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拯救你

来源 :文艺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752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掩盖了一切痕迹。世界仿佛静止。静止,只是表象。被雪掩盖的世界,面目狰狞。雪,那么厚,厚得绝望。雪,那么白,白得恐怖。可是,绝望也好,恐怖也罢,并非恒定不变,当暖色来临,冰雪消融,所有被雪掩盖的事物,将会露出它本来的面目。
  曹军庆的长篇小说《魔气》在一场大雪中缓缓拉开了帷幕。雪,可清可浊,可静可动,其性易变,蕴涵甚丰。曹军庆选取雪这个意象开篇,看似随意无痕,实则精心构筑。光棍汉王光忠请兽医余德发未果,却从茫茫大雪中捡回魔气(疯癫者)女人管素珍做了老婆,且这魔气老婆还是完好无损的处女之身,王光忠如获至宝,奉若女神。魔气一出现,包袱随之降临。她是谁?从哪里来?经历了什么?这都是谜,凝成一团,弥漫在本就有几丝吊诡之气的烟灯村。
  曹军庆是一个颇为成熟的小说家,深谙小说叙事策略,将这包袱系得很紧,守得很牢,不到某个节点,无法得窥其貌。小说富有张力的语言,充满耐性的叙述,俨如崎岖山路边盛开的波斯菊,伴着读者一点一点地向前行,尽管路途遥远,却不愿跳过风景,直抵终点。这情形,如同球迷错过世界杯的某场赛事,明知结果可听可查,却拒绝知晓,宁愿看重播,循着事物本身的节奏自然得悉,也许这便是过程给予人的诱惑与快感。
  魔气女人管素珍是一剂药引,更是一个中心。因为她的到来,使得僻静的烟灯村从此状况频出,各色人等相继粉墨登场。可谓众声喧哗,光怪陆离。几大家族、几代人的恩怨情仇相互纠缠,纠缠至紧,无以摆脱。人性的深度、多变、复杂,以及扭曲的灵魂被挖掘、展示得淋漓尽致,赤裸无遮。时间跨度之大,人物数量之多,相互关系之乱,使整部小说显得厚沉而庞杂。可是,即便如此,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人物丛林,将视线聚焦于第一女主角管素珍身上。有评论家说曹军庆解剖人性冷峻、锋利、残忍。我却以为,在冰凉的刀锋之后,坚硬的岩层之中,深藏着一颗细腻、柔软、悲悯的心。就连曹军庆本人也称自己是坚定的现实主义者。可是,通过他的小说《魔气》,我看见了浪漫主义情怀已然生根发芽,茫茫黑暗隧道已有少许光亮进入,他用老练的笔风,柔软的情怀,塑造了一个像清水一样纯净,像白莲一样雅致,像孩童一样可爱,像雾气一样神秘的女主人公形象。“这一夜”、“月圆夜梦游”、“杨店桃园”、“老婆婆之死”、“长沙之行”等章节能见其详。
  由此可见,曹军庆在创作这部长篇小说时,是十分珍爱他笔下的女主角的,他写得专心、细心、耐心、用心,管素珍虽说是魔气,可相比一般的魔气,却又大不相同,显得精纯、有味、多姿,且无进攻性,与人无害,甚至还是一个安全的倾听者。基于此,这魔气不仅不令人生厌,而且还会萌生些许欢喜之情。管素珍是“魔界”的天使,她容颜清丽出尘,身材凹凸有致,她的存在搅乱了烟灯村男人的一池春水。
  曹军庆在小说界摸爬滚打多年,早已炼就一双犀利的“火眼”,能穿透表面的屏障,对现实世界有着深刻的洞察,他以偏僻、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爱的丰富与广阔,由爱生忧的王光忠,由爱生恨的刘胜利,由爱生痴的黄冬明,由爱生怜的高道安……这些或光明,或隐秘,或残忍,或温暖的爱,如一圈一圈的光晕,环绕、托举着魔气女人管素珍,往上升,上升,升至云端,在云端闪耀,闪耀光芒。
  抛开道德的枷锁,砸碎人性的桎梏,来看看墙外的风景:高道安在雨夜和管素珍发生关系后,为她戴斗笠、披蓑衣,至死也不曾有过第二个女人。黄冬明对管素珍一见倾心,百般维护,利用职务之便,为其争取治疗费用,在长沙强奸未遂后,并不采取武力强行进入,而是对她进行了深情的表白。也许因为管素珍是魔气,相比疯掉之前所遭受的巨大耻辱与伤害,这种源自爱的侵犯,又算什么呢?因而,这些情节,读来不仅不觉邪恶,甚至有温情、美好的感觉在心海摇曳。这种温暖和美好,诚如曹军庆在书中所描述:月光像棉花一样白。
  当然,曹军庆的《魔气》绝不是一部专事描写爱情的书。如此,就狭窄了。它所包含的内容要广阔得多,丰富得多。书的封面赫然写着:几代农人的史诗,乡土中国的命运之书。可是,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感受到的以及使内心震荡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
  王光忠在离世前说的三句话,具有特殊疗效,能触动人心,使情绪波动不止。
  他说:“五十年了,我没能治好你。是我无能。”
  他说:“我死了,你可么活?”
