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人物品鉴的自然意象美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eryan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然美在魏晋时代成为独立的审美客体,也被引入人物品鉴,使人物品鉴成了一种诗意化的审美活动。时人创造性地以自然意象来品鉴人物,如光亮意象、肃肃松下风、云中鸣鹤等自然意象都承载了特定的人格特征。
  关键词:人物品鉴;自然美;意象
  赏好自然山水美,在魏晋成为风尚,成为士人高雅生活的象征,对时人的生活情趣、风神气质、审美眼光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自然山水也被引入当下流行的人物品鉴,使人物品鉴变成了一种自然诗意化的审美活动。《世说新语》专门有《赏誉》、《品藻》两篇来记载时人的人物品鉴,从中可看出人物品鉴自然化的特征。在人物品鉴中,有时直接以山水来映衬人的气质,若“王右军道谢万石:‘在林泽中为自遒上’……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疏’”[1],“谢太傅称王修龄曰:司州可与林泽游,”[2]“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3];有时品鉴词语带着浓浓的自然山水气,若“清心玉映”、“清鉴贵要”、“清畅似达”、“气朗神俊”等皆是。有时则是创造性地以诗意化的自然意象来形容人物之美,这是魏晋人物品藻方式中最引人意想的一种,藉此,我们也可来体察一下魏晋人的审美心态。
  一、光亮意象:珍稀之美 想象之美
  “光亮意象”是宗白华先生的发现,他说“晋人的美的理想,很可以注意的,是显著的追慕着光明鲜亮,晶莹发亮的意象。”[4]光亮意象建立的,是“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5]我想对宗白华先生的论断做一点补充:魏晋人对光亮意象也是有所偏取的,“朗朗明月”、“璞玉浑金”、“玉山”、“玉树”、“琳琅珠玉”、“濯濯春月柳”、“闪闪岩下电”等自然意象,无一不是难以多得的珍贵稀有之物象。
  另外,这些光亮意象也极富想象的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意象美并非人间实有,而是一种想象中的自然美,是不同的美的意象叠加后形成的理想的自然美。前人尝言读《世说》“人鲜不读,读鲜不嗜,往往与之俱化”[6],这些意象美便具有这样的魅力。且看“玉山”“玉树”“瑶林琼树”意象。玉者,一有光亮莹润之美,二有贵重珍稀之意。山者,则巍峨磅礴,浑成雄厚,而玉质的山又该是如何雄美绮绝的壮景!林树本身已经是蓬勃生命力的象征,“林无静树”的景象已让人有“神超形越”的驰骋之思,而玲珑玉质的“瑶林琼树”之景,一片光莹,飞转流动,绚美简直到了极至。
  用这些想象中的自然美意象来品藻人物之美,就又多了一重想象。《容止》12载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麤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7]这自然让人想起王子猷的“自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8]的咏叹,山水的自然美与人的自然美给人的感觉是何其相似,可见用自然美意象来品藻人物的活动本身,已是一种心物合一的自然之境。裴楷有俊美容姿,又有以“清通”著称的魅力人格,“精明朗然”[9]“俊朗有识具”[10],用“玉山”这样一个有丰富内蕴的意象来称誉容姿人格皆美的裴楷,足见“玉山”意象本自有特定的底蕴在。
  山涛赞嵇康:“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11],由山之巍峨高耸想到人之魁伟高达,不只有形体美,且有人格高峻之意在。“山之将崩”的景象,是山因有一种内在冲力而扩大膨胀的形态,有夸张变形的效果,也使山的巍峨加倍;此山又是“玉山”,“玉山之将崩”给人的,是多么强烈的美的震撼!而这种美的震撼,正存在于它将崩而未崩的那一瞬,在此一瞬间,美不仅指形态光泽,而且深源于内在的力。在此一瞬间,美与内在的力同在。
  二、清逸萧肃之意象:肃肃松下风
  “松”作为与人的精神气质相关联的自然意象由来已久,早在《论语》中就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感叹,以松树作为君子忠贞气节的象征。在魏晋,士人充分承继了这一传统,在《世说》的人物品藻中,“松”的出现频率也很高。《赏誉》15庾子嵩品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刘孝标注曰“峤常慕其舅夏侯玄为人,故于朝士中峨然不群,时类惮其风节。”《言语》57载顾悦与简文同年,顾发早白,简文问原因,顾诙谐作答:“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时人爱松又不仅因其有岁寒而茂的气节,且因其挺拔秀逸的美形。《言语》84载孙绰筑室造园,“斋前种一株松,恒自手壅治之。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在性好山水自然之物的孙绰眼中,松树之美是“楚楚可怜”,生动多姿的,松的美丽,远胜过枫柳。松“风”“骨”兼备,松修逸的形美因其内在的骨力而遒劲挺拔,刚健有力!魏晋人欣赏的美正是一种有力度有质感的美!