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崖柏现象与根雕艺术

来源 :躬耕·文化精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雕艺术是我国古老又与时俱进的一门艺术,在我国艺术收藏届有很重要位置,它是利用自然中的植物作为创作木本和载体,因材施艺。近年来根雕艺术发展迅速,根雕题材繁多,对收藏家更具有高的收藏价值。本文通过对崖柏的价值和现象问题,对艺术的正确认识,了解根雕艺术及艺术修养等,进一步分析研究,以求开发出崖柏根雕更深层的艺术,打破有人认为收藏级别崖柏毛料不能雕的僵局。
  关键词:崖柏价值;现象;正确认识;根雕艺术;艺术修养
  一、崖柏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崖柏,种名柏科崖柏属,源于恐龙时代,是世界上仅存植物活化石的一种有数树种,对人类研究古文化,植物和自然现象有着重大作用,被誉为中国植物国宝。崖柏生于海拔1500---2000米左右的悬崖绝壁岩石缝中,在有生命生长中受气流、风向、光照的影响下,生长非常缓慢,百年不盈尺,在生物界享有“活化石”称号,后来因为大自然灾害,缺乏水分等原因死亡,从生到死经历了大自然的历练,使其形成了奇特的飘逸、弯曲、灵动的造型,木质密度高,油性大,并有着醇厚的柏木香味。崖柏的形态千奇百怪,或盘旋而生,或抱石而倚,或蜿蜒而上,或肆意延伸。崖柏的花纹旖旎灿烂,有的大尺度表现出夸张的美感,有的小范围体现出奇艺的图纹,常会出现有回形纹,豆瓣纹,漩涡纹,几何纹和S形的纹路,崖柏每次与大自然抗争搏斗的经历都会留下伤痕累累的痕迹,清晰的刻在身躯上,扭转回旋的生命姿态就已经是天作之美,而且绝无雷同,这何尝不是大自然生命的寄托呢。作为根雕原材料这天然的意象造型,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极好的创作素材,崖柏经过风雨岁月的洗礼,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和崖柏爱好收藏家们的追捧。
  二、崖柏现象和错误理解
  自1986年,我国的艺术品市场逐步繁荣,根雕艺术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2013年,全国出现啦前所未有的崖柏热,但是对崖柏毛料的称谓问题尚多,提法很多,众说纷纭,略举例如下:
  (一)有不少崖柏爱好者将崖柏毛料称为“根的艺术”
  顾名思义,就是把刚出土的树根毛料冠上“艺术”名词,即为艺术。这可能吗?什么是根的艺术,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皿等艺术形象作品叫根的艺术。任何根材都不可能不加工不雕琢单纯的将“根”的名词与“艺术”的名词串连在一起,实际上不能称为艺术。
  (二)还有不少崖柏爱好者将崖柏毛料称为“崖柏造型艺术”似乎还不错,不离本意
  然艺术领域内造型艺术是个大范畴,根雕是造型艺术中的一支艺术分流,如果用“崖柏造型艺术”的名称也容易被人误解为“崖柏造型艺术”即是造型艺术。不过有人会问,鬼斧天工,浑然天成,天趣等都是大自然成就的艺术,然在根雕艺术里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只有天然,没有思想和美化。有人说,这个根很像一个人物,那个很像动物,似乎不用加工就成为艺术品,其实并非如此。根雕作品虽然一再强调尊重和依靠自然根的原始形态,但也不是根自然形象的重复和在现。任何形象的根材要成为一件根艺作品,都需要经过创作者的取舍和加工,哪怕是一刀一锯所成,也离不开人的审美情趣,离不开人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根雕创作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还与自然。因此,他是通过人的创作,赋予自然形态的根以新的生命,从而表现美和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如果把崖柏毛料称为“造型艺术”,未免令人总感到有不少缺憾和不足。还有崖柏爱好者将崖柏毛料提法称为“坨坨艺术”“飘逸艺术”“扭曲艺术”等说法一词,也不一一细说。
  三、根雕艺术的特点
  (一)天人合一的创作旨趣
  《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就是“自然”的代表。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理想和谐的状态。老子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于根雕艺术来说,原木的形和纹路亦是自然之态,将这一自然特征与艺术家的主题创作进行融合,解析根雕艺术创作中的“天人合一”。
  首先,确立对“和”的认识,它是两个独立的主客题之间的“对话”,是最出的选材阶段,体现在艺术家尊重物种的天然性,以取势为先,以型定势,以韵见神。挑选最佳的创作素材,对不适宜雕琢的先天原木,不能对其主观强加赴会。
  其次,天造和人为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若只是留存单纯的原木奇美的造型,便失去了人的智慧合力,若一味追求人为雕琢,舍弃了天作之美,便少了天然意趣。
  再次,“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中的和谐平衡,充满节奏与韵律,不能生搬硬套的理解为“平均”概念。艺术创作中,“天”与“人”在根雕中体现出的平衡,并非量化上的平衡關系。
  (二)根雕艺术与木雕艺术的区别
  每一位根雕创作者,尽管艺术上的修养和所接受的影响不同,技艺上的擅长和表现手法各异,但都要自觉地服从“根雕艺术”所采用的原材料的制约,在尊重树木或竹根的自然形态美的前提下,去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但在实践中,有不少的作者却往往费力不讨好的完全模仿木雕作品的技法,自觉不自觉的把根当做一般的木雕材料来使用,过多的在人工雕刻上下功夫,而不是着眼于充分利用根的天然雕琢之美,其结果使得根的自然形态受到破坏,把“根雕艺术”变成了“木雕艺术”。这说明对根雕艺术特点还认识不足,对其创作规律也掌握不够,因而使“根雕艺术”作品丧失了应有的特色。
  “根雕艺术”虽然和“木雕艺术”有关,都是在木质材料上用刀雕刻造型,但是他们的创作原则却截然不同木雕是在木头上做原料,随意发挥,完全改变了木材的原来形态,按照创作者预先构思雕刻,完全不受木材形态制约,在木材原有的基础上想雕什么都行,完全人工所致,故称为木雕。如图《马上发财》
  而“根雕艺术”却不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即是说,在创作根雕作品时,将这原木根材看做十分,可做三分修饰、雕琢和造型,七分主要利用根的自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如果能用二分或一分雕琢更好,越少雕琢越好。应大部分利用天然形态,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和雕琢。如图《山水》
  四、结语
  崖柏毛料就是根雕艺术新型的木本和载体,我们要理性对待崖柏现象问题,应该走向何方,爱好者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总之,崖柏雕刻制作加工过程,进而成为一种艺术的过程。作品以新的艺术生命,才能营造出天趣与意趣相生的语境空间,创造出具有民族艺术风格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马驷骥、张二滨《中国根艺》金盾出版社2005年8月.
