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特点及形成原因分析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p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来到城市务工时期,思想感情和心理满足处于波动期,在他们身上混合着城市与乡村、传统和现代的双重价值传统,形成了一种近乎“夹缝”中的价值取向。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特点及形成原因意义重大,能够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引导他们做出合理的人生规划,促进其人生理想与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形成原因
  价值观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特点
  1.价值主体的自我性。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背景比老一代农民工优越,他们无需承担过多的来自家庭的生存压力和责任,有条件寻求自身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使他们中的多数人成为家庭的中心,更习惯于被家人关注,也更关注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带动了他们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位。在对自身的价值评价上,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强化,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丰富的个性,力求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更强调以自身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根据社会的、市场的需求,动态地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利益和尊严。
  2.价值目标的务实性。
  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融入城市社会的愿望,他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均以城市为坐标,希望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具有很强的务实性与现代性。新生代农民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全民对利益追逐的影响下和城市高消费的物质生活的诱惑下以及某些社会分配的不公平现象的刺激下,表现出更多地对生活的不满足感,流露出对物质利益和金钱的渴望和向往。在价值目标上则更趋向功利,迫切希望改变目前的生活现状,谋求公平的财富分配和平等的权利分享,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提高知识技能和融入城市的程度。在利益诉求方面,他们诉求工资待遇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诉求基本的尊严、基本的社会保障,诉求子女受教育的机会。
  3.价值观的多元化。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中,不同主体在经济利益、理想信念、政治选择和目标追求方面都有所不同,组成了多元化的社会格局,引起人们价值观念和价值评判标准的多元化。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受到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方式、社会认同等各方面的冲击,显得更加脆弱。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主体意识在觉醒,但在他们进城务工后,脱离了乡村治理结构却还没有被纳入城市治理结构的情况下,其外在道德引导和约束弱化,缺乏对自身价值观的正确评判和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认知,产生了个体生活的价值真空和价值混乱,形成新生代农民工复杂的价值取向,并在自身需求中选择并形成不同的价值观。
  二、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特点的形成原因分析
  1.社会转型期的必然。
  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新旧体制的交替造成了人生标准与价值标准的不确定性,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价值观也呈现出不确定性。在新旧体制的转换时期,价值标准的调整也是必然的,况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加之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原有的思想和传统观念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每个人可以选择任何一种价值观包括非主流价值观,从而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价值选择的多元化,由传统单一的价值观转变为多样化的价值选择。
  2.价值主体的自我选择。
  新生代农民工比较年轻,在外出务工前大多数一直在校读书,参与复杂的社会生活时间不长,对许多问题的认识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能力、文化水平、心理素质、生活经历、自我意识的内容、层次也有所不同,对于文化和知识的鉴别能力有限,在没有主导价值观支撑的情况下,又对多元化价值观缺乏理性的、客观的认识和判断,导致他们的价值观易跟随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同时接受相悖离的价值观念,产生内心价值冲突。在农村形成的各种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很快被城市所同化,与此同时,城市的价值观念又从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了重塑,使他们的价值取向、人生追求发生了极大的转换,因此其价值观念必然存在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3.网络媒体的影响。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与学习已离不开网络,新生代农民工也同样如此。网络信息的快捷与全面丰富着农民工的内心世界,为他们了解社会奠定了有利的平台。但是,网络信息的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取向。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网络媒体的认知水平不高,利用网络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强,一些错误的舆论导向极易误导涉世未深的农民工,透过网络的渗透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价值取向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在今天追求“文化快餐”的信息环境下,大量负面新闻充斥网络,处于生活底层,备感生活压力的农民工,在身心疲惫之时容易被网络负面新闻所吸引,甚至参与评论并加以传播,对其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谢建社.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何瑞鑫,傅慧芳.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3]黄丽云.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价值观解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4]牟永福.社会排斥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去留两难[J].领导之友,2012,09:36.
  [5]符平,唐有财.倒U型轨迹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史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9,(12).
其他文献
波兰著名美学家英伽登在1937年出版的《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一书中提出文学的艺术作品四层次理论,这一理论至今仍影响深远。本文主要探讨了英伽登的这一理论对于文本解读
摘要:“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一切战争行动的目的和基本指导原则。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战争赋予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新的特点,表现在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相互影响不断加深,方式更加多样,人仍是决定因素。  关键词:现代战争;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特点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09-01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基本
【正】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黄遵宪(公元1845—1905)曾被推崇为“近代诗家三杰”之一,(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中国诗界之哥伦布”.(高旭《愿无尽庐诗话》)的确,他在诗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