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多模态理论下我国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策略研究

来源 :教育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鉴于当代语篇多模态的特殊性质,传统把读写作为主要目标的单一阅读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已经不强,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心应转移为培训大学生多模态读写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书面语篇通常拥有丰富意义的多模态资源,而培养学生多模态能力应是基于外语教师明确的指导再加上学生本身自主性的实践。针对多模态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策略研究,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
  關键词:多模态理论;英语阅读学习策略;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
  0 引言
  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最广泛的语言,英语通用语(ELF)已经成为了超越文化与国界的工具语言,是用来在不同母语使用者之间相互交流的唯一标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英语作为外语(EFL)都是按照本族语使用者为具体标准,但很多研究者(Seidlhofer,2001)已经提出将ELF作为EFL的重要补充,这也是英语教学范式重大转型标志的开始,同时对语言学习者英语能力培养方式提出新的定位。[1]对于我国大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也是就业必须掌握的技能。大量前沿的科技文章都是通过英语发布在全世界的各种媒体资源。《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5)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提出新要求,即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加强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及交际的能力,训练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和交往中都可高效、灵活使用英语,达到满足国家、社会及个人发展需要。[2]全球化这一时代大环境使得我国大学生应该具备能在第一时间掌握顶端科技信息的能力,伴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各样文献资料信息的传播不再是以简单的印刷纸制品形式呈现,而是通过图像、网络、手机等多模态语篇形式来传播,这就打破了以往书本带来的限制,且网络文本也是通过多模态出现。[3]当今社会,包括听说、阅读等活动以内的多数信息传递都呈现出多模态化趋势,大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应该加快寻求自身变革的脚步。综上所述,对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策略研究,在我国具有非凡意义。
  1 浅析多模态理论
  1.1 多模态理论的概念界定
  上世纪90年代,“多模态话语”概念产生,是西方学者Kress与Leeuwen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再将系统功能语法、社会符号学以及传统话语分析等理论结合研究得出成果。[4]我国学者顾曰国将模态定义为多模态话语,即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再通过图像、语言、声音和动作以及多样性的手段,达到可以通过多模态与外界交流的方式。[5]
  新伦敦小组(1994)是第一个提出“多模态理论”的组织,该理论之所以能够顺利产生,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发展:首先是话语分析理论的深入发展,其次就是现代科技的进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在Halliday(1994)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之上演变发展而得来。Halliday提出,语言是社会符号系统,除语言外,雕刻、绘画、音乐或者舞蹈都可被视为表征系统,它们都可和语言实现传递符号的社会功能。国际上较成名的研究成果为Kress与 Leeuwen 的著作《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在书中提出“多模态包含可以用来交流的任何媒介,如动作、声音、手势、表情以及形象。话语交际也不单限于语言因素,也可以通过使用各种非语言因素。”另外,Kress和Leeuwen在书中也特别强调指出,阅读过程中出现的语篇多模态性质是全世界交际过程中使用语篇的重要特征。
  在我国,李战子(2003)是最早发表了“多模态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在文中他针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及社会符号学分析的方法两方面对英语教学的作用进行过探讨研究。在之后几年里,关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研究就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增长,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包含了顾曰国教授(2006)发表的“多媒体与多模态学习方式的剖析研究”,胡壮麟教授(2007)发表的“在社会符号学理论研究中的多模态化”,朱永生教授(2007)发表的“多模态化和分析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张德禄教授(2009)发表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和媒体技术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等。當然,关于多模态化方面的研究课题仍然存在许多种类型,针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也不少。但是,直接针对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策略方面的研究,却还是鲜有研究者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本次努力试图通过分析多模态阅读教学去探究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6]
  1.2 多模态读写能力
  与传统单模态读写能力对比,多模态读写能力概念界定应运而生,与传统意义的单模态读写能力相對比,多模态读写能力内涵更饱满、意义更加丰富,它的组成是由含有传统单模态读写能力在内再加上其他各种类型的模态读写能力。学界对其内涵界定也没有统一。国外的研究者Thwaites(1999)曾提出多模态读写能力是由六类读写能力构成,分别是后现代、批判性、政治、文化、科技以及媒体读写能力。国内的研究学者胡壮麟(2007)则是将多模态读写能力直接概括成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技术读写能力与文化读写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多模态读写能力的研究还是在不断发展进化中。