  [2]张宗贤、沈安良《图说根雕制作与欣赏》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2月.
  [3]李苗苗《浅析崖柏根雕人物创作的“天人合一”旨趣》艺术科技2016年第06期.
  [4]田永刚《太原大学教育学院报》第4期2014年12月.
  作者简介:王敬民,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人,生于1970年,男,汉族。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根雕木艺专委会副主任,从事木雕根雕30年。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也在追求传统文化的理性回归,新中式建筑空间的设计形式正好迎合了这部分人的内心需求,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新中式建筑空间设计仍面临一定的困境,需要加强对其研究。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开始重新考虑,并由此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特别是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原先简单的室内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现在设计师们要做的不仅是从
期刊
摘要:在当代社会体系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对国家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入,反腐倡廉开始日益受到重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它一方面能够帮助国家更好地推行惠民政策,同时也能够培养官员为民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从反腐倡廉出发,通过古往今来的反贪案例来阐述在反腐倡廉的存在意义。  关键词:反贪;廉洁;正义;善恶;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期刊
摘要:生命中的很多节点都是起点,它托起你的梦想与希望。从那里出发,你可以做全新的选择,中考后对于高中的选择,高考后对于志愿的选择,毕业后对于工作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能给你带来全新的方向。那些决定了你命运的选择,可能就在平常的一天,在夕阳照进窗户洒在你身上时,就已经做出。行走的过程即使生命,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懊恼,没有太多时间去悔恨,不管自己满不满意,都要背上行囊,继续赶路。行走的过程即使生命,停止
期刊
摘要:苗鼓是苗族在喜庆的节日、宗教仪式中使用的打击乐器。苗族是一个拥有祖先崇拜65的民族,认为鼓中藏着祖先的灵,他们相信击鼓会驱邪除鬼、消灭灾难并给人带来好运。苗鼓是苗族非常喜爱的乐器,苗族人民世世代代用它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讲述着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及原始生态等。  关键词:苗鼓;文化内涵;象征符号  在湘西地区,各个苗寨对打鼓的叫法有少许不同,有“报浓”“读浓”“辽浓”“秋浓”等。只要是喜庆的
期刊
摘要:如今,社会发展快速,大家的消费水准不断地升高,餐饮业变成了服务行业中发展最早最快的,并且与消费者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消费行业,餐饮业的发展需要以良好的饮食环境为支撑,餐厅的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食客的心理,影响食客消费感受,直接关系到餐厅经济效益。餐饮文化空间设计的目的旨在创造一个合理、舒适、优美的就餐环境,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要求。让人们在其空间里享受就餐的功能和文化功能。所以在设计上必须满足
期刊
摘要:审美活动是人类超越物质活动的一种精神性活动,是用美的标准去看待事物、对象,是我们与世界的心灵沟通。世界本身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用美的态度看待事物,世界将会出现更多美的因素。审美作为一项精神活动具有社会、认知、教化、享受与满足、自我提升等功能。  关键词:审美;超功利;精神自由  一、审美活动的定义  蔡元培先生曾说:“一瓢之水,一人饮了,他人就没有分润;容足之地,一人占了,他人就
期刊
“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文物档案里,有这样一封家书:它是狱中人对爱妻的彻骨相思,无奈一堵高墙让他们想见却不能见。一声枪响,他的爱永远地定格在了,那个泛着血色的秋天……  说起他们的故事,那要追溯到80多年前。1935年,19岁的许晓轩与18岁的姜绮华结为夫妻,虽不是自由恋爱,但两人惺惺相惜,恩爱有加。许晓轩于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川东特委
期刊
摘要:展示空间是一个多元化的空间,它存在的主要意义是让展示变得更加直观、透彻,更加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当代展示空间多以科技,历史、文化等为主体,从一个主题,到一种文化,向人们透彻的表达出展示空间中所蕴含知识。在我看来,展示空间就像一个巨大容器,包裹着不同的文化,却又不脱离同一主题。同时,一些前沿学科的研究成果,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声光控制等,都在展示设计中的得到广泛的应用。  
期刊
摘要: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经济怎么变化,人们总会在饮食上有很高的追求。而且近年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在饮食上也有了质的飞跃,无论国内国外,吃都是人们每天离不开的事情,所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餐饮文化。与此同时,人们在吃饱吃好时,用餐的环境在人们心中也是也来越重要了,所以餐饮业在在社会中日渐盛行。  关键词:餐饮空间;室内设计;餐饮文化;设计发展  一、餐饮空间的现状  餐饮空间设计发展变化越来越大
期刊
病人从手术室逃出来找院长说:“护士讲不要害怕,镇定点,手术很简单。”  院长:“这话不对吗?”  病人:“可這话是护士对医生讲的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