几个自然数累乘方的,数字排列逻辑理论,破解出宇宙统一数字摸型。  破解后的宇宙统一数字摸型,是六角三层五阶幻方。她是从1到19位数字组成,中心是5,有15条直线,每一条直线上的数字相加起来,都等于38。  她的上边第一阶的数字是15,13,10;下边第二阶的数字是14,8,4,12;中间第三阶的数字是9,6,5,2,16;下边第四
期刊
自主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成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从教的角度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学的欲望,在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更多地自主机会,让其自发地、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身的能力调整自身行为和自我评价,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
期刊
【摘要】人类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将感性与理性融合而创造出技术艺术。又在传统艺术不能企及的技术高度上,通过创作技术艺术作品形成独属于技术艺术的美学特质。  【关键词】技术艺术;技术美学  技术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充分介入艺术创作的产物。然而面对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漫长发展历程的传统艺术,新兴的技术艺术形态只有通过构建独特的美学体系,才能稳固其作为独立艺术的地位。  一、“技”“艺”的汇合  首先,技术是
期刊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英语课堂也不例外。大量的教学资源呈现在我们面前,并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具有灵活性,利用网络辅助教学确实在教学手段上带来了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网络资源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盲目使用,过多地滥用,只能给学生刺激过多,压力过大,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
期刊
摘要: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称“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形象地把书喻为“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不仅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而且也是人们成就事业的辅翼。阅读名著,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荡涤灵魂,陶冶情操,是初中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激发 名著 兴趣  古今中外,书籍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受到人们极高的礼赞。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称“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