这让我们想到既是讲王羲之的字,也是讲王羲之的人的 “飘若游云,矫若惊龍”[12],闲云游走的意态何等的洒脱飘逸,惊龙腾空的景象又何等的劲健沉雄,给人的心灵撞击与无限美感同在。再来看“肃肃松下风”这个复合意象。据《辞源》解,“肃肃”有恭敬、严正、疾速、风声劲烈、清静、幽静的义项,可帮助我们理解“肃肃松下风”意味。此“肃肃松下风”之美,更可看出魏晋人欣赏有力度有质感的清逸萧肃之美的倾向!此种美,正如李元礼、嵇康人格之美。《赏誉》2载汉末名士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李元礼是婞直派名士,“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13],其个性疾恶如仇,为官严峻整肃,所到之处,奸人皆望风惧服。《容止》5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嵇康魏晋人格美的典范,不仅容止之美让人绝倒,而且其特立独行、正直、孤高的精神更构成了他美的人格。
  总之,“松下风”意象所包含的是一种清逸萧肃的美,一种孤高自足于风霜之际的人生境界。这种美和境界特别为文人钟爱,常出现在后世文人笔端。如王昌龄《斋心》“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李白《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白居易《偶作二首其一》“解带松下风,抱琴石上月”,“松下风”的意象中总透出一种摒弃世俗纷扰的隐逸超脱的情怀。   三、自由神峻之意象:云中鸣鹤
  鹤,是禽品中的最高贵者,其鸣高亮,声闻数里。“鸣鹤”的形象在《诗经》已经出现。《诗经·小雅》有《鹤鸣》篇“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皋”是沼泽义,“九皋”则是极言沼泽之幽深,鹤正在这静逸幽隐之地自由自在地高鸣,悠游从容地生活。由此以鸣鹤来比喻品德高贵,洁身自好,虽身隐原野,声誉却远扬天下的贤者,在《世说》之前,已成为一个固定的喻象。如在《后汉书·杨赐传》中,对皇帝就有“斥远佞之臣,远征鹤鸣之士”的劝谏。
  这一固定意象的意义在魏晋被继承下来,而且鹤的意象不断被丰富。首先,人们更重视鹤本身的仪形之美,特别钟爱鹤孤高独立、自由神峻的气质。这些特征都正与当时士人的审美观相契。《世说》中记王恭在微雪之日穿着“鹤氅裘”乘车,被孟昶窥见,惊若天人。还有一则支道林养鹤故事,支道林见鹤“轩翥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于是“曰‘既有陵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鹤成,置使飞去。”[14]足见支道林爱鹤正在于欣赏其不肯为人做秀的自由不拘之意志,乃“取其俊逸”[15]“重其神峻”[16]。嵇绍“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邴原被品为“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当指他们身上具有自由神峻的气质。
  《世说》中的鸣鹤意象,相比以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这便是鹤的活动场所的变更。在人物品鉴中,“鹤”的形象,除了远承《诗经》的“九皋之鸣鹤”以外,更突出的是“鹤立鸡群”的“野鹤”与“云中鸣鹤”。在后二者中,鹤由静逸幽隐的山林沼泽被网罗到了众兽杂居的喧哗之地,离开了以前那种完全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它在鸡群之中卓卓独立,独特的风神仪态引人注目,神情中带着几分曲高和寡的孤高落寞与误落尘网的无可奈何。“鸣鹤”意象内涵的丰富,折射出不同时期士人心理的变化。魏晋之前隐身于野的士人,对政治或者出仕多抱着乐观和渴求的态度,“鹤鸣于九皋”的意象是高鸣于四野,声传到朝廷,正富于希望自己的心志能为外界所知,使胸中报负得以施展的意味。在汉末党锢之祸以前,在隐的士人大致都有这种倾向。魏晋的情况则要复杂得多。政局的纷乱和当权者的专横,使士人对仕或隐几乎丧失了自我选择的权利。嵇康的悲剧使得那些立志要做自由独立之野鹤的士人再也不敢在四野放声高鸣,使得他们不得不自断羽翎。嵇康被诛后,向秀“举郡计入洛,”对司马政权说出“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17]的违心之语。司马氏东征,征上党李喜作从事中郎,问喜“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喜答:“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18]李喜的回答,真是野鹤们大胆却无奈的哀鸣。闲云野鹤般的自由,在特定的时代,竟成为奢望。
  总之,自然山水美对魏晋人的生活情趣、风神气质、审美眼光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被引入人物品鉴,使人物品鉴成了一种诗意化的审美活动,特别是时人创造性地以自然意象来品鉴人物,如光亮意象、肃肃松下风、云中鸣鹤等自然意象都承载了特定的人格特征。
  参考文献:
  [1]徐震堮著《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第257页。下文中所引《世说新语》资料均出自此书。
  [2]同上,《世说新语·赏誉》125,第265页。
  [3]同上,《世说新语·贤媛》30, 第378页。
