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享受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wenp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聆听了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姜树华特级教师执教的《伊索寓言》一课,心潮澎湃,引发了我对语文课堂的新思考。静下心来,慢慢品味,觉得有两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一、师生在评价中幸福成长
  《伊索寓言》的故事浅显易懂,在我看来,学生能绘声绘色地讲出故事,弄懂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就行了,而听了姜老师的教学,我才意识到这才是生命的课堂。姜老师以“骗”为主线,以一问牵一发而动全身。
  师:想想从哪些词句中能读出人物的欺骗?
  生1:好几次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好几次”说明孩子在欺骗,狼怎么可能总是来呢。
  师:虽说是谎言,却着实让村民捏了把汗,谁来喊一喊达到效果。
  (一生读)
  师:谁来评价?
  生2:声音读得很高。
  师:不是声音高的问题。
  生3:我听出了他的害怕。
  生4:因为是喊着玩的,是骗人的,所以不用特别害怕。
  (一生读)
  师:继续交流。
  生: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这次如此慌张,说明狼真的来了,也就意味着前几次是说谎呢。
  师:有本领的人会通过朗读来表现,请三个人读,其他人担任评委。
  (生读)
  师:各位评委请亮观点。
  生1:×××的声音都有些嘶哑了,感觉很害怕。
  生2:×××声音太大,喊得很轻松,感觉还是骗人的。
  生3:我感觉×××读得好,他让我感觉狼真的来了。
  师:咱们推荐一位上台来读,其他人要用眼、用耳、用心。
  (生读)
  师:感觉到变化了吗?
  生:我觉得他真的很紧张、很害怕,觉得就好像是自己的羊要被狼吃了一样。
  师:是的,朗读的最高境界就是身临其境。狼在吃羊了,让我们一起替牧童喊喊。
  (生齐读)
  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没有教师过多的言语,只有学生的酣畅淋漓。学生由原先“声音读得很高”到评价得恰当精彩,我觉得姜老师的引导不留痕迹地达到了效果。“不是声音高的问题”给学生的评价指明方向。同时选三个人朗读,通过比较降低了学生评价的难度。“用眼、用耳、用心”给学生倾听思考提出了要求。“朗读的最高境界就是身临其境”为学生的朗读、评价指导了方法。看似不经意的细节饱含着教育者多少的智慧啊!
  二、“说”字之花到处开放
  【片断一】
  在认识到狐狸的狡猾、蝉的智慧后,姜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练说:一天,曾经被狐狸骗过的乌鸦(课前播放了《狐狸与乌鸦》视频)与蝉相遇,他们彼此知道了对方的故事后……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同座练说)
  生1:你好,乌鸦。
  生2:你好,蝉。我真佩服你。你能识破狐狸的诡计,而我却被狐狸骗了。
  生1:别伤心了,乌鸦。吃一堑,长一智,你下次多留个心眼,别再上当受骗就行了。
  ……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姜老师独具匠心,让蝉、乌鸦来了一次见面与沟通。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深入文本,体悟情境,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此环节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而且在情境中训练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这样,学生乐于表达,从而善于表达。
  【片断二】
  在交流了《狐狸与葡萄》后,姜老师又设计了如下语言练习: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_____,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办法够葡萄,_____,_____但是白费劲。
  生: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晶莹剔透,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办法够葡萄,他先向后退几步,再跑上前一跳,果真跳得高了许多,可还是没够得着葡萄。他一连试了几次,但是白费劲。
  ……
  语文教学就是要唤醒学生固有的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而课堂就是土壤,学生就是生长于这片土壤的种子,教师怎么去护养、培植,决定了学生能开出怎样的花,结出怎样的果。“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什么样的葡萄,“他想尽办法够葡萄”想了哪些办法?姜老师巧用这一留白,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同时,他在无形中教给了学生将文章写生动的方法。“伊索当时讲故事怎么就没有讲生动?”一问让学生静心思考,认识了伊索寓言的又一个特点——精炼。
  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堂是扎扎实实地去关心学生的语言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课堂。如果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上一堂好课亦是如此。一堂好课,是教师智慧的积淀,生命的演绎;一堂好课,是学生思维的“风暴”,激情的洋溢。一堂好课更是师生生命在场,在享受中共同成长的课堂。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目标表明,阅读课要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体验课文丰富的内涵,感受语言的无限魅力。教师有责任引导、启发学生与文本开展对话,通过教师精心、有效的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其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将头探出巢穴,欲出又止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出于好心,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孩子学习语文的“起跑线”。它既是帮助儿童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也是连接儿童阅读和认识的纽带,因而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创新教育在拼音教学中如何体现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学习拼音与认知事物、发展语言、培养能力的“三结合”上。    一、“学拼音”不忘“认识事物”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关键时期,汉语拼音教学中
设计理念  重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阅读,以凸显语言训练作为教学重点。以读为主线,读中思,读中悟。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意思。  2 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3 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教学难、重点  1 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  2 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认识课文中的人物    1 导入课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则名言,谁
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一直被视为“软肋”。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发现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词语教学中显得僵化,教学模式单一,操作起来也非常死板。有的老师想方设法让词语教学占据一席之地,但是显得非常虚化,实效性不高。  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老师的职责就是带领学生“徜徉在语言之途”(海德格尔),“沉入词语”(南帆)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运用多种方法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
一、说明    《项羽之死》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本课试图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过多注重“言”而忽略“文”的套路,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以,真情、细部、深度”为教学设计的三个基点,重构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内容。  《项羽之死》的文字比较浅显。温州中学的学生,完全可以借助课文的注释弄清楚文章的内容大意。文章的疑难之处在于“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和”项羽之死有没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要注重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由此可见,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笔者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体会。    一、借势媒体,激发想象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时下的语文课堂似乎真的“新”起来了:“生成”成了时尚,“感悟”成了主流,“对话”成了新宠。各种教学风格和流派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各种各样可参考的蓝本,我们却不知该怎样“拿来”或“扬弃”。坠入云里雾里无所适从的老师们慨叹:语文教学,我们的钥匙丢了。对此,行家们纷纷呼唤本色语文回归,让课堂返璞归真。回首如今的课堂,确实存在着诸多厚此薄彼甚至本末倒置的现象。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重点应是强化诵读、注重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材是阅读的范本,师生的一切阅读对话都需要在品文析句中进行。而学生语文能力的习得无一不是从阅读感悟开始,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反复感悟、内化吸收,总结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