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教育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qi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改善其交通安全行为对于降低大学生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至关重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收集数据验证模型。结果发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个体交通安全意识及行为都有显著影响。但对交通安全意识,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的影响作用都较大;对交通安全行为而言,知觉行为控制最重要。研究结果对交通安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交通安全意识;交通安全行为;计划行为理论
  0 引言
  近年来,各类大学生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交通安全意识的薄弱是导致该类问题发生的主要根源。学者们针对个体交通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展开丰富的研究。
  宫运华研究了大学生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指出学校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家庭因素对不安全行为有直接影响[1]。谭璐针对大学生交通安全现状,阐述了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规范的理论依据[2]。田志盾分析了大学生认知能力与安全行为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验证[3]。阳存指出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个人掌握的安全知识水平、安全意识、安全态度与安全技能紧密相关,需要通过反复的行为训练并结合多种教育方法,才能在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中形成良好稳定的安全行为习惯[4]。戎靖剖析了交通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5]。已有研究对于剖析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现状做出重要贡献,但大多是定性分析,缺乏对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原因的定量分析和实证探索,无法对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形成机理进行科学剖析。
  究竟哪些因素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的形成?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的?能否在一个相对全面的理论框架内审视、整合这些影响因素,以揭示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形成机理?基于此,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进而提高大学生的交通安全素质,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率?本研究拟对上述问题展开探究。
  1 研究模型的提出
  1.1 计划行为理论
  1991年,Ajzen在对理性行为模型进行拓展,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6]。该理论研究的核心因素是个体的行为意愿,意愿是决定个人是否进行某种行为的最直接决定因素。个体行为意愿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变量的影响,它们借由行为意愿的中介作用共同决定行为的发生,如图1所示。国内学者在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上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和国外的研究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意识的研究几乎没有。
  1.2 研究假设提出
  国内普遍关注中小学的交通安全行为,对大学生的交通安全行为关注较少。本研究借助计划行为理论模型,识别出影响交通安全意识的关键因素。
  ①行为态度。行为态度是人们基于自身价值观基础上对外界事物的主观感知、综合感性评价和最终认知倾向的表达,是受到主体的价值观来决定的[7]。行为态度通常可以从工具性态度和情感性态度两个方面进行测量。工具性态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个体关注某一方面问题对自己的利弊分析。情感性态度指的是个体是否乐意去关注某一问题,例如我很乐意去关注交通安全。本研究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测量。
  一般而言,行为态度会影响个体的行为意愿,对交通安全行为的结果评价越高,交通安全行为态度越积极、交通安全行为意愿越高。大学生对交通安全事件的认知、后果预判,以及情感态度,会影响特定交通安全行为的意愿,进而导致不交通安全行为。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态度对交通安全行为意愿有正向作用。
  ②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执行特定的行为时,其他重要的个体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它反映出个体对采取某种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7]。
  大学生的主观规范主要受到周围家人、老师或者朋友的影响。当大学生感知到周围家人、老师或同学对其有强烈的交通安全行为影响和预期时,其会产生一定的交通安全行为意愿。例如,周围同学都非常遵守交通行为规则,那么大学生也会有较高的安全交通行为意愿。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大學生的主观规范对交通安全行为意愿有正向作用。
  ③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的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7]。知觉行为控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测量,一是个人意志,二是外界资源的控制力(包括个人经验、培训以及监督机制)。
  知觉行为控制会影响个体的行为意愿。在同样的行为态度下,个体感知行为控制难度越高,那么个体交通安全行为意愿越低。个体掌握的交通安全信息越充分,个体交通安全行为意愿则越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大学生的知觉行为控制对交通安全行为意愿有正向作用。
  ④交通安全行为是指大学生在道路上进行活动、玩耍时,要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安全地行车、走路,避免发生人身伤亡或财物损失。按照计划行为理论的观点,行为意愿是行为的一个有效预测变量,即个体的交通安全行为意愿应与交通安全行为显著相关。
  大学生具备了较高的交通安全意识后,会在相应领域注重规避相关风险,做出交通安全行为。而较高的知觉行为控制则会影响大学生采取个体意愿行为的难易程度。当个体能控制自己行为时,也会采取较高的交通安全行为。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4: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意愿对交通安全行为有正向作用。
  H5:大学生知觉行为控制对交通安全行为有正向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变量测量与问卷设计
  问卷的调查内容采用了Ajzen所推荐的计划行为理论测量问卷的模式,即Likert的五等级评分法。调查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样本基础信息调查,第二部分为交通安全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安全意识调查。   2.2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本文以中国民航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问卷186份,问卷回收率为93%,剔除无效问卷和填写模糊的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75份,问卷有效率为94.09%。
  3 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
  3.1 信效度检验
  研究采用克隆巴赫系数α来评估量表信度,利用因子分析法来对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每个变量的α系数均大于0.7,同时各变量的最低因素负荷量、累积解释变异满足最低要求,表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好。
  3.2 数据分析
  研究应用AMOS验证模型中变量关系,并选取CMIN/DF值、GFI值、TLI值以及RMSEA值检验模型拟合优度。经过调整与修正,模型符合拟合指标,拟合效果较好。修正后的路径系数估计结果见图2和表2。
  根据各路径系数关系,计算各变量对安全意识及安全行为的总效应,结果如表3所示。
  4 结论与讨论
  ①本研究验证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安全行为理论模型,模型中的相关假设全部成立,进一步验证了计划行为理论对于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的解释力。在模型中,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交通安全意识及安全行为有显著地影响作用。
  ②各因素對交通安全意识及行为的影响略有差异。对于交通安全意识而言,则是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作用最大,之后依次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对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实践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对此传统安全领域,其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最大的影响因素都是知觉行为控制。由其均值可以发现,个体的交通安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均值都较高。而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个体的知觉行为控制对个体安全意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这说明,当个体的态度和行为规范较高时,知觉行为控制对个体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很重要。因此,相关部门应设法通过培训、讲座、监督等方式提高个体对交通安全的知觉行为控制。
  5 结语
  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理论模型,搜集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个体安全意识及行为都有显著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为知觉行为控制。
  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对研究者而言,本文首次利用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进行实证,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个体安全意識和行为都有影响,并指出各影响因素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宫运华,王镇.大学生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10):3-7.
