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金粉世家》看张恨水的性别观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张恨水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金粉世家》塑造了一系列生活在北伐军阀统治背景下的女性形象与男性形象,本论文就小说中的人物:金太太,三姨太翠姨,白秀珠,佩芳等女性群体以及国务院总理金铨、金燕西等男性群体,结合金燕西和冷清秋二人由最初的相识、恋爱、结婚到反目、出走的婚姻悲剧,表现张恨水颇具现代意识的性别观念:对男性中心论的批判及对女性独立、自主追求的肯定、赞美。由此,展现张恨水小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对男女和谐关系建构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张恨水;《金粉世家》;男性中心论;独立自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2
  引言:
  张恨水,原名心水,《金粉世家》发表于1926年,1927年2月14日至1932年5月22日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历时 5年零三个月。当时在民间拥有众多的读者,均争相传阅。连鲁迅也给母亲买了两本。2003年,电视剧《金粉世家》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段播放,并获得了持续两年的收视冠军。
  作家的作品均会不同程度的带有作家自己的情感、经历。张恨水的第一次婚姻和当时的大多数男作家一样,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安排。其后,张恨水为追求其“风花雪月,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又经历过两次婚姻。
  经过三次不幸婚姻的磨砺,张恨水深切认识到婚姻爱情是人生的重要部分。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变革时代,男性根深蒂固的性别优越感及自我中心观念与女性争平等、求解放的时代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则是许多婚姻悲剧的重要原因。张恨水将他的深刻的体悟渗透到《金粉世家》,借金燕西和冷清秋的婚姻悲剧表现了对男性中心论的批判及对女性独立、自主追求的肯定、赞美。
  一、《金粉世家》中对男性中心观念的表现及批判
  (一)金府中的男性群体
  《金粉世家》的背景是在北伐战争之前,北伐军阀统治下的官僚勾心斗角,骄奢淫逸。在军阀混战的时代,战争能显现男性力量的强大,本身是一种男性中心论的体现。男性力量逞强泛滥,彼此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男尊女卑,三妻四妾,种种劣根性肆无忌惮地展示。
  在《金粉世家》中张恨水描写的是一个男性群体,主要围绕金燕西周围的男子来表现男性中心观念和批判男性的。金铨是一位虚伪、道貌岸然的长辈。他留学德国,受过西方文明的熏陶,和当时的封建家长相比,是一位有着文明、民主思想的长者,并不是太注重封建伦理道德秩序。在金燕西的生日会上,他还让丫鬟、仆人们和他们同坐庆祝,讲了平等的言论。这些都表现了他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家长,所以在他第一次见冷清秋时就很欣赏冷清秋的才气、外貌举止,也没有因为她的出身而反对金燕西和冷清秋的婚姻。但是虽然他主张公平、平等,赞同恋爱、婚姻自由,口上说的是解放女权,他自己却有一个正房妻子和两房姨太太,三妻四妾的男性劣根性集中表现在他身上。
  金燕西的大哥凤举本来想收小怜做二房,无奈佩芳不愿意,最后小怜和柳春江私奔,这可是气坏了凤举,可是又不好说什么。凤举在外另立门户,偷娶了妓女晚香,佩芳闹着打掉孩子和凤举“办交涉”。老三鹏振有点小聪明,能趁机在外交女友、捧戏子,但是玉芬比他更聪明,总是能从别人那里了解到鹏振在外边的消息。当玉芬投股蚀本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伤心,这是最需要自己的丈夫安慰的时候,可是鹏振却骗玉芬的私房钱带女友去玩乐。鹏振和玉芬辩论时甚至说:“天下的男子,他们都能工作,都能够自立。女子也不能工作,也不能自立,她们全靠男子养活……这种情形下,女子是不是男子的玩物?”[1]
  (二)对男性中心论的批判
  男性中心主义意指完全建立于男性经验为基础上的理论和实践,它被认为是社会不容置疑的准则。长期以来,男人被定义为社会的“主体”,而女人则附属于男人,是社会的“客体”。法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朱莉亚·克里斯蒂娃认为,女性如果想要取得社会的“主体”地位,和男性抗衡,就必须消解“性二元对立”、颠覆男性中心主义。中国的封建文化是一种以男性中心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直至20世纪初伴随民主自由、个性解放的启蒙主义的号召社会的触角深入到女性解放的运动中。
