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 :知识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jjjxxx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成就与不足,分析得出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受阻的原因,并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经济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回顾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动态的社会、经济、文化、技术以及自然环境的发展过程,其核心是农村生产力的持续稳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确定了全党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方针,而作为拥有中国绝大数人口的农村无疑也面临着一场大的经济变革。
  第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成就。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提出与实施,使20世纪80年代的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原有农业集中管理,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而且赋予了农民一定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农村经济发展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的发展模式,使得农业结构的调整变为可能。另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得以向城市流动,这样既加快了城市的建设,也增加了农户的非农收入。截至1987年,全国各地已有近98%的农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据林毅夫计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那一时期农业增长的贡献为46.89%,大大高于其他因素的贡献。二是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从1980年起,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尤其对农村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的基础上,一方面大力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疏通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另一方面加强社会服务,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的文件,取消了农副产品统购统派的制度,只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这一新规定解除了30年来阻碍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枷锁,为活跃农村商品市场提供了保障。三是农村税费改革。为了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2006年2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文件中的一个亮点是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这标志着我国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国家通过税费改革不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维护了农民的基本利益,是保护农村生产力,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分农民文化生活匮乏,黄、赌、封建迷信活动盛行的状况不仅干扰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也阻碍了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为此,国家在2006年提出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核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地方政府也积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或职业技能培训,农民的生活得到了丰富,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五是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就业渠道单一、城乡经济发展失衡这些都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发布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通过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等方面的现代化,来改变传统主要依靠外延扩张,增加资源投入来发展农业的方式,争取实现农业的持续平稳发展。
  第二,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足。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拉大。虽然2006年国家取消了长期压在农民身上的农业税,并且对农民种粮给予直接补贴,但由于农民的经济来源有限,整体文化水平又很低,还没有完全摆脱靠天靠地吃饭的命运,加之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受到很多抑制,所以农民的收入增长还是很慢,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限制了农民的购买力,直接制约影响着农村乃至全国的市场规模,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然不利。二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使得自然环境每况愈下,农产品质量下降,销量降低,农民的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三是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一方面,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大部分乡村对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没有相应的措施;另一方面,农民缺乏市场意识,不懂得结合市场需求因时因地组织生产,增加收入。另外,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缺乏人才、技术、资金、基础设施等要素的支持。
  
  二、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首先,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由于近年来大部分农村不当的经济发展,致使农村整体环境不断恶化。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工厂迁至农村,导致当地的工业废水废气含量大幅上升,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另外,一些农村为了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完全忽视了当地的资源优势,以致耕地大面积减少,森林资源减少和森林覆盖率急速降低。其次,市场体系很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农村开始发展商品经济虽然已有近30年的时间,但是总体而言乡村市场体系的发育还很不完善。一方面,市场规模小,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市场、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公共基础设施不足,交通和通讯条件差,市场运行效率低下。最后,农村生产力素质低,生产技术落后。众所周知,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绝大多数农民都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有关资料表明,全国近5亿的农村劳动力当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而小学及以下的占到40%,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都在农村。此外,农村生产技术落后,整体生产效率低下,可以说要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千秋万代的生存,因而我们在实施相关的战略措施时,应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结合起来,使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一种长效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机制上。我们要充分分析当地的环境、资源乃至人文优势,建立一种真正适合本地优势的发展模式,切实做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既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又能实现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
  第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要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教育是根本。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政府必须加快农村教育的力度,确保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政府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首先,应针对贫困地区采取相应的政策倾斜措施,确保农村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其次,在全国范围内争取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制,并进一步普及高中教育。此外,政府还应重视农村职业技能教育,通过建立各种公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
  第三,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论是农村还是全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农民这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因而政府应该认识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积极效应。政府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应注意:首先,中央应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出台更多的支农惠农政策。其次,不断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最后,加强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宏观调控,尽量控制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另外,政府应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农村生产力的再生产。
  第四,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农村经济能否保持长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关键。在建立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政府关键要做好以下方面:一是做好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既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又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二是做好乡村道路建设,完善电信网络系统。一直以来,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把外资拒之门外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闭塞的交通信息系统。所以,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提高当地的运输条件,疏通农村与外部的信息渠道。三是加快农村资本市场的建设。为了便于外部资金进行投资,国家应逐步在农村设立各银行及金融机构的网点,这不但有利于当地招商引资发展乡镇产业,而且也方便了农民理财投资。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国政.关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5(5).
