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革新的先决条件:教师的专业准备和有效连接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jt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域外采风的视线,一直在关注着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的最新发展。2010年11月,美国发布了一份题为《改变美国教育:技术增强的学习——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2010》(简称NETP2010)的重要文件。这份文件期望通过对教育信息化的革新,重构美国的学校,重构教育中的基础建设,最终从衡量“在座位上的学习时间”转移到衡量“学习效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这份文件对我国未来的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为此,NETP2010解读系列文章将对这一计划进行系统的介绍和解读,文章中的“案例”和“专家视角”为编译团队特别组织、采访,期待能带给每个人一个新的视角、新的观点。
  
  改变美国教育,用技术增强学习是《NETP2010》的宗旨。《NETP2010》中的教学部分针对美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展开,一方面,当今的教学和实践大部分是分离的;另一方面,美国一半刚毕业的教师会在第一个五年内选择离开教师职业。针对不同的问题,《NETP2010》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试图通过借助一个新的连接教学的模型,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达到“职业教育工作者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工作时,能得到数据、内容、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经验共享方面的技术支持,激发他们为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的目标。
  ● 新型教师连接教学模型解读
  教师连接教学模型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教室、学习社区和资源三个环形组成(如图1)。中间第一个圆环——传统的课堂教学,仅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连接。当我们有了计算机等技术支持之后,便可以扩展到第二个圆环——学习社区,以及第三个圆环——资源部分。真正构成了课堂教学与各类学习社区(个人学习网络、各级专家、技术帮促者)及各种资源(数据、内容、教程、网络课程)之间的相互连接,为共享、交流等提供了便利的空间。
  
  (1)真正实现了连接教学
  数学论坛将教室、学习社区和资源进行了有效连接,真正构成了课堂教学与各类人群(个人网络学习者、专家、技术帮促者)及各种资源(数据、内容、教程、网络课程)之间的相互连接,为共享、交流等提供了便利的空间。
  这样的在线学习社区有效改善了美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的第一大问题——教学与实践大部分是分离的。它打破了教育工作者在传统教学中的孤立状态,使他们能够与同行合作,并利用世界级的专家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实践,优化教学效果。
  (2)适用于教师职前培训
  例如,2004年在俄勒冈州的两大教师职前培训项目中,均要求新进教师使用数学论坛中的每周问题进行实践,对学生提交的作业作出有效回应。教师给予学生有益的反馈,专家则提供给新进教师必要的指导。通过这种实践,新进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就学会了应用哪种反馈方法能最有效地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
  这样,也有效解决了美国教育现状中面临的第二大问题——一半的新教师会在第一个五年内离开教师职业。新教师进行教师职前培训后,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因此,他们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从而也就不会轻易选择离职了。
  (3)设计符合美国欲达到的教学目标
  如前面图2所示,六大模块中分别设置了小模块。大小模块相辅相成,完全符合连接教学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职业教育工作者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工作时,能得到人力、资源、经验共享方面的技术支持,激发他们为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学。
  
  专家视角:达成目标应有这样的行为
  
  美国学者试图通过建立一个新的连接教学的模型,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达到新模型提出的教学目标,专家为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行为。
  ◇扩大教育工作者能够访问基于技术的内容、资源和工具的机会。
  ◇利用社会网络技术和平台创建实践社区,为各学校、职前准备和在职教育机构以及专业团体的教育工作者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使用技术为所有在线访问的学习者提供网上教学以及更好的学习机会和选择机会。
  ◇给在职和曾任职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学习经验,使用技术增加他们的信息素养,让他们为学生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任务,提高学习、评估的能力。
  ◇挖掘出擅长在线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
其他文献
2010年12月7日至13日,我跟随NOC中小学交流访问团走访了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多所学校。第一次踏上宝岛,对台湾中小学教育感到既陌生又神秘。    走访台湾教育资讯的点滴    我们首先参访的是台北市内湖区南湖小学。该校配有一问能提供“合作探究、情境体验及网络社群学习”的信息技术“未来教室”,教室的四周装配多部带有电子白板功能的大型平板计算机,室内学生的桌面并没有计算机,但是学生通过使用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在课程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为杠杆,使教师的工作在更高的平台上得到扩展,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任务之一。北京市的一系列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面向全体教师,重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的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同时又是有效的方法。本文将结合一名生物课教师在培训中的学习、实践,来探讨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问题。   A教
从2001版到2011版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回溯2001版新课标颁布之初,我国教育信息化刚刚起步,许多被称为典型或示范的“整合课”,往往是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课,或只是教师在课上运用了某种信息技术。尽管这样的“整合课”对突破教学重、难点有一定的帮助,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  这期间,相关研究也大多停留于定义、概念的讨论,真正深入到课堂教学中研究“如何实现信息技术
为配合第七届NOC活动开展,经全国组委会赛务部深入探讨、审订合格的第七届NOC活动竞赛指南,以文件下发和电子版下载两种形式向NOC活动各地组委会、各中小学校推出。竞赛指南由参赛人员范围、竞赛内容、学生竞赛项目、教师竞赛项目、备注五部分组成,详细阐述了学生竞赛的竞赛目标、评审要求、评审标准以及教师竞赛的参赛程序和形式、参赛内容与要求。  另外,第七届NOC活动全国培训拟定于2009年3月举行。同时,
纵观201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英语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教学模式统计  笔者结合参赛实例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具体方式,一并将整合运用情况统计列于下图: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整合模式:展示型教学、操练式教学、任务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
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多种认知途径,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为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创造了必要条件,有利于教师个别指导和教学过程调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探究、分析、构建信息的学习能力。  在几年的教改实践中,我们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创新能力开发的要求,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构建一种以创新为核心,以学生为主
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科学团队及苏州工业园区跨校科学团队所呈现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了Web2.0时代网络主体大众化及跨时空的优势,积极实现网络环境下同侪互助,发挥网络积淀教育资源的优势,高效整合信息    技术与科学课程教学,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促进了学生科学概念的转变与形成。  ● 教学设计体现了科学性  教学设计中呈现了与传统教学设计不同的内容: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环境分析等。其中教学
教育信息化有具体的期望:通过编程,逐步实现虚拟的教育世界,增强人们教与学的效果。而信息化的虚拟如果没有到达课程的层面,技术就难有实际的效果。通过信息化方法论,信息分析被推向更基本要素的层面,就有更强的生成能力,许多不相干的课程,可以有许多共同面,而在共性之下,可以清楚讨论各自的特点。这样可以设计新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来统一处理共性的内容,而每个具体课程分别体现各自特点,使得教育内容和教与学的方法
总课题专家组  周忠继、顾明远、周满生、王珠珠、刘雍潜、钱培德、谢锡金  梁宁建、倪文锦、许庆豫、杨季文、袁爱玲、祁永华、岑绍基、林小苹(排名不分先后) 组稿:林小苹  组织实验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北京、福建、香港、海南、云南、湖南、安徽、新疆等省、市电教馆或相关教育教研  机构(中小学及其他子课题单位参与者)  参加研究  朱巧明、吕强、李培峰、赵雷、朱晓旭、刁红
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2007年发布的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第二版)指出:“在信息时代下要求教师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设计适应学生发展水平的学习活动,在其中采用能够发挥技术优势的教学策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能够促进、支持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和发现。”该标准对学生提出了“具备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