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吃,既补蛋白又控血糖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主要成分,特别是细胞中的酶类,都是由蛋白质构成,所以蛋白质对人体而言非常重要。那人体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质?糖尿病患者如何搭配,才能既满足人体需求,又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呢?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推荐,人体热量的10%~15%来自蛋白质,而且优质蛋白要超过50%。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人而言,每公斤体重需要1~1.2克蛋白质;對于肾功能异常或有蛋白尿的人群,需要减少蛋白质的摄入,每公斤体重需要0.8克蛋白质,并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我们每天需要的蛋白质主要来自于食物,包括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当中鱼、肉、蛋、奶等含蛋白质较多;植物性蛋白质则主要来自于豆类,包括黄豆、绿豆、青豆等。
  动物性来源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比较优质,特别是鱼、鸡肉、瘦肉,其与植物性蛋白质的主要区别是所含的脂肪量不同。比如,100克豆类约含18克蛋白质,脂肪不到1克;而170克牛排,含38克蛋白质,而脂肪含量却达到40克以上。可见,动物性食物的脂肪含量偏高,而且1/3为饱和脂肪酸。
  因此,我们在选择动物性蛋白质的时候,要选择那种含脂肪少的瘦肉、鱼肉。鱼肉除了含有优质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也就是欧米伽-3脂肪酸。目前认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大剂量还有降低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作用。在美国,欧米伽-3脂肪酸是除维生素外最畅销的膳食补充剂。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动物性蛋白质来源时,首选鱼,其次选瘦的牛羊肉。
参考文献:中国食物成分表 2002版

  另外,奶制品,包括牛奶、酸奶、奶酪,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钙,但脂肪含量也偏高,30%左右。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摄入250~300毫升奶制品。推荐糖尿病患者食用酸奶,因为酸奶除了含蛋白质,还含有益生菌,可帮助肠道消化食物,并能产生一些微量元素或维生素;更重要的是,益生菌和食物相互作用后,可以延缓葡萄糖的吸收,甚至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来自于植物的蛋白质主要是豆类,其蛋白质含量高,人体也容易吸收,虽然淀粉含量较高,但其实升糖指数偏低。我们可以把这些豆类添加到米饭中,这样做出来的米饭既可以为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同时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总之,无论是动物来源还是植物来源的蛋白质,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适量摄取,合理搭配,才既能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的摄入需求,又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其他文献
缓释制剂,《中国药典》规定其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的非恒速释放,与其他相应的普通制剂相比,每24小时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  控释制剂是通过控释衣膜定时、定量、匀速地向外释放药物的一种剂型,使血药浓度恒定,无“峰谷”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一般只需用药1次,即可维持疗效24小时左右,既可减少用药次数,又可提高、延长疗效,降低毒副反应。缓控释制剂3特点  1.药
张先生高血压多年,每天1片硝苯地平控释片,血压控制在120/80mmHg左右,药效比较平稳。可最近因为支气管炎服用抗菌药——克拉霉素,连续服药5天,服药后老是头晕,一测血压才80/50mmHg。  张先生纳闷,怎么成了低血压?难道和服用克拉霉素有关?后来医生了解情况后分析认为,的确是克拉霉素导致硝苯地平的代谢减慢从而增强降压效果,导致了低血压的发生。  2018年10月,我国發布《老年人多重用药安
65岁的患者张大爷是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冠心病,医生给他开了他汀类药物,但是他很排斥。他说我血脂正常啊,平时血压血糖都控制得很好,为什么要吃他汀?听说这种药不良反应可多呢。我告诉他,他汀对您来说很重要,跟降糖一样重要。  跟张大爷一样有困惑的患者还有很多。比如患者李大哥今年40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在他看来同样认为控制好血糖血压就足够了,况且他还这么年轻,结果很不幸,就在不久前他出现了中风。  对
抑郁症是一种与精神、心理、季节有关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冬春多见。本病的主要症状有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失望、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有的人伴有某些心身疾病(如神经衰弱、焦虑症,工作、家庭、个人问题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其发生与脑内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缺乏有关,从而影响情绪、心境。在中医学属“抑郁”
出汗是人体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正常人在天气炎热、情绪紧张、激烈运动、进食辛辣等情况下出汗,均属生理性出汗。生理性出汗具有调节体温、排泄机体废物等保护性作用。  但如果是在安静状态下出汗,或是入睡后出汗、局部出汗,或汗液颜色或气味异常等,都属于病理性出汗。中医早在《素问·宣明五气论》中就对汗有记载,并认为异常出汗,即病理性出汗是身体异常状态的反应,是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衡的表现。 6种常见病理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