  张恨水的代表作《金粉世家》发表于1926年,在解放女性的时代背景下,张恨水对于男性中心论的批判认识是客观、进步的。在张恨水笔下金府中的男子均视女子为自己的玩物,不尊重女性,顽劣,张恨水正是通过这群男子的种种流露在生活中的细节来揭示男子的劣性并对其提出批判的。金府上的大多数男子,依靠着祖辈的财产生活,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或者到四处游逛,与良家妇女搭讪;或者花天酒地,力捧坤角;或者在妓院里寻花问柳;或者整日流连于舞场,与时髦女郎寻开心。他们是一群醉生梦死、挥金如土的寄生虫,一无所能而又在吃喝玩乐方面无所不能的纨绔子弟。在第45回中作者干脆让父亲金铨评价他的几个儿子说:“我四个儿子,全是正经事一样不懂,在这女色和一切嗜好上,是极力的下工夫,我恨极了。”[2]在这里张恨水借金铨之话既有力地批判了金家四兄弟又很巧妙地反讽了金铨。
  对于男性中心论张恨水是以金燕西为典型进行了批判。待冷清秋到了金家后,由于她出身平民,处处小心翼翼,步步留心,生怕自己出错,惹得别人不开心。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当时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里,男人似乎拥有特有的权利去控制女人,金燕西作为金府的七少爷也深受这种封建意识的影响。婚后金燕西慢慢时常花天酒地,夜不归宿,还不让清秋干预他。在他的意识里,他就是天,对于深爱着他,处处为他着想,苦口婆心地劝说他的清秋,他只觉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约束,却不曾想到这是清秋作为他妻子的责任。在第57回里,燕西自己也承认:“现在为什么不能讨便宜呢?为的是结了婚吗?这倒让我后悔。早知道结了婚就不得女朋友欢喜,我就不结婚了。[3]”因此,这种不尊重女性的爱情有着强烈的自私。男权社会的余毒侵蚀着金燕西一代公子哥,作为有着觉醒意识和反抗男权社会的新女性的冷清秋和这样的公子哥在一起生活必然会导致二人婚姻悲剧。   从这里,我们从金燕西身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张恨水在《金粉世家》中体现的对男性中心论的批判:展现了张恨水男性中心观念及对这种观念的批判,揭示了男性中心论是不对的。所以在《金粉世家》中,张恨水通过柳春江这个形象的塑造加上金燕西身上的缺点完美地阐释男人应该是人格健全的独立者,是对心爱的女子专情,有着尊重女性、平等等意识的男子。小怜无父无母,是金家大儿媳妇佩芳从娘家带来的贴身丫鬟,端庄、美丽、识大体,在第十五回中她被八小姐梅丽缠着去夏家作女傧相,和柳春江一见钟情。柳春江是柳总长的儿子,出身于上层社会,是一个人格健全独立者。面对父母的等级观念,柳春江却抛掉等级观念,敢于反抗父母之命;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女子坚决拒绝,这是在现实生活中张恨水没有做到的,正是他理想男性的特质之一。尊重女性、专情、平等的观念这是张恨水赞美的理想男性特点。
  二、对女性独立平等追求的充分肯定
  (一)附属和依赖,沦为男权社会的玩物
  在《金粉世家》中张恨水描写的女性群体是一个比较大的群体,上至金太太,下至青楼女子晚香,大部分女性是依靠男性生存的,在金铨去世后,金家这个大家也就散了,所以女人对男人的依赖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
  金太太作为金总理的妻子,可谓是享尽了荣华富贵,金铨是用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养活了金府一大家子“寄生虫”。在金府里显然是有一群依赖男人的女性群体。金太太虽然留过洋,也算是知识女性,可是她还是没能摆脱对男人的依赖,依附金铨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对于二姨太倒不怎么为难,但对貌美的三姨太就不是了。同样处于男人的玩物地位的金太太和翠姨是麻木的,她们不是共同反抗男权而是争风吃醋。在金太太知道金铨和年轻貌美的翠姨纠缠在一起的时候,金太太心里很是嫉妒,第二天还指桑骂槐地和翠姨较量。金铨去世后,三姨太离家出走,金太太便烧尽了三姨太的东西。打算参佛在死之前过几年清福。
  在爱情婚姻方面《金粉世家》同样地体现了女性的依赖性。冷清秋和金燕西的婚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物质条件而结束的,两人的开始也掺杂了物质的诱惑。金燕西送冷清秋珍珠项链、布匹,带冷清秋去看电影、看戏,还送冷清秋鞋票,带冷清秋去西山游玩。读者不难看出,冷清秋带着五彩缤纷的美梦,走向了金燕西等待已久的围城。有很多女子是想靠婚姻来改变命运的,靠男人来改变命运的,但二人最后形同路人,冷清秋出走的悲剧结局也说明了靠男人是靠不住的。
  燕西的大哥金凤举和大嫂吴佩芳这对看上去互相尊重,恩爱有加,其实凤举早对小怜起了坏心,拿戒指去哄小怜,可惜的是小怜对凤举根本没那份心。在小怜和柳春江私奔后凤举在外又娶了妓女晚香,使得佩芳拿流产来和凤举交涉。一个孩子对女人来说就是生命的延续,佩芳却被凤举逼得拿肚中的孩子做赌注。
  (二)摆脱依赖,追求独立自主
  在张恨水的笔下,是一群麻木,把自己圈在男人世界的女性:金太太、翠姨,整日穿梭于各个交际场所的白莲花姐妹等。她们是挣扎于时代变革时期的矛盾体,是时代的产物。张恨水通过塑造这群生动形象的女性,批判了女性依赖男子的道路。
  白秀珠是富贵人家的小姐,老太太很喜欢白秀珠,每年都会从江南老家寄个两千块给秀珠用,哥哥是个军阀,又留学德国多年,对白秀珠是宠爱有加,对白秀珠的个人婚姻和个人交际是不多加过问的,从而形成了白秀珠的大小姐脾气。金燕西和白秀珠分手的原因之一也是忍受不了这大小姐脾气。在金铨去世后,玉芬给白秀珠和金燕西牵线,金燕西想投靠白秀珠,让自己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里白秀珠又成了金燕西和冷清秋爱情悲剧的“促成者”。最后,白秀珠选择自己去德国,是她重新追求金燕西,然后又抛弃了金燕西,这是对金燕西的报复,也是为自己赢回了女性的尊严。白秀珠对燕西的“爱情复仇”正是对男权社会男性随意玩弄女性、不尊重女性的有利反击——女性不再是只会被抛弃后暗暗哭泣的玩物,女性也可以采取方法对男子进行报复。
