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琉球看中国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k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冲绳来说,钓鱼岛事件是一个重新认识冲绳与日本、中国以及朝鲜半岛等周边国家交流历史的契机。”在2010年9月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后,澳大利亚东亚问题学者加文·麦考马克(Gavan McCormack)在其《小列岛、大问题》一文中这样写道。在加文·麦考马克看来,分析中日钓鱼岛争端,离不开对冲绳“前世”即琉球王国的历史追寻;探究冲绳的未来,离不开对冲绳“今生”即美军在亚太最大“基地岛”的现实思考。
  作为紧邻亚洲大陆的太平洋上的“现实存在”,冲绳诸岛的前世今生,都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中国是绕不开的因素。国际政治现实决定了冲绳不太可能成为中国撬动东亚格局的战略支点,但冲绳也不应被视为军事基地的同义语,它的历史和现实对中国的启示不容忽视。

“矿井中的金丝雀”


  金丝雀对瓦斯极为敏感,空气中有微量的瓦斯它就会停止鸣叫,当瓦斯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死亡,而这个浓度人类感官还无法察觉到。17世纪英国矿井工人利用金丝雀的这个特性来预警矿井中瓦斯的危险程度,“矿井中的金丝雀”这个表述现在被用来指“危险警示”。在东亚近代史上,地狭民寡的琉球王国就曾不幸地扮演了“金丝雀”的角色,它的命运转折预示了近代东亚大变局的到来,它的消亡则证明了东亚旧体系的崩溃瓦解。
  中国社科院学者周方银在论述小国存亡的原因时提到一个观点,“在大国之间的博弈中,小国可以起到信号的作用。一个大国对小国采取的行为, 有助于其他大国判断该国的国家性质和行为策略,并使它们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这种意义上说,对于作为现状国的大国来说,小国的存在有着重要的利益。”如果把这一论证放到近代史上中国、日本和琉球王国之间的互动中,可以明显看出,琉球对中国来说起到了“信号”作用。这个信号既警示了日本野心膨胀的危险性,也警示了东亚大变局即将到来。
冲绳一特色树屋饭店。

  整个冷战时期,冲绳都是美国在军事上遏制中国和苏联的战略要冲,而由于紧邻中国大陆,冲绳的美军基地对中国的威慑作用尤为明显。

冲绳的“预警”角色


  如果说琉球王国在近代史上曾扮演过“矿井中的金丝雀”的角色,那么在冷战结束后尤其是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冲绳仍对中国有着明显的“危险预警”作用。某种程度上说,对冲绳军事基地的重视和经营的程度,直接体现了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威胁强度。现阶段冲绳作为军事基地的现实,折射的是大国政治赤裸裸的权力斗争的一面。反之,如果未来冲绳作为军事基地作用的逐渐弱化,很可能预示着东亚大国互动中对抗性降低、战略互信增强。
如果说琉球王国在近代史上曾扮演过“矿井中的金丝雀”的角色,那么在冷战结束后尤其是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冲绳仍对中国有着明显的“危险预警”作用。某种程度上说,对冲绳军事基地的重视和经营的程度,直接体现了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威胁强度。

  据2008年的数据,在总数超过3万人的驻日美军中,驻扎在冲绳的就有2万人,冲绳美军基地数量为34个,占地面积约占冲绳本岛面积的1/5,占整个驻日美军基地面积的75%。根据2010年的防卫计划大纲,日本将在未来10年内把驻冲绳的自卫队数量从2100人增加到2万人。
  尽管冲绳民众多年坚持不懈的“反基地”抗争,给美军普天间机场的搬迁造成了很大困扰,但这并未动摇其加强冲绳军事部署的战略考虑。2012年8月,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了题为《美日同盟:亚洲稳定之锚》的报告,这份报告由对美国战略历来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和著名学者约瑟夫·奈主笔,是继2000年和2007年以来第三份有关美日同盟的报告。该报告延续了前两份报告重视美日同盟的基调,但在力度上更强,也更有针对性,毫不隐晦“牵制中国”的意图。这份报告强调了普天间基地问题的重要性,并抱怨美日同盟因驻冲绳美军基地问题耗费了过多精力。
  在美国和日本的战略视野中,维持军事同盟、强化冲绳军事基地是防范和遏制中国的当然选项。在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冲绳作为军事基地的威慑作用并没有改变。军事力量的消长,依然是影响东亚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冲绳军事基地的任何变动,都会牵涉东亚战略关系的调整,都与中国的安全利益有关。
  美国东亚问题专家卜睿哲(Richard C. Bush III)的观点更直白:美国在冲绳驻军,中国发动军事打击的可能性才会更小。“如果中国攻击美国在冲绳的军事设施,肯定会引发严重的军事冲突,冲绳基地起着‘绊网’的作用。”周方银在接受《南风窗》采访时说:“冲绳军事基地可以看作是美日尤其是美国对华战略诚意的底牌,在可见的未来,冲绳作为军事基地的现状不会改变。”

