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效果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kkevin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分开来谈。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应在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在思维培养中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
  【关键词】 课堂效果 学习习惯 好奇心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由于以往我多是展示实物,因此,学生对课本中的透视图认知起来存在困难,怎么把原來的现实物体转移到数学本质上来?我在重新设计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向学生展示了带色彩的实物图和线条组成的透视图,既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问题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去设置,有些情境因为常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限制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现真实的场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现象的本质属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的设计中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我曾经听过一节有关计算的练习课,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闯关游戏,从上课伊始的第一关到临近下课的第九关,学生一开始还兴致高涨,到最后一关时,已经索然无味了,回答问题的只有几个同学,大部分同学各干各的事。所以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是工具,我们应该看到其工具的本质,而不是光看表面。
  三、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四、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 “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的简洁美与统一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与统一美,等等。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判断的成果,是数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简洁、应用广泛,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形式、一种意境。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逐步变革着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他文献
美国鹧鸪既是美丽的观赏鸟,又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特禽品种,近几年引进我国养殖已获成功。它生长80天体重达
根据传统划分,我国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9个省区。9省区人口占全国的35.5%,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占27.2%,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
【摘 要】图像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表达地理信息的一种方式,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有效工具。实施图像教学方法是中学地理教学一个特点。对于地理教师而言,选择合适的图像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地理知识,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抽象的地理内容。因而,重视图像教学法,提高学生对图像的兴趣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意义重大。本文就图像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图像教学 中学地理 应用研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生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比较法教学方法在现代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的好。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教学;生物比较法;教学模式;分析  生物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尤其是高中生物学科。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要想让高中学生们加强思想重视,学好这门学科,就要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用正确的课堂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们
这些年,临汾地区的星火计划得到了很好实施,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什么临汾星火能燎原呢?关键是临汾地区为星火安好了家,找到了与当地经济很好的结合点。这就是根据区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经常遇到一少部分学生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心,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努力目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有的学困生索性放弃数学,教师讲课听不进去,
牛黄,是在牛胆囊、胆管、肝胆管中由胆汁沉积而成的结石。其中在胆囊中生成的牛黄又称胆黄或蛋黄,色泽呈金黄色,形状呈椭圆形、三角形或沙料形等,系牛黄中精品。其它部位形成
【摘要】本文中,笔者认真分析了多年的教学经历,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首先分析了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过程中蕴含的人文性信息,并结合教学实情,从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两个方面探究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性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对高中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教材 人文性 对策  现代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都是现代社会对学生的内在
青岛———  青岛市广电局提出以向全网每个用户免费提供机顶盒使用为突出特征的整体转换发展思路,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先后通过小规模(500户)、中规模(5000户)和大规模(2万户)的长达一年多的测试,最终形成了完整、成熟、稳定的技术方案。两年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现已有35万用户签订了整体转换协议,25万用户实现了整体转换,目前已基本完成城区60万户的整体转换任务,成为
目的 了解针灸临床研究中医学统计方法的误用情况。方法 以“针灸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文献为例,检索、分析统计方法误用情况。结果 医学统计方法的误用在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