  [4]《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宗白华《艺境》,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80页。
  [5]同上。
  [6]刘熙载《艺概·文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第25页。
  [7]《世说新语·容止》,第336页。
  [8]《世说新语·言语》92,第82页。
  [9]《世说新语·赏誉》24,第238页。
  [10]《世说新语·巧艺》9,第387页。
  [11]《世说新语·容止》,第335页。
  [12]《世说新语·容止》30,第341页。
  [13]《世说新语·德行》4,第4页。
  [14]《世说新语·言语》76,第75页。
  [15]《世说新语·轻诋》24,第451頁。
  [16]《世说新语·言语》63,第68页。
  [17]《世说新语·言语》18,第43页。
  [18]《世说新语·言语》16,第42页。
其他文献
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全面和谐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强对非艺术院校对大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是
一、贝多芬第五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共创作32首钢琴奏鸣曲,包括第五奏鸣曲在内的前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均创作于1800年以前,属于贝多芬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大多是继承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风格。  贝多芬前期创作的年代,是欧洲封建社会走向衰亡,新兴的资本阶级逐渐成长的时代。整个欧洲大陆正处于巨大的社会变革中。从思想上看,法国最先掀起民主自由的启蒙教育运动。从政治方面来看。十八世纪八十年
目的:总结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实验室检查特点,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方案提供合理性建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基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大学生尤其是艺术专业大学生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高校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培养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艺术
断章:苗岭rn苗岭,是神在黄昏时种下的一排排枫木rn是苗家姑娘穿戴着的蜡染和银饰rn是孤独的大风,翻过十万群山和石头rn而我只想成为贴在你胸前的那枚纽扣,苗岭啊rn在马蹄和羊
在大化二年(公元646年)发布的改新之诏中,第一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便是取消子代、屯仓和田庄,废除部民制,将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曲收归国家,建立土地国有制度.然而大约从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以冷峻自持的笔法勾勒出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从所写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来看,不仅涉及官场中官僚仕宦之间的往来,儒林文坛之中文人士子之间的相与,儒
那夜rn我撞响了寒山寺的钟rn震动着天边的霜月rn在北方rn一定会摇落一地的雪rn男子汉的肩膀生来就是扛天的rn当秋风打开所有叶子的锁rn
原文引言: 本文总结并发展了2002年3月5日我在乔治敦大学法学院研讨会(后称“会议”)上关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观点。研讨会的议题围绕WTO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对于美国和其他
一 、普契尼背景简述  (一)普契尼生平简介  贾科莫·普契尼(Puccini Giacomao,1858—1924年)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是“真实主义”歌剧乐派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了十二部歌剧。《托斯卡》、《蝴蝶夫人》、《艺术家的生涯》、《图兰朵》是他最著名的四部歌剧,其中《托斯卡》是普契尼1900年以V.萨尔杜的剧本改编而创作成的。这部歌剧是以法国大歌剧风格写的,它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