  通过围绕金府的女性群体张恨水批判了女性对男子的依赖性,张恨水借小怜这个丫鬟的角色表达了对于理想女性的理解。小怜具有传统女子的美与品德,善良、美丽、举止大方,还学会了女红。虽然身为丫鬟,无父无母,却从来不自怨自艾。面对大少爷金凤举拿的戒指诱惑,小怜只是让大少爷放尊重,不贪慕虚荣。面对自己心爱的柳春江,完全没有考虑他的身份,只因柳春江是真心地爱自己,给吴佩芳留下一封信,就和柳春江私奔了。
  张恨水通过《金粉世家》表达了自己对男性中心论的批判和对女性独立自主生活的赞美,书写了自己对于性别观的理解。
  注释:
  [1][2][3]张恨水.《金粉世家》(上、下)[M].新华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
  参考文献:
  [1]张恨水.《金粉世家》(上、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
其他文献
读书是一门艺术。林语堂在其散文作品中展示了其以“自然”为核心,以读什么书和怎么读书为要点的读书艺术。 Reading is an art. In his essayist works, Lin Yutang showed
摘 要:小说《沧浪之水》表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间精神上的焦虑和心灵上所遇到的困境,小说着重解构知识分子的理想承担,价值判断,以一种犀利的笔触,独到的视角剖析并思考了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承接和现实堕落历程,丰富了知识分子终极命运这一话题内容。  关键词:池大为;知识分子;沧浪之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2  阎
摘 要:在张爱玲《传奇》里,月亮形态各异、色彩纷呈,少了传统月意的浪漫柔和,多了些苍凉、诡谲。这些“月亮”悄无声息地见证着人世间纠结的情感,不管是大而白的满月,还是一钩白色月牙,黄的也好,红的也罢,它们都深隐着其独特丰富的意蕴。月亮在《传奇》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环境的渲染及故事情节的安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表现在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折射、扭曲心理的象征以及复杂情爱的反思等方面。  关键词:《传奇》;
20世纪40年代,袁可嘉通过对西方诗歌潮流追踪,来分析思考当时中国诗坛面临的诗歌困境,提出“新诗现代化”为核心一系列的诗歌理论,在其诗论中,诗歌的“经验说”是袁可嘉“新
不久前副外“考察”了一次,到南京市时去拜访部队时的战友,等多时才找到他。一见面战友抱歉地解释:他承担单位接待任务,异常繁忙,全国到张家港参观学习的,几乎都要到南京来
摘 要:在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作者选用第一人称内聚焦的视角,具体来说,是通过“傻子”这一人物讲述故事,这是作家精心选择的结果。第一人称内聚焦的视角能够充分敞开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真实的形象,通过回忆完成过去和现在两个时空的切换,构成情节的特殊组合。  关键词:《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视角;第一人称内聚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
摘 要: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无论是他的小说,抑或是杂文,他都聚焦一个对象——“人”。在不细致刻画情节的小说中,着重塑造了中国封建制度下被压迫的农村人物。这些人完全受着封建纲常礼教的钳制,他们具备一种“被超我”的“崇高品格”。在先生的杂文中,他着力再现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狰狞面目,用坚硬凌厉的笔锋刺痛“疯狂的原始人”。  关键词:鲁迅;超我;本我;悲剧;批判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真实地再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在日益市场化、世俗化的社会环境下的生存困境,深刻地揭示了在权力与金钱面前知识分子的精神价值的败坏。小说通过对主
男性作家通常都从男性中心文化出发,把男性文本中的女性形象粗略地分为了“天使”和“妖妇”两大类,企图通过文本形象向女性宣扬男权制下的道德标准。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
《边城》是沈从文对湘西世界的美丽编织,其艺术成就所达到的高度自是无需赘言。《边城》结尾所遗留的“离去”还是“归来”的疑问,不仅仅是读者的疑惑,更是作者基于现实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