  他说:“我看到了你的泪水。”
  是的,很简单的三句话,不诗意,不浪漫,没有任何修饰。可是,却饱含深情、真挚可信。这是一个临终之人,对深爱的妻子最后的表白与眷念。他放不下她,却又无可奈何。这样的爱,红尘男女,又有多少人可以得到呢?爱是一种付出,一种心甘情愿地付出。王光忠从雪地里捡回管素珍开始,就在付出,付出了一辈子,临死了还在想她以后可么活。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大多数人在乎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与得失,而忽略了对方的需求与感受,就像电影《致青春》中的一句台词:我们爱自己,胜过爱爱情。
  如果将曹军庆的长篇小说《魔气》分为两大版块的话,那么王光忠之死,毫无疑问就是一个转折点,或者说临界点。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袱在此哗然抖开,暖色来临,冰雪消融,所有被雪掩盖的事物,终于露出它本来的面目,沉睡了五十年的魔气,奇迹般地苏醒了!是爱情、亲情、感恩、责任、担当等,联合起来击溃了她的疯颠。自此,一种无法阻挡的力量,在曹军庆的长篇小说《魔气》中,悄然蔓延……
  人性,从来都不是单一存在的。人性似雪,其性其变。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天使,也藏着一个魔鬼。以何种面目呈现,全在诱因。受过良好教育的管素珍之所以会疯,是因为被曾经如胶似漆的男友,以及亲如姐妹的闺蜜双双背叛,以一种残忍暴躏、灭绝人性的手段。
  五十年,疯的人醒了,也老了。尽管老了,却放下了,站起来了,完成了对自己以及整个家庭的拯救。
其他文献
睽远经年,书法家张秀武汉寄来一册书法作品集,真谢谢她。湖北美术出版社新印,书名《秀本色》三个行草漂亮极了。扉页上题“董桥贤兄雅正。辛卯年夏张秀赠”。刘永泽、陈方既写序一和序二,接着选登张中行的《闺秀小楷》和我的《张秀那一手闺秀小楷》。好多年前的旧文字了,一霎眼。张秀写后记说我是她没有见过面的远方朋友,她读我的书通篇繁体字觉得高兴,久违的熟悉,遥远的亲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写成简体字破了法度,书法家不
期刊
一如诞生鲁迅、徐志摩的浙江出个梁实秋不算意外,那么,出闻一多、胡风的湖北有个王迅也纯属自然了。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体是这意思。  那年中秋稍后的某天,月色依然盈盈,她的姗姗来迟和漫步云端的作家诗人们正好撞个满怀那是广西文坛的一次采风活动,算是稀罕的盛会。处于邕洲之北的大明山,可谓声名显赫,因海拔高,壑间云海蒸腾,山上植被丰茂,树木葱茏,空气清冽且湿润。都说文人能耐寂寞,这话只说对一半文人只在读
期刊
2014年金秋10月,丹桂飘香,几位好友,不期相逢于江城,更难得诸公皆有几日闲暇,首次相聚,酒酣之余,众人命我尽地主之谊,带领大家好好阅读一下武汉。一听此意,我心中大喜。若问喜从何来?因为来汉诸友尽为好读书、好研究问题者,尽管或喜考古,或喜建筑史,或喜中西艺术,或喜社会学……但都多行于天地之间,思于古今中外,少有功名羁绊之虚语,多为酒伴书香之真言。为他们导游,或许可以解我心中多年之疑惑:武汉城市文
期刊
王迅是一个试图把文学编辑工作与文学批评志业兼容并包的批评家。他致力于文学现场的观察和评说,坚持把文学场态风云纳入到文学批评视野,执着于对文学与当下精神生活的存在关系进行不断反思与存在主义式的追问,这是王迅文学批评的独特之处,也是他作为文学编辑的特异所在。  如果说文学是一种志业,那么,文学批评就是文学周边的职业。当然,这也并不排除说文学批评也可以是一种志业。话分两头说,前者是一种文学生态的现实,后