  语言符号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种指向是与传统意义上语言能力大为不同的,绝不能将两者进行混淆,两种类型的具体差异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语言模态本就拥有区别于其他模态的特性、特征。虽说语言模态可通过描述、叙述、推理、说明等方式来具体展示其意义,但却始终难以体现这些意义的最初信息。当想要表达歌曲的动听程度时,虽然能够通过语言模态对其进行描述,但却无法让人切身体会到歌曲最真实的美妙之处,体现出语言模态的捉襟见肘。虽说能通过播放该歌曲供他人欣赏,才可能体会到歌曲真实的美妙程度,但是在交际过程中效率就大大了折扣;②语言环境的差异,语言模态虽说和其他模态也可相互配合、重新组织。因此,如果单独使用语言模态却不足以有效体现其要表达意义时候,应该鼓励多配合使用其他模态进行共同表达。当老师向他的学生讲述印象派绘画风格特点时,他可以选择一边用言语进行讲解,另一边则将具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画作同时展示给学生进行观赏。[7]综上,对于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培养符合当今时代多变的背景,而不是局限于传统模式。   2 浅析英语阅读学习策略
  表1就是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结合本人研究背景、对学习策略的切身体会以及前人多年的研究成果,为语言学习策略描述的各种定义[8]:
  综合对国内外学者语言学习策略定义的一系列探讨,笔者认为英语阅读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能够有效进行英语阅读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当今社会,具备良好、优质的阅读能力,特指是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大学生来说极其关键,中国大学生之前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将国外的先进文化知识“引进来”,那么对于未来的学习外语的目的则是“走出去”,即将中国的文化向国外宣传出去,因此对于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是基于多模态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策略方面的相关研究,这对于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一定意义。
  3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策略教学
  据Kress和Leeuwen所述,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始终要求语言使用者在交往过程中能够运用各种样式的信息载体。当然,现代多媒体科技高速发展更是为多模态教学提供了便利,学生不再是只能通过纸质的课本去阅读语篇,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对于英语阅读来说也仅仅是纸上谈兵,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就打破了这种局面,它把多种模态符号与资源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进行合理且恰当地运用,通过各种符号和资源协作强化、补充或扩展话语意义,最终帮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多种模态符号资源包括:语言方面的(口语、书面语)、身体方面的(肢体、眼神、表情)、非語言方面的(图像、音乐等)的和非身体方面的(PPT课件、音响、网络等)。多种符号模态资源的运用,如:多媒体、简笔画、图像、视频等,可把抽象变为具体,把晦涩的或者单纯用语言难以表达内容通过其它非语言符号表达出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模态符号和媒体工具,切实符合学生认知特性,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鉴于学习者接受外界刺激的方式有所不同,听觉类型学生对音乐、口语较为敏感,学习过程很快,但视觉类型学习者对眼睛看到实物则较为敏感,接受起来更加快速。基于上述角度,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满足不同种类型学习者需要。笔者提出设想,将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分成三个主要步骤,即课前准备、课程进行、课程结束,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基于这三个阶段中进行的。[9]具体的教学步骤如图1所示。
  基于多模态的大教学环境,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必须明确,英语阅读教学目的不是单纯为获取语篇中的文本信息。如学生仅具备通过阅读材料查找、理解信息的能力,仅是对从文本输入到大脑识解单模态过程的实现,通过视觉到大脑理解并未发生模态变化。此类单模态教学虽说非常重视语言信息输入,对于输入信息的过程也是重点关注,却完全忽视了非语篇因素能够对阅读理解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导致语言输出变得异常困难,就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英语学习现象,“哑巴英语”,导致大学生最终只会读却不会写更加不会说的尴尬局面。[10]阅读是一种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单一以读写为主的识读能力很难满足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要求,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新一代的英语“文盲”。大学英语教育者必须树立此种意识,即再一味只传授学生专注于读写能力是完全不够的,许多语言早已经脱离“读写”语言的地位。所以,仅仅了解阅读材料中语篇含义,却不去了解其它模态意义,就不能完整地理解该语篇整体意义。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并不是简单地去理解语篇,仅仅满足与表面功夫,学一定要通过多模态的转换,通过视觉输入信息,输出方式可以是图表绘画、阅读报告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模态。[11]
  4 结语
  教师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始终是紧密不可分的两个过程,缺一不可。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语篇都是多模态资源,对于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则是适应时代变化的最佳应对举措。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者掌握阅读学习策略可有效提高其阅读的水平、阅读的效率和阅读质量。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再加上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改善,多模态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会有更加稳定强大的技术条件支持。虽然国内目前多模态理论教学研究仍就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相信随着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进一步探索,一定可以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俞希.英语通用语背景下中国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实践,2016(03):37-42,63.