跳出冲绳“看琉球”


  在中国民间和学界发出“再议琉球”的声音后,日本政府反应强烈并向中方提出抗议,安倍晋三说,“必须向世界说明日本的立场,以否定中国不正当的主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此回应称,“中国政府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有关学者的署名文章反映了中国民众和学术界对钓鱼岛及相关历史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琉球问题是否会上升到官方层面不得而知,但从民间和学术角度提高琉球问题的“能见度”却有其必要性,中国社会更需要以“看琉球”的视角来解读冲绳的现状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用马克·吐温的这句话来解释“再议琉球”的必要性甚为贴切。近代史上日本的对外扩张欲望把琉球王国变成了“历史”,日本近代化过程也是以吞并琉球为垫脚石。日本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到战败后被改造为不拥有发动对外战争权利的“和平国家”,再到如今寻找新的国家定位力图成为“正常国家”,琉球(冲绳)都是这条历史脉络中贯穿始终的线索。
  大江健三郎曾在《冲绳札记》中写道,“思考冲绳,意味着对置身于东洋的日本和日本人进行根本性思考的契机,这样的思考再次把我带到‘日本属于冲绳’这个命题上。”大江健三郎深刻地指出了历史上冲绳在日本国家塑造上的独特作用,仅从冲绳这个“切口”就可以看到日本的前世今生。
  从现实角度看,冲绳又再次成为了日本国家再定位的“风向标”。加文·麦考马克认为,以遏制中国的名义,冲绳被推到了军事对抗中国的最前沿。“讽刺的是,冲绳人几乎没有‘中国威胁’的感受,因为琉球人与中国有着5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对于如今大多数冲绳人来说,中国依然代表着共同繁荣的承诺、人员和贸易往来的增加,而不是对他人的威胁。”
  某种程度上说,冲绳军事色彩的浓度,直接体现了日本国家定位中军事意图的强度。对此,加文·麦考马克并不乐观,他写道,“冲绳的近代史饱含不堪回首的悲剧,然而在今天,大国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幽灵又一次在冲绳的沙滩上徘徊。”他在接受《南风窗》采访时说:“日本政府执意要使日本成为美国的‘附庸国’,它对冲绳的政策是以美国的军事利益为前提的,这是普通冲绳人无法回避的现实。”
其他文献
截至笔者落笔,7月17日发生于乌克兰东部的坠机事件已经过去6天,对事件的调查刚刚发展到黑匣子已被送至英国分析、荷兰同意领导国际调查、遇难者尸体已被运往乌克兰哈尔科夫并即将运往荷兰。从这个进度可见,这6天里各方在事件调查方面取得的进展极为有限,基本上从事件发生第三天后,占据媒体报道焦点位置的就已经不再是空难本身,而是这场灾难对整个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和西方间紧张关系乃至国际格局的影响。围绕空难数量众
“一般来说,政治处理的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事情。与之相比,伟大的宗教则通常声称它们有权利统治全部生活。”彼特沃克在《弯曲的脊梁》一书中,继续将无所不包的极权主义运动置于宗教视域中考察,他所提醒的是这样一种反观:极权政治与宗教的竞争,可能是源于政治在群体性精神渴求与权力结构中的宗教变体身份。  当我们发现亟缺科学常识的人同样可以声称“相信科学”,“科学”的内涵便已经异化,成为一種信仰。这种信仰与纳
3月3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展开2013年度的第三次外事访问,目的地是蒙古国,为期两天。这是自小泉纯一郎之后,7年来日本首相首度出访蒙古。时值钓鱼岛局势热度稍退,基本面仍很严峻,蒙古又是东北亚诸国中地缘政治价值独特、姿态较超脱的一个,同时还是中国北方第二大邻邦,再加上今年1月安倍曾出访东南亚三国,这使得外界普遍将之解读为罗织外交包围圈,旨在遏制中国的举动。  表面上,安倍是带着“众所周知”的原因围