期刊
文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其实并不是文学史教材上的那个模样,特别是近20多年来的文学,更是如此。饭桌、麻将桌上,以及在棋牌室、娱乐中心、散步聊天中,我们谈得最多的东西,除了钓鱼岛争端、核设施、股市行情、金融危机、房价暴涨、强拆和腐败之外,假如还有那么一丁点空隙的话,那么不妨让文学来装点。装点这一空隙的当然并非“鲁、郭、茅、巴、老、曹”,也未必是史铁生、王安忆、贾平凹、张炜、韩少功等,如果不是莫言
期刊
也许是得自然山水灵秀、乡俗民风古朴之故,上世纪八十年代鄂南诗歌创作十分活跃。在几位有影响诗人的带动下,一大批风华正茂爱诗若狂的年轻的诗人们紧随其后,梅赞便是其中的一个。那时他刚走出校门,怀揣对未来生活美好憧憬开始写诗。虽然那时他的诗就像他的年龄一样还显青涩,但思想却单纯,单纯得就像山涧的溪水清澈而透明。  光阴荏苒,不想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当三十年后再次见到梅赞时,他捧给我的不是诗,不是岁月流逝的感
期刊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融入世界文学市场之中。中国作协在致莫言获诺奖的“贺词”中说:“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中国文学“走出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现代作家做得更多的是“拿来”,在“拿来”的过程中追赶世界文学潮流。新时期,特别是1980年代,再一次西风东渐,成长出了一大批当代优秀
期刊
报告文学由黄金时期到被“边缘化”的退化  在当今物欲横流、激情浮躁和网络充斥的时代,阅读文学作品已经成为人们一件“奢侈”的事情,而在阅读文学作品中专门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则更是少之又少。如今,就连在书店,报告文学作品已是很难见到,鲜有的几部报告文学作品也会被排挤在很不显眼的位置,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报告文学作品往往成为作者和被报告的人所关注的东西。甚或部分青年作家对报告文学的认识也呈现出片面的、不
期刊
西方的抽象艺术沿着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式的几何色块一种诉诸于数学逻辑和光色原理的抽象道路不断推进,在他们的绘画中,理性以及非理性的情感表达始终是作品探讨抽象意味的重要因素。西方绘画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影响。而在传统绘画中,不难发现抽象绘画并不是纯西方的艺术,它一直隐含着不受外在形式钳制的抽象和理性思维。例如在传统山水画中有“藏”一说,即为了使画面获得一种“曲尽通幽、言外之意”的效果
期刊
一、客家文化的形成历史  客家,在客家语与广东方言中读作“哈噶”(Hakka),大体为“客户”的意思。翻阅《辞海》查阅客家一词看到的是记述客家从4世纪末(西晋末年)到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客家人由于战乱等原因不断南迁,遍及今天的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台湾等省区以及海外。最后一句笔者认为到处了客家人的本质来源与特性:“为了与当地原居土著居民加以区别,这些外来移民自称自己是‘客户’,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