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筑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zz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概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科基础课之一,近年来建筑概论课程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繁杂,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形式单一,理论讲授与直观体验难以结合;考核方式陈旧,缺乏科学性。笔者建议根据专业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制订科学的考核方式与检验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建筑概论;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2012年的新本科专业目录中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分为二,其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偏重于人类社会活动与规划实践,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可见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强的专业。在专业教学中,建筑类课程的设置必不可少,现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就建筑概论课程进行具体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设建筑概论课程的意义
  包括人文地理和城鄉规划专业在内的非建筑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建筑学常识与基本素养,这不仅有利于其专业学习,而且对其日常生活、文化修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益处。通过建筑概论课程,教师可以向学生普及建筑学常识,使其建立对建筑与建筑学的基本认知,培养建筑学基本素养。
  二、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繁杂,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建筑概论作为一门概论性质的课程,内容庞杂,知识覆盖面广,然而每个知识点并没有全面展开阐述,学习难度较大。一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涉及建筑原理、建筑技术、建筑艺术等课程;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非建筑类专业学生来说,其普遍缺乏建筑学相关常识。然而教材的教学内容却又侧重于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建筑概论缺乏课程体系结构支撑,使得学生很难理解许多基础内容,这也是学生学习动机消退的原因之一。
  2.教学形式单一,理论讲授与直观体验难以结合。传统的讲授法往往以教师为主体,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筑类课程原本应该是生动、具体的,身边的任何建筑和工地都可以成为教学案例。然而碍于学时安排,建筑概论课程只能局限在课堂之上,使得一些本应该很具体的知识点,如散水、勒脚、明沟、圈梁、女儿墙等简单具体的构造节点,只能成为乏味抽象的名词解释,难以与实际相联系。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考核方式单一、陈旧,缺乏科学性。传统的高校教学成果检验往往重结果、轻过程,学生通常在考试前的1~2个星期突击复习与快速记忆,缺乏对知识点的深入探究。建筑概论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应该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水平。但是试卷考核的内容往往知识面窄、灵活性差,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不利于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价。
  三、建筑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方法
  1.根据专业需求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建筑概论的目的在于培养建筑学基本素养。在教学内容上应当以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知识等知识点为主,通过周边的建筑实例引出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以身边的教学楼或住宅为实例,使学生了解不同建筑的平面布局与设备分布;或采用互动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共同商讨、协作解决问题。此外可以通过布置设计作业,教师在课上介绍相关书籍,使学生拓宽视野,熟悉相关规范;课下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对实例进行调研,通过自我感知,了解设计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制订科学的考核方法与评价体系。基于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建筑概论课程考核应当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设计考核形式。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应当以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以及设计作业的创新性为主要指标,以提高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最终目标,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和要求。通过考核形式的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充分被带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博.非建筑学专业“建筑概论”课程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9):101-103.
  [2]谷士艳,刘庆玉,孙清,等.建筑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70-73.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改良柯-陆氏术治疗上颌窦内病变的优势。方法:通过分析改良柯-陆氏术182例,与经典柯-陆氏术19例、内镜经鼻上颌窦手术188例,比较各手术方式术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
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的实施,现行的护士转抄医嘱制度已不符合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精神,
为了解我国护理科研的现状,探讨护理领域各分支的科研状况,对护理类重点期刊<中华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护理研究>、<实用护理杂志>1999年-2001年刊载的基金资助课题
2007年以来收治特殊人群中艾滋病(AIDS)患者19例,均进行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加中医中药治疗及各种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療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9例,男17例,女2例,平均年龄38.4岁。19例中输血感染15例,性接触感染3例,其中2例为夫妻间接触感染,母婴感染1例,静脉吸毒感染1例。合并HCV感染10例,HBV感染4例,活动性结核8例,真菌感染
近年来,产科领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产科护理也有了明显的特色,如整体护理的实施、导乐分娩的开展、爱婴工作的普及、现代化产科管理等方面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