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来源 :知识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育社会人才的基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首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中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与西方有着明显的差距。这与教育总投入低、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文理分科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针对以上各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使中国人才培养机制走出困境,真正实现“科教兴国”。
  关键词:创新 人才培养机制 科教兴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在世界近现代科技发展的300年历程中,闭关锁国和内外战乱致使中国丧失了三次科技革命的良好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在逐步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计迈进。尤其是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第四次科技革新浪潮,中国更要奋起直追,以求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毫无疑问,中国的繁荣富强需要依赖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而这必须从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入手。
  
  一、中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中国的教育事业却没有取得多少骄人的成绩。当今中国不乏科技能手,却极其缺少科技巨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师级人物更是凤毛麟角;截至2009年,拥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华民族仍然与诺贝尔奖无缘!教育育人的失败甚至比民国时期更甚。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1人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在与世长辞之前留给世人的一个震聋发馈的疑问,被称为“钱学森之问”。要回答钱老这一有关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艰深命题,就需要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教育规划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对比,找出中国现有教育体制的不足,学习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
  (一)教育投入总量低,地区发展严重失衡
  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教兴国”口号正式提出,并被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在举国上下高喊“科教兴国”的时候却发现缺乏具体的行动指导,基层推行“科教兴国”举措也不多,科研经费更是增加甚少。以教育投入为例,美国自1975年以来教育经费总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基本上保持在7%以上;除此之外,相继出台了《史密斯-休士法》、《国防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初等和中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修正案》等多部教育法案,明确规定教育经费是专款专用。而中国虽然早在1993年就提出教育投入要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但到了2008年这个目标仍然没有实现。不仅如此,中国还缺少严格有效的监督机构,无法确保这仅有的、数量有限的教育拨款可以完全用于教学质量改善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正途上。
  中国教育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2005年,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9%。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1995年世界教育报告》指出,1994年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毛入学率均已超过了30%,其中法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更是超过了50%。
  中国的教育资源分布极其不平衡。中西部尤其是西部贫困农村教育投入少之又少,教室和其他教学配套设备严重不足,优秀教师十分匮乏,教学质量相当低下。统计数据表明,西部边远地区农村的孩子能够上大学的比例也在逐年减少。一方面因为教学质量差,难以走过高考“独木桥”;另一方面即使能够顺利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高昂的教育费用使贫困学子们望而却步。东部沿海教育投入大,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教学质量也相对较高。上海、北京等超大城市分别约占全国人口的1%,但却有10%以上的大学,而且重点高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可以直接报送名牌大学。这就是屡禁不止的“高考移民”现象的根源。
  (二)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
  国内学校大多数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这点尤其在初等教育上更为突出。教学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师之间缺乏交流,纯粹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知识接受与被接受的关系。教师以权威自居,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枯燥,缺乏趣味;以“满堂灌”方式开展应试教育。学生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缺少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实习实践机会。与此同时,在各种摸底考试、期中期末考试、中考、高考的重重压迫下,在没完没了的书山题海的困扰中,在教师与家长的耳提面命和谆谆教导下,学生完全失去了个性,完全成了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成了高分低能的应试机器。每年的数理化奥赛中,中国学生们总能满载而归;然而,这些奥赛冠军长大后一旦走入科研阵线上,却往往建树不大。究其原因,就是在这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以升学率作为衡量标准的体制下,教育变得更加功利化。这种体制的弊端就是,学生在为升学而学,教师在为升学率而教。这样,学校就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试技能的提高,而忽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别提学生的德育和体育啦。简言之,功利化的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和体育;只重视特长,而轻视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低下使得学生在将来的科研道路上往往缺乏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难成大器。
  在美国,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长更看重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的思维和工作中合作精神。美国教育历来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意识。美国教育倡导师生平等,重视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和批评,努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美国教师的职能不仅是“传道”、“授业”和“解惑”,更多的是“交流”、“引导”和“启发”。因此,相对于中国的中小学生,美国同龄学生学习知识面广泛,但因为内容较浅、压力却少得多。因此,美国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善于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敢于挑战权威。也正是因为这样,美国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进而使得美国在世界科技、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能够保持一百年不动摇。
  (三)文理分科降低国民整体素质
  文理分科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避免的,其初衷可能是为降低学生的学习量。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文理分科造成考试难度不断加大,学生学习深度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量不降反升。更重要的是,过早文理分科使得理科学生不再学历史、地理,虽然他可能才智过人,但是可能不具备人文情怀。同样为了高考,文科学生也不再去学自然科学,其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能力也会受到很大限制,甚至缺乏一些基本的自然常识。如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2008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发表的演讲:文理分科实际上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导致了中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总之,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整体素质。