入莞21年后,东莞塘厦立德电子厂迎来“革命性”转变:员工可坐着上班!  过去21年里,先后在这家工厂打工的数万名工人,都是站着上班的。但“90后”登场后,不干了。这拨新生代产业工人通过罢工,改变这家工厂持续20多年的“站立作业”的规则。  “站着上班,脚都站肿了,谁干?”参与这场罢工的阿磊告诉《南风窗》记者,“缺乏人性化的企业,注定要出大事。”  敏感者应从中嗅出一点异味。逐渐成长起来的“90后”
高校老师群体的公众形象十分堪忧。从“砖家”到“叫兽”,现在又增添了“禽兽”的绰号。  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小箭,近日被网友举报强吻女学生,并且还“有图有证据”。王小箭事后对媒体表示,他已退休,这两名当事女生并非他的研究生,并称他带学生实践和交流的风格就是“连说带哄”,照片上就是他“哄”的时候。此说一出,无法服众。王小箭最终被“停止教学活动,降低退休待遇”。  另一边,时隔3个月没有下文的厦门大学吴
几乎任何涉及“北大”的争议都可能在社会上得到放大式的关注。5月5日,北大官方宣布,要在处于校园中心位置的静园建设新的燕京学堂,建立“具有开创性的”中国学基地,并招收以国际学生为主的一年制中国学硕士。消息公布之日,恰逢习近平主席前往北大和师生座谈并发表讲话、对中国大学的发展提出期待的次日。  但是,这一计划很快在校内和北大校友中引起激烈反对声,并随着在网络和媒体上公开后,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北大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曾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土地制度便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因为土地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所以围绕土地问题的争论才会持续地保持高热度。  通过土地确权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和简单的“私有化逻辑”相反,农民要求的恰恰是现有的土地制度赋予的、但现实中没有得到完全落实的土地权利。  实际上,所有权不是源头,也不是起始点。土地上财产权利的安排对于
火车站、行李、鞭炮、笑脸、祭神、团聚、年夜饭、游玩、走亲戚……所有这些符号组合在一起,构成中国的春节。  这是对一年来的告慰,也是新的一年梦想的开始。  一个民族的古老节日,或多或少具有宗教的色彩,所有的符号和仪式,其传递的,无不是对一方土地上的人们的精神关怀。但时至今日,春节的背景,已是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它的人口移动和社会流动,折射出农业社会在向工业社会疾迅迈进中特有的焦虑。  因此它已被定格
在民族主义成为一种强劲的世界性潮流,同时又是几乎所有国家合法性来源的今天,谈论东亚和解与世界和平看上去是一件唐吉诃德与大风车作战的迂腐之事,但若没有超越民族国家之上的世界主义视野,在特定时空内被政治文化操控的民族主义情绪,只会成为不断发酵的“危险的亢奋”,造成短视而狭隘的国家主义者。就东亚的历史教育与和解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唐小兵与长期致力于东亚历史的研究与联动的韩国学者白永瑞进行了一场深度
中国社会能更好地转型吗?很多人都明白:就看未来的5年、10年了。这也是“两会”后,人们的普遍期盼。  今天各种社会问题的确不少。它以普遍缺乏信任和不安全感为标志,来到了“是否变坏”的临界点。不下大力气进行“社会拯救”的话,也许会积重难返。  很多东西“再也不能这样了!”—包括社会治理的思路,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相处。中国社会,急需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社会演化  对于一个人来说,往往是过去把它弄成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