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还是长销书?这是一个问题

来源 :读报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wu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以为大家会为这套书抢起来呢,没想到,压根没人要。”胥弋说。
  胥弋多年从事中法文化出版,因主编光影译库,在业界颇有名声。作为法国兰出版社社长,胥弋如今试图将更多欧洲畅销书引入中国,没想到,起步不太顺利。
  胥弋看上的是一套德国畅销书(共3本),名为《数学探险》,作者是一位教育家,用讲故事、表演等新方法来教数学,颇得欧洲中学生欢迎。
  “作者见中国学生在奥数比赛上年年拿大奖,以为中国的数学教育世界一流,特别希望在中国出这套书。只收很少一点儿版权转让费,低得让人不敢相信。”胥弋颇激动了一番。
  没想到,从春节后回国到现在,胥弋接洽了数家“大出版社”,却“都没有反应”。
  一位老友在某出版集团高层任职,将胥弋介绍给下属的一家出版社,对方很认真地接待了胥弋,几番讨论后,答复是:“集团给资助,我们才能出。”
  能卖两万本,就算畅销书
  胥弋的遭遇带有普遍性。
  “這3年来,新书出版很难,即使出版了,也很难成畅销书,不仅中国如此,全世界都如此。”北京盛世云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光磊说。
  一般来说,出版单位的品种分畅销书、长销书和品牌书三部分。
  畅销书即新品。美国畅销书最低销量需达10万册(精装)和30万册(平装),法国畅销书最低销量亦需10万册。在我国,年销售5万册以上是一般畅销书,年销售20万册以上是比较畅销书,50万册以上是超级畅销书。
  长销书指市场生命周期3年以上,年销售不少于3000册的书;而品牌书,则指长时期引起消费者关注的书。一家运作较好的出版机构,每一二年应出三五本畅销书,每二三年出三五本长销书,此外有品牌书“托底”。
  畅销书与长销书、品牌书的分配符合一种规则,即:出版机构会将80%资源投给畅销书,虽然它只占全部出版品种的20%。换言之,畅销书不振,是出版业遇困的直接表征。
  马光磊说:“如今能卖两三万册的,已算畅销书。全国每年新书中,销量超10万册的,不过一两百本;能销几十万册的,仅10本左右,每月不到一本。”
  全球都在衰退,风景却很不同
  看书的人少了,是全球性问题。
  胥弋说:“2009年,我第一次去法国,地铁上所有人都在看书;这几年再去,法国也变了,地铁上人人看手机,已没人看书了。”
  但法国出版界不乏“爆款”畅销书,比如《天上再见》(2013年获龚古尔文学奖),据称该书在法国销量超百万。胥弋说:“法国出版也在衰退,但读者对精英文化仍很认同。只要能获文学大奖,销量至少在20万册以上,比咱们多太多了。”
  同样在衰退,为何中国畅销书下滑特别严重?
  马光磊认为,“市场下沉”是主要原因。他说:“在电商平台,出现了太多8.8元一本、9.9元一本、50元4本的书,还包邮。这些书,多是攒出来的,话题新颖,没有人格化的作者。买这种书的读者对书没什么概念,也不认作者,看便宜就买。他们一年只买一两本书,所以不关注新书。”
  “市场下沉”的正面作用是,国外纸质书销量下滑,中国却在增长。副作用是,出版单位更愿出老书,不愿出新书。
  雪球是需要滚出来的
  在出版业,有许多流传甚广的“神话”,称某本书经编辑改造,从滞销书变成了长销书、品牌书。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出版人说:“其实说白了就一句话,发行问题,卖不好就是发行问题,卖得好就是发行推广得好。”
  把发行做好,需重建“销售策略”,核心在“接地气”。以法国作家加缪的名著《局外人》为例,出版多年,已成公版,今年读客公司推出新版,竟成畅销书。
  马光磊说:“读客版的文案做得好,特别是封面上那句‘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击中了读者的心。”马光磊承认,这句话与小说主题并无太大关联。
  “一本书大卖,很多时候是运气,在编书时,根本不知道会如何。”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版人认为,畅销书与长销书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读者群不稳固,后者需有一个稳定的读者群。而常年风格统一、商誉良好,读者群就会逐渐稳固。
  他表示,畅销书面临的风险更大,“一般要半年多,等书出来,‘地气’早没了,想接也接不上”。
