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602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也意味着在当今的教学中必须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情境教学法是指建立学生与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等多方面能力。本文将在这种大背景下简单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生活情境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小学教学是学生打下知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键阶段,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更注重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过程,培养实践运用能力,激发自主学习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极为重要。生活情境的构建将学生的生活场景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赋予书本知识生机和活力,能够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更专注于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等多项能力。
  1 紧抓注意更容易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注意力差,容易走神,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够等问题。这种问题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学生对于学习点燃不了自己的兴趣。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述往往完全依据课本展开,缺少与学生自身的联系,在学生眼中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通过运用生活情境,能够将学生和书本知识构建起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中,也能够塑造出一种轻松生动的课堂氛围。由于生活情境学生更熟悉,将知识融于其中进行讲述,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在讲课时结合授课内容,运用生活中的情境进行举例,使得学生便于理解。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学习中,这一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这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授这一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将学习内容与生活情境相连。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一個任务,让他们去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和长方体进行观察,并且归纳出它们的特点。通过这样一项活动的展开,学生们不仅被调动起了兴趣,同时借助生活中常见物品,也帮同学们更好的提升了空间逻辑思维能力。
  2 深挖教材养思维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得他们初步形成数学思维,这是帮助他们后续学习数学的关键所在。通过将教材内容将问题生活情境化,能够将问题放置在情境中,并且通过层层推进的方式教授,使得学生的思考更具逻辑性,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为此,课堂问题的设置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进行思维逻辑的梳理,逐渐形成数学思维。
  例如《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中,教师在授课中可以首先向学生构建一个情境有七个小朋友在店糕店里选择自己喜欢吃的蛋糕,蛋糕的口味有四种。首先教师让学生分别列出每种蛋糕喜欢的小朋友所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通过这个问题来巩固学生对于分数这一概念的理解。然后让同学们回答某两种蛋糕喜欢的小朋友占几分之几,有的学生的计算方法是当第一个问题中所算出的两个分数进行相加,有的学生则选择了先算出喜欢这两种蛋糕小朋友的总人数再用分数表达,在这个问题中实现了对于分数加减法的有效学习。通过情境融于教学问题,学生的兴趣不仅被有效的调动起来,同时也实现了教学上的由浅入深,帮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
  3 中间是一个融于实际锻能力
  任何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将其应用于生活中,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起重要的实践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问题融入于情境中,无疑给了学生将问题进行实践与运用创造的更好条件。为此在实际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情景,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这种模式也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意识中,将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将这种能力转化为知识的实践与运用能力,获得锻炼和提升。
  以《折线统计图》一课为例,在讲述完这一节课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在班级内自由的组成小组,依据折线统计图的特性来选定讨论问题。小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和讨论之后,针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最终以折线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一个课后活动,学生们将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真正的与生活中的实践相连接。在活动后的反馈环节中,学生表示这种任务十分有趣,自己不仅在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应用掌握的更加牢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还获得了很多别的收获。
  综上所述,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融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将其融入授课过程能够有效形成课堂的生动气氛,并且能够便于学生理解。将其融于问题中,则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并且提升学生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借助生活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高效实现素质教育和全面教育。
  参考文献:
  [1] 金轩竹,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中真实情境的理解与设计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8(09).
  [2] 郭艳萍.一言一行皆数学——浅谈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J].才智,2017(11).
  [3] 苗宝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海淀小学)
其他文献
著名的英语教学法专家Mr.West说过“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会学”。然而,由于小学生因年龄特征的因素,他们活泼好动,学习兴趣也是不稳定的,基于这些现象,笔者尝试从英语教学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课堂教學,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 利用英文歌曲,挖掘“兴趣点”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本身就是一块瑰宝”。它能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他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效率,而且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识字教学最为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学生们识字能力和写字习惯培养的启蒙阶段,老师一定要充分地重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加强学生们的识字学习的效率,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为学生们今后的语文学业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识
期刊
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家庭子女,不少因为原住地比较偏僻遥远,对外界接触不多,加上本身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家长的教育又不是很到位等原因,常出现不能很好融入集体,集体观念不很强,不够自信,待人淡漠,学习目标不明,学习不够努力等现象。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的促使孩子们更好的转化呢?  1 爱学生,并让学生感受到  爱能创造奇迹。  我相信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也没有不想爱学生的老师。易地搬迁精准扶贫家庭的孩子,
期刊
摘要: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是现在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数学这门学科逻辑性强,很多数学问题都比较抽象,学生不能仅仅靠死记硬背学习数学。在初中数学课堂,老师应该注重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初中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措施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期刊
摘要:在现在的教育领域发展过程当中,由于社会的发展趋势,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尤其是七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关系着他们以后的发展。因为七年级的英语写作不仅仅是六年级作文的一个延伸,同时也是初中阶段进行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基础。所以作为英语任课老师,就要积极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本文笔者就主要针对实践教学,对七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提升的策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也逐渐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积极进行对学生的体育教学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展活动作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充分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内容,进行各种教学锻炼提高,培养学生的身体机能,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高效发展。本文首先对拓展
期刊
摘要:合作教学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的不够全面,在课堂中盲目运用合作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阻碍了学生语文探究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不仅仅是为了教学开展合作学习。本文在合作学习下对小学语文探究课堂展开思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探究课堂  合作学习带给学生的作用已经得到广大教师认可,它既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
期刊
摘要:幼儿是发展的最佳时期,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幼儿的能力为主,为后期的发展做铺垫。如何在幼儿教育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美术手工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有效利用美术手工课,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幼儿得到身体与心灵成长的重要方式。本文将针对幼儿园美术手工活动的指导与实践进行探讨,寻找促进幼儿成长的正确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手工活动;指导与实践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无形,却悄然间渗透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过程中,人民群众会在不经意间就把其作为衡量师者素养的一把“戒尺”,用来规范、约束和评价师者的品行。陶行知曾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在自重。”从而得知:师者之德行修养乃受人敬仰之根本。关于教师的地位之说:教师如同斗盐,虽有“家喻户晓”之名,却毫无价值可言;关于教师的境况之说:起的比鸡还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