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ma7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导言是语文课堂中的“开场白”,小学语文教学中导语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介绍了几种导语设计方法,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言设计提供丰富资料,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导语设计 导课设计 导言设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语文阅读课来讲,导语设计是否巧妙、精彩、引人入胜也是成功授课的最关键因素之一。魏书生老师说过,巧妙的导语设计像磁铁一样,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像电光火石一样迅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的情感和思绪,给学生以启迪。
  导语即一堂课的“开场白”也叫“引子”,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小学语文课中的导语设计一般来说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导语设计符合不同认知阶段学生的接受度;二是导语设计具有文化内涵;三是导语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符;四是导语应该是简短有力、引人深思的。笔者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现提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导语设计经验,以期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分享。
  1.导语设计引用名言警句
  一句发人深省的警句、一段耐人寻味的名言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来讲都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引发他们对于世界、人生、社会的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与名言警句有密切关联,因此教师在进行导课时恰当地选择一些名言、警句对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授《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引用“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名言进行导入,这样的导语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结构,为整个文章的阅读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调。比如在教授《柳树醒了》一课时,引用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让学生感受春天到来的温暖气息,让学生在诗句引导中感受春风的柔情,春雨的温暖。这样的导语设计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为学生创设了更丰富的情境。
  2.导语设计引用有趣故事
  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性。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有趣而新鲜的故事是抓住学生兴趣点的重要工具。在进行导语设计时,有趣的故事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教授《乌鸦喝水》一课之前,教师可以讲乌鸦反哺的故事,让学生对于乌鸦的生活习性产生兴趣,提高他们对于乌鸦的喜爱度,对于课文内容产生认同感。例如在教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周总理的生平和所作的贡献及他在外交活动中几个机智、幽默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领略周总理的人格魅力,进而对于这位伟人少年时期的经历产生好奇。在导语设计中加入故事讲解环节尤其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这种导课形式增加了师生、生生的互动机会,提高了他们对于新课的学习兴趣。
  3.导语设计营造生活情境
  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目的是教会小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正确表达,因此语文教学就不应该是孤立的,它应该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发生联系。在导语设计中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能够触动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例如在教授《猫》一课时,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对可以看见的猫进行观察拍摄一些图片,了解猫的习性。在开始教授课文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开场白:“我们都见过猫,谁能学一学猫的叫声?它喜欢什么食物?它生活在什么地方?”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可以拿出他们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回答。这样的导课把课本上冷冰冰的课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可以触碰到课文的“内容”,从而对课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4.导课设计引发直观感知
  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导课形式,为语文课堂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具引发学生对于课文的直观感知,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看得见、摸得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导课时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在声、影中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魅力。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我国独有的自然景观、自然现象直观感受祖国的宏伟壮丽,让学生在情景中丰富自己的爱国情感。例如在教授《文成公主进藏》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看到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画像、布达拉宫及西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给民族大融合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这样的导言设计让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仅是枯燥的文字,更是鲜活的历史、丰富的文化。
  5.导言设计加入悬念
  教师在进行导言设计时可以加入适当的悬念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这样的导言设计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在悬念的推动下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导言与课文的联系,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设置这样的疑问:“你们知道蝙蝠的耳朵在哪里吗?”同时向一些没见过蝙蝠的学生展示蝙蝠的动态视频和静态图片,让学生猜测蝙蝠的耳朵在哪里。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会积极参与回答,在接下来的课文讲解中,教师深入浅出的解读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章的学习。
  总之,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导言设计时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丰富导言内容,选择恰当的导言形式。上述所谈的导语设计形式并不是孤立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灵活机动地进行导课,从而使语文导言形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肖亮红.有效教学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7,6.
  [2]张璇.“风头”与“爆竹”——课堂有效教学的导语设计们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J],2009,2.
  [3]于秀霞,王玲玲.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6(26).
其他文献
我区烤烟生产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郑克宽,任有志,吕凤山(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系,呼和浩特010018)1烤烟生产存在的问题1.1总产不稳我区烤烟主要集中在赤峰市种植,西部区只有少量栽培。近几年,烤烟
肿瘤基因放射-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针对恶性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该研究利用辐射敏感启动子Egr-1可经电离辐射诱导其下游基因表达的特性,构建了含Egr-1启动子和mIL-12
杂交稻新组合“竹优61”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姚祖信,胡俊良,林家梁(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农技站351100)1995年我区种子公司从广西陆川县种子公司引进杂优晚稻新组合“竹优61”,在国欢镇沁东村示范种
目的:空气细颗粒物(PM)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由于其粒径小,并可携带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随呼吸进入下呼吸道,对人体肺组织有损伤作用.
本实验中分别以50个、100个和200个囊蚴经口饲法感染三组实验大鼠,同时设立非感染对照组。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细胞的Fas、FasL、Caspase3的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问号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教学不能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提问,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拿到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有更多来自于学生的不同声音,才能打造一个富有活力与魅力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得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等的全面发展。  一、自
甘薯生长后期增产措施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局王德民甘薯从块根迅速膨大至收获为生长后期。此期茎叶生长停止,块根迅速膨大,生长中心由地上转到地下。山东一般为8月中、下旬至10月中、
本文对HIV-1辅助蛋白Vif表达独特性进行了研究。以往研究得知,在细胞中无论有无APOBEC3G存在Vif均被快速衰变,而且Vif表达过度会阻断病毒的复制。在辅助蛋白中,Vif易分解性是独
2002年末到2003年上半年,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流行中国乃至世界。由于此前人类没有任何对于这种病毒的免疫,因此这次疫情的流行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本研究对20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纤维化在两个不同时间段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方法:用1%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4周诱发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观察第4周和第7(染毒停止3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