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大自然“活教材”,助幼儿生命成长——大班田园课程故事《西葫芦成熟啦!》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户外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其中种植基地约1000平方米。我园的种植基地分为谷物种植区和蔬菜种植区。谷物种植区种植了水稻、黍子、芝麻、绿豆、高粱等农作物。蔬菜种植区种植了各类蔬菜,例如食根类(土豆、大蒜、甜菜、萝卜等)、爬藤类(四季豆、黄瓜、西红柿、丝瓜、苦瓜、葫芦等)以及其他时令蔬菜(白菜、菠菜、茴香、莜麦菜等)。种植基地“物产丰富”,被我们称为“百草园”。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在这里,幼儿和大自然共成长,感受生命的轮回。
其他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科学提供操作材料,以满足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但在具体活动中教师提供操作材料往往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  一、案例描述  【案例一】  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沉浮”开始前,李老师这样安排幼儿的座位:把幼儿的椅子摆成半圆形
新学期伊始,大班幼儿将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拥有悠久历史的票证博物馆。  幼儿对这趟票证博物馆之旅充满了期待。楹楹说:“我想设计一个属于这次旅程的小徽章!”顾恩赞说:“可以带上相机,用来拍下美丽的风景!”徐皓言说:“别忘了我们还需要带上记录表,这样就能画下我们想要调查的问题。”鸣仔说:“票证博物馆?票证是什么?都是门票吗?我明天要好好看看……”  第二天,带着老师早就准备好的记录表,孩子们徒步前往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