  然而,“雪球是需要滚出来的”。没有畅销书,对今后的长销书、品牌书会产生直接影响。
  有好作者好作品,为什么还不行
  “让畅销书再度火起来,需要领军人物,需要拳头产品。如今,好作者越来越少,比如历史类图书,这几年除易中天出了大套系,很难看到其他新书。没好书,营销手段做得再好,书店也摆了,却摆不长,卖几个月,又不行了。”九州出版社第五分社社长杨鑫尧说。
  那么,找到好的作者,是不是就能突破“畅销书不畅销”的困局?胥弋的经验正相反。
  胥弋这次还带回法国著名华裔作家、诗人程抱一先生的一本诗集。他说:
  “程老过去写过一些长诗,这本诗集都是4句左右,比俳句略长。”
  胥弋发现,巴黎街头一些卖香烟的报亭也在卖这本诗集,此前只有报纸、杂志能进入这一渠道。今年春节前,胥弋拜访程抱一先生。程先生说,该书在法国最大的出版社(加利玛出版社)印了11版,卖了3万多册,打破了出版社的诗集销售纪录,可能也打破了全法诗集销售纪录。
  在法国,很容易查到一本书的销售数据。这些年,国内出版机构到法国收购,“救活”了一些小公司。
  胥弋认为,这种短诗可能是全球出版新方向。然而,引进版权至今未成。胥弋说:“大家都知道程抱一先生是法兰西学院首位华裔院士,可我说他这本诗集好,却没人信。”
  一本已经被市场认可的书,为什么我们出不了?胥弋认为与大环境相关。他说:“程抱一先生已91岁了,现在还常上电视,法国介绍书的电视节目太多了,都在黄金时段。这些节目不只谈书,比如巴黎圣母院大火,也请程抱一先生去谈感受。在法国,读书节目也是社会节目。一次程先生逛街,一位黑人妇女跑过来说,我认识你,常在电视上看到你。这位妇女来自社会底层,可她懂书,我们很多出版人反而不太懂书。”
  出版人不愿谈选题了,这是大问题
  畅销书日渐边缘化,引人担忧:实体书还有未来吗?
  对此,马光磊的态度既乐观也悲观。
  乐观的是,目前图书市场上的主要购买人群来自三四线城市,从不买书到贪便宜买“攒书”,总是进步,“这些读者会逐渐成熟。图书市场会有一个中兴期”。
  悲观的是,纸质书销量下滑的同时,电子书销量并未显著增长,“读者不是被数字出版分流了,而是被知识付费、影视、电子游戏等分流了”,这意味着:阅读群体正在缩小。
  马光磊表示,目前最大的压力来自成本上涨,以致“这两年做书,就没指望挣钱”。他说:“现在大家都在等,想撑过这两年,也许情况会慢慢好起来。”
  胥弋则认为,市场是一个有机体,不能孤立去看。一旦氛围破坏了,谁都做不好。所以在政策选择上,应慎之又慎。法国的网络技术也很先进,不需光纤,只用一根电话线,就能将高清电视、宽带等接入户。可法国人还是更喜欢读书、读报,因为氛围还在,从业人员不会一看不赚钱,转身就去干别的。
  “国内出版业现在谈事很难,都得过五关斩六将。原来一些老朋友还有斗志,会主动谈选题,想挖一本好书,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现在都这么谨慎,可出哪本畅销书不都得冒风险?都这么小心翼翼,怎么可能有畅销书?市场又如何能繁荣?”胥弋说。
其他文献
他们都是有趣的人,在一起相伴58年。她十指不沾阳春水,最简单的家务样样不会,偶尔剥个葱,一圈圈地剥,剥完后会怪他:“老王,你买的葱不好,里面什么都没有。” 他笑笑,再去重新买回来。  他去鼓楼大街为她买内衣,途中遇到一件喜欢的藏传米拉日巴像,于是驻足观赏半天,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买下,回家后才想起来买内衣的事。她也不怪他,反而欢喜地说:“要是我,也会先把他请回来,内衣以后再说。”  他爱养鸽,8岁时便
期刊
我站立在摩天大厦的跟前,发现自己像一只蚂蚁爬行在巨人的脚下。蚂蚁面对一个庞然大物,我面对一个庞大世界。徒步经过上海金茂大厦,或只身站立于深圳地王大厦前,我感觉自己真的就是一只蚂蚁。蚂蚁在我眼里是个强者,它敢从我的脚底爬向头顶,但我只能把目光卑微地收回,人无法在仰视中生存。  蚂蚁是世间最著名的大力士,它能拖起重于自己身体数十倍的东西,而我却被一张轻轻的纸币压得气喘吁吁:蚂蚁敢漠视对它来说千里迢迢的
期刊
当厚重古老的文献遇到青春活力的年轻人,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记者走进了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文献修复组,这里有一群年轻的古籍修复师。他们用自己的活力和定力,静静守护着古籍的文化生命。让古书复活的年轻人“85后”郭志新:给《本草纲目》“金镶玉”  “85后”修复师郭志新,参加古籍修复工作已经超过10年了。10年间,这个曾经对古籍修复一无所知的“小白”,逐渐成长为一位参与过许多重要修复项目的成熟从业