  [2]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03):2-10.
  [3]王惠萍.英语阅读教学中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10(05):20-25,10.
  [4]吕美嘉,牟为姣.多模态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影响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129-132.
  [5]单春玲.基于多模态理论视角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83-86.
  [6]喻欢欢.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5):99-101.
  [7]孙蔚楠.多模态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实证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6.
  [8]孙宇.高中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策略对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策略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
  [9]张清.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创新教育理念下,我国的体育教育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持续强化下,也逐步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本文对创新教育理念中体育教学方法与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体育教学在创新教育理念下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创新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创新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应用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体育教学事业整体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
期刊
摘要: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的方式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身素质建设。目前,部分高校的思政考试手段过于传统,考察方向过于单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致使教育教学存在问题隐患。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思政理论课的考试方法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法;改革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政学科的分支,在高等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教学地位。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展基础教育学校模式重建运动。所谓学校模式重建就是要对现有学校进行彻底的改革,重新组合和优化学校的各项要素,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校长的作用、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家长的影响、教育专家的地位、各级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等,以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新教育结构。文章分析了美国学校模式重建的动因、目标和主要内涵,在此基础上做出了简要评价,最后阐明了美国学校模式重建运动
期刊
摘要:教育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教育过程中有些事物往往难以用精确的概念加以表征。而概念隐喻往往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加强人们对其意义的理解。因此,教育中难以理解或表征的事物可以借用概念隐喻,一方面使教育者更容易表达,另一方面使受教育者更容易理解。  关键词:教育;概念隐喻;教育隐喻  1、引言  隐喻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会出现在著名的诗句里、一个鼓舞人心的演讲里,或一个品牌
期刊
摘要:学术沙龙的上课方式,最大的收获并非具体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思想交流发生碰撞的乐趣,让学生们享受到比较丰盛的营养学术餐,让学生了解学术的基本套路;纠正以往课堂教学的教法过于呆板、讲解叙述而外无互动、互动少的现象,改变灌输知识而非启发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课堂系统三要素之间的合理结构,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专业选修课;学术沙龙  赤峰学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天津高职院校能力测试的具体方案,归纳出天津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能力测试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天津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能力测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自主招生 能力测试  我国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始于2005年上海三所民办高职院校试点[1],天津自2009年在12所高职院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至2016年共有26所高职院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2]。对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而言,自
期刊
摘要:论文是一个人展示科研能力和理论成果的工具,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获得学位,还是以后的学术发展,学习论文写作都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中,笔者主要从自己在撰写学术论文中遇到的问题出发,阐述自己对于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些看法,并对于一般性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学术论文 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结构 格式 创新 学术不端 时效性与价值性  对于从未写过学术论文的朋友来说,初次进行学术论文写作,很可能会感到力不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有言:“教育之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叶老所言之“不教育”并非放弃教育,而是通过唤起受教育者之教育主动性,使其在头脑中形成自我教育之思维理念,进而在教育形式上从被动教育转变为主动教育。而大学教育是要有一种浓郁的学术氛围来显现,氛围的形成则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教师和他的学生们为学术共同努力造就的。本文通过对本校研究生院创立的“研究生伯仲学术沙龙”进行概述与研究,并阐述学术沙龙对于提
期刊
我最初知道陈康先生,是年轻时读他的译著《巴门尼德斯篇》,看到序中他关于信达雅的论述,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对他关于做学问方式的说明似懂非懂,只觉重要。后来每年春节去看望汪子嵩先生,常听汪先生谈起他,加上学习他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研究,思考他对一些术语的解读和讨论,对他的生平和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甚至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这里我想集中谈一谈他的学术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哲学理念,当然,这只是我所理
期刊
学业评价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就作出评价。它是对教学效果得出价值判断的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活动信息的途径,具有诊断、调节、强化作用。通过学业评价,人们可以判断教学的质量水平,发现问题并据此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业进行测量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学校与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怎样的学业评价才是可行的、可信的等直面评价操作性的问题成了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