  在欧美国家,学校采用分层次教学,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鼓励学生兼修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知识,尽管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涉及范围很广,但本着有用而学、学以致用的精神,学生的学业负担并未增加太多。相反,学生文理兼具,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这种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结合造就了更多的世界级学术大师。牛顿,古典力学的奠基人,是位艺术家,尤擅长作诗;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伽利略,“日心说”的坚定支持者,不仅是位杰出诗人,而且还是文笔犀利的文学评论家……这些足以证明,科学与人文不能截然分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巨匠。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如一方面中国多数高校重应用性研究,忽略重基础性科学研究;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联系不紧密,高校的应用性研究成果不能及时在企业生产中得以检验和应用,无法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二、中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中的问题,要采取以下措施才能更快地帮助中国教育摆脱困境,使之有效地为中国的兴国大计培养更多世界级的杰出人才。
  (一)提高教育投入总量,平衡各地区教育资源
  教育是一个需要大量投入的、无赢利为目的的公共事业,短期内很难像投资那样迅速产生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看,教育给无疑社会、国家和民族巨大的回报。因此,政府应该成为教育的最大投资者。作为政府领导,特别是基层领导,不能仅将“科教兴国”停留在口头上,更要将对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落于实处,并且国家要出台相关法律,增强监督机制,确保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尤其,政府要加大对中西部偏远农村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的倾斜力度,尽可能缓解、平衡中国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享有高等教育的权利。
  (二)改革中小学传统教学观念,采用互动型教学模式
  中国要借鉴、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成功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以人为本;压缩、精简教材,将道德素质、心里健康和生理健康等课程纳入公共课范畴;提倡师生平等,教导学生既要尊重师长,又要勇于质疑权威;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互补;尊重学生的个性,拓宽课外兴趣、爱好;广泛开展课外趣味活动。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其他课程,并纳入学分;鼓励高年级学生参加各种趣味科研小组和技能比赛。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模仿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三)取消文理分科,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对于取消文理分科的提议,建议国家教育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通过媒体、网络或书信等进行调查问卷,或举行听证会,倾听广大学生、学生家长和一线教师的感受、想法和建议;降低高考难度,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状;看重学生的平时成绩和综合素质;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将平时成绩和综合素质作为其大学入学的评定参考依据之一。
  另外,政府应该支持高校进行基础性研究,对于应用性研究,政府应鼓励高校与研究所、企业之间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等等。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通过教育实现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民族科学素养,增强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目标。创新型人才是“科教兴国”的关键所在。完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积极响应,携手解决目前人才培养机制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地解答“钱学森之问”。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梁瑜,熊怡.从中美比较来谈中国的“科教兴国”政策[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6).
  2、王磊,郑雅良.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9(4).
其他文献
摘 要:军人退役经济补偿制度是为解决军人退役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体现了国家和军队对退役军人的关怀,完善的军人退役经济补偿制度,对退役军人来说是确实解决好实际遇到的问题,对服役人员来说则是解决了后顾之忧,从而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文章以军人退役经济补偿制度的性质和功能,以及现行退役军人经济补偿制度的内容以及存在的一些缺点和问题来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改革完善军人退役经济补偿制度基本
期刊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成就与不足,分析得出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受阻的原因,并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经济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回顾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
期刊
本文以时间顺序为主,结合重要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流派——马歇尔产业聚集外部经济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对产业集群理论进行介绍。    一、马歇尔产业聚集外部经济理论    最早对产业集群现象进行评述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他被公认为是产业集群研究的先驱。他在该书中提出了以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为聚集动因的企
期刊
产业布局是产业在一定空间环境的分布与集聚。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产业布局也会呈现有规律性的调整和优化。上海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第三阶段,即中心城区现代化引领的郊区化,并逐步向第四个阶段过渡,其特征是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格局发展。从区位论上体现为城市能量级的提升,从区域经济核心向国际经济中心迈进。在未来5-20年内,上海将成为全球第六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并从准亚太级的都市向世界级大都市转变。因此未来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军队资金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有的问题已影响到军队财经工作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新形势下,立足现有资金搞好保障,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发挥军队资金的保障效益,促进军队的全面建设,就必须加强军队资金的控制。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军队资金控制的基本要求    军队资金控制的基本要求,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建设的要求都有不同的内容,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部分省、市司法机关关于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新规定的陆续出台,意味着我国是否应当建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讨论暂告一个段落,人们也开始把审视的目光转向了对该命题的建构和设计层面上来。文章结合我国实际并参考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的研究成果,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在我国运行的机制提出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侦查人员 出庭作证 运行机制 制度设计    据国内媒体报道:2002年4月北京市丰台区司
期刊
摘 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拥有居全国第二的中医药资源,然而却没有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优势。究其原因,是缺乏熟练掌握中、西医药知识的英语翻译人才阻碍了外国人对广西中医药资源的了解、认识。当下,翻译可以通过肆虐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这个平台,吸引全球的目光,推广广西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帮助广西打造面向东盟和世界的“八方药谷,南方药都”,从而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中医药资源 英语翻译
期刊
随着消防部队正规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会计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也引发了一些深层次的管理矛盾。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具有监督的职能,这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已被广为认同和接受。所谓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这一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军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给军队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监督是军队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研究并加强经常性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对保证军费的合理分配、军费的有效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军事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加强和完善军队会计监督,本文就市场经济下如何实施和加强军队会计监督展开论述。    一、军队会计监督的涵义    军队会计监督是军队系统对财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