  [2]谭璐,郭红霞.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规范化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3(06):200-201.
  [3]田志盾.大学生安全认知能力及其对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4]阳存.大学生内在安全行为习惯构筑路径选择[J].人民论坛,2015(02):157-159.
  [5]戎靖.交通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6]Ajzen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 Behavior&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 179-211.
  [7]雷娟娟.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员工离职意向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其他文献
摘要: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的方式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身素质建设。目前,部分高校的思政考试手段过于传统,考察方向过于单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致使教育教学存在问题隐患。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思政理论课的考试方法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法;改革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政学科的分支,在高等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教学地位。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展基础教育学校模式重建运动。所谓学校模式重建就是要对现有学校进行彻底的改革,重新组合和优化学校的各项要素,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校长的作用、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家长的影响、教育专家的地位、各级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等,以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新教育结构。文章分析了美国学校模式重建的动因、目标和主要内涵,在此基础上做出了简要评价,最后阐明了美国学校模式重建运动
期刊
摘要:教育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教育过程中有些事物往往难以用精确的概念加以表征。而概念隐喻往往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加强人们对其意义的理解。因此,教育中难以理解或表征的事物可以借用概念隐喻,一方面使教育者更容易表达,另一方面使受教育者更容易理解。  关键词:教育;概念隐喻;教育隐喻  1、引言  隐喻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会出现在著名的诗句里、一个鼓舞人心的演讲里,或一个品牌
期刊
摘要:学术沙龙的上课方式,最大的收获并非具体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思想交流发生碰撞的乐趣,让学生们享受到比较丰盛的营养学术餐,让学生了解学术的基本套路;纠正以往课堂教学的教法过于呆板、讲解叙述而外无互动、互动少的现象,改变灌输知识而非启发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课堂系统三要素之间的合理结构,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专业选修课;学术沙龙  赤峰学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天津高职院校能力测试的具体方案,归纳出天津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能力测试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天津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能力测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自主招生 能力测试  我国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始于2005年上海三所民办高职院校试点[1],天津自2009年在12所高职院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至2016年共有26所高职院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2]。对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而言,自
期刊
摘要:论文是一个人展示科研能力和理论成果的工具,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获得学位,还是以后的学术发展,学习论文写作都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中,笔者主要从自己在撰写学术论文中遇到的问题出发,阐述自己对于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些看法,并对于一般性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学术论文 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结构 格式 创新 学术不端 时效性与价值性  对于从未写过学术论文的朋友来说,初次进行学术论文写作,很可能会感到力不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有言:“教育之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叶老所言之“不教育”并非放弃教育,而是通过唤起受教育者之教育主动性,使其在头脑中形成自我教育之思维理念,进而在教育形式上从被动教育转变为主动教育。而大学教育是要有一种浓郁的学术氛围来显现,氛围的形成则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教师和他的学生们为学术共同努力造就的。本文通过对本校研究生院创立的“研究生伯仲学术沙龙”进行概述与研究,并阐述学术沙龙对于提
期刊
我最初知道陈康先生,是年轻时读他的译著《巴门尼德斯篇》,看到序中他关于信达雅的论述,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对他关于做学问方式的说明似懂非懂,只觉重要。后来每年春节去看望汪子嵩先生,常听汪先生谈起他,加上学习他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研究,思考他对一些术语的解读和讨论,对他的生平和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甚至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这里我想集中谈一谈他的学术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哲学理念,当然,这只是我所理
期刊
学业评价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就作出评价。它是对教学效果得出价值判断的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活动信息的途径,具有诊断、调节、强化作用。通过学业评价,人们可以判断教学的质量水平,发现问题并据此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业进行测量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学校与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怎样的学业评价才是可行的、可信的等直面评价操作性的问题成了教师
期刊
摘要:鉴于当代语篇多模态的特殊性质,传统把读写作为主要目标的单一阅读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已经不强,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心应转移为培训大学生多模态读写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书面语篇通常拥有丰富意义的多模态资源,而培养学生多模态能力应是基于外语教师明确的指导再加上学生本身自主性的实践。针对多模态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策略研究,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  關键词:多模态理论;英语阅读学习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