  2、石岩.论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法学与实践,2007(4).
  3、邓涛.新经济背景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分析[J].农村经济,2009(10).
  4、吴海滨,蔡海英.论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
  5、邓小华.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纵横,2008(3).
  6、孙井茹.试论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J].中国科技财富,2008(8).
其他文献
摘 要:对比当下的自由主义,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或许很不一样。斯密对经济自由主义的坚持并不是无条件的。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在不同情况下存在各种不同的限定条件。保证社会正义、维持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是经济自由的基本前提。他认为经济自由主义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而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此外,斯密还深刻地认识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也知道如何把理论而非教条运用于实践中,而非像现代经济自由主义那样无条件地盲目教条
期刊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技术合同中的风险责任问题日渐增多。文章从技术合同的特征入手,分析了技术合同在签订和履行容易产生的法律问题,提出了规避和防范技术合同风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技术合同 签订 风险防范    技术合同,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为:当事人就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或者服务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技术合同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概念,根据合同类型,可以分为技术开发
期刊
春节是中国人最传统的节日,年复一年中,春节的过法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找特色、讲情调和追时尚,人们从传统的春节中品出了越来越多新的滋味。  从传统习俗上看,祭礼、鞭春牛等传统习俗的确不再为人们所重视,登门拜年等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被手机短信和网络祝福所代替,出游过节的理念也在一定范围内削弱着阖家团圆的传统年俗。但从人们过年的兴致来看,激情却并未衰减。时下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愿意听听年俗讲座、逛逛庙会等就
期刊
摘 要:直视2010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现状,在金融危机仍然存在当下,为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文章从不同的主体角度,探索大学毕业生校内外就业市场的对接整合模式以及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推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市场 对接整合模式    回顾2009年夏季,那也是一批应届毕业生初次进入社会入职的一季,但是七月酷夏犹如寒冬,“大专生、大学生、研究生,生生不息;上一
期刊
Abstract: The article has discussed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anal monitoring system including design principle, security satisfaction of performance, etc. which have laid a very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期刊
摘 要:文章首先提出知识创新网络及复杂网路的概念,分析知识创新网路的复杂性特点,应用复杂网络特性构建知识创新网络模型,并运用MATLAB软件实现模型在不同的演化机制下的的动态仿真。  关键词:知识创新 复杂网络 MATLAB仿真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知识创新是包含多个阶段和环节的
期刊
摘 要:中日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辉煌灿烂的唐朝文化以及文学对邻国日本有着深远的影响。汉诗就是其中一朵亮丽的奇葩。文章以《卖炭翁》与《路遇白头翁》两首相似题材的乐府诗为切入点,结合这一时期唐日文化交流的背景,对白居易与菅原道真的政治生活与诗歌创作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白居易对菅原道真的诗作与为政的影响以及汉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白居易 菅原道真 诗歌 唐日文化交流 影响    中日
期刊
绿杨烟外春意轻,凤凰枝头夏意闹。凤凰花灼灼其华之际,厦门大学EMBA的同学如期而至,在哈佛商学院古拉提教授(Ranjay.Gulati)和哈佛商学院PCMPCL项目访问学者、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郭霖副教授的指导下,共研布局之术、变革之理和竞争之道,共享哈佛经典课程《公司战略与变革》盛宴。  郭霖副教授为以公司战略、竞争战略以及如何从案例中学习为脉,一张一驰,讲授战略变革之主体和关键。他信手拈来诺基亚、
期刊
摘 要:军人退役经济补偿制度是为解决军人退役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体现了国家和军队对退役军人的关怀,完善的军人退役经济补偿制度,对退役军人来说是确实解决好实际遇到的问题,对服役人员来说则是解决了后顾之忧,从而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文章以军人退役经济补偿制度的性质和功能,以及现行退役军人经济补偿制度的内容以及存在的一些缺点和问题来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改革完善军人退役经济补偿制度基本
期刊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