期刊
梅龚彬原名梅电龙,中学时期即是武汉学联的发起人之一、湖北学生运动的领袖。他中学毕业后被保送进入上海东亚同文书院(该书院实际上是日本设在中国的一个秘密情报机构,主要培养日本间谍)。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梅电龙加入国民党,担任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宣传委员。1924年秋天,梅电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东亚同文书院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徐家汇团支部,并担任第一任书记。1925年,梅电龙转为中国共产
期刊
小程序因“用完即走”、不用下载和安装等特点,成为互联网新风口,同时也成为乱象高发地。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小程序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一些商家利用小程序销售假货,甚至有一些“套路贷”通过小程序的形式“伪装”上线……  “野蛮生长”的小程序乱象频发  有数据显示。2018年底微信小程序数超230万、每日活跃用户超2.3亿。2018年3月,小米、华为等10家手机厂商联合发布“快应用”标准,从底层操作系统进
期刊
在中国,很多老人原本可以在老家安享晚年,但为了帮助在大城市奔波的子女照顾孩子,他们来到子女身边。操着不同的口音,每日往返于家、菜市场和学校的三点一线,守着一份老年人的“孤独”,忍受着各种慢性病带来的不适及疼痛,却不敢去医院。他们宁愿放弃大城市家门口的优质医疗资源,奔波几千里回到小县城看病,只为了能用那张本地的医保卡……  “老年漂”,因病“迁徙”  2019年3月底的一天,中国南方的某个小县城正下
期刊
从前,心里藏着秘密又希望倾诉的人,总会跑到森林里找一个树洞,将自己的秘密告诉它。现在,人们常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倾诉自己的想法,社交媒体可以说是现代的“树洞”。但这样的“树洞”里,隐藏着大量的抑郁人群,是自杀的高危群体,一直研究人工智能的华裔科学家黄智生了解这一情况后,决定成立“树洞救援团”,利用智能机器人监控分析轻生者自杀倾向等级,进而对他们进行针对性救助。  第一次救援,失败  黄智生是荷兰阿姆斯
期刊
K12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根据有关机构估算,2018年中闷K12教育行业市场规模约5000亿元元。随着AI、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线上教育在另一条赛道上冲出一条血路,追随者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忠诚。  周一中午1 1点半,职场妈妈万琳(化名)收到了一条短信:“家长您好,新的一周记得帮孩子约课哦!”她把闹钟定在1 1点56分,准备好老师的约课页面。这名来自加拿大
期刊
众所周知,叶挺将军是北伐战争的名将之一,他在1941年“皖南事变”中跟国民党谈判时遭扣押,在1946年春天获释之后,乘飞机前往延安的途中因发生空难而牺牲;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叶挺将军在1920年代北伐战争时期就曾经因为一次飞行事故而差点丧生。  一  1926年10月抵达中国广州,担任苏联驻华总军事顾问布留赫尔将军的参谋长的苏联军事顾问勃拉戈达托夫,在其于1979年出版的回忆录《中国革命纪事(192
期刊
“一早不到8点就到了,全是人,简直比春运还夸张。”  4月20日早上,在上海上学的小布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定位是上海虹桥机场。这一天,有16名艺人出入虹桥机场,机场的粉丝量达到近期巅峰。  当晚,自动步道的玻璃在承受了一天与之不相符的“重担”后,碎了一地。  此次虹桥机场玻璃挤碎事件发生后,公安部新闻中心、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官方微博“中国警方在线”发微博呼吁“理性、文明追星”,并明确“扰乱公共秩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