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体质指数对术后结局的影响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cang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对胃癌患者术后短期结局及长期生存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6月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kg/m2)将患者分为低体质量组(BMI < 18.5,23例)、正常体质量组(18.5 ≤ BMI < 25.0,95例)和超重肥胖组(BMI ≥25.0,35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临床结局。

结果

低体质量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为(106.1 ± 13.8)g/L,明显低于正常体质量组[(113.5 ± 5.2)g/L]和超重肥胖组[(123.5 ± 8.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265,P = 0.041);白蛋白水平[(38.7 ± 2.5)g/L]也明显低于正常体质量组和超重肥胖组[(41.3 ± 0.8)g/L和(43.5 ± 1.4)g/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 = 8.516,P = 0.000)。低体质量组患者肿瘤位于胃底贲门部的比例也相对较低[34.8%(8/23)比68.4%(65/95)和62.9%(22/35),χ2=8.913,P = 0.012]。3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分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和超重肥胖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3.5%、50.5%和6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89)。进一步按肿瘤部位和BMI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低体质量胃底贲门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超重肥胖胃体胃窦癌患者(25.0%比84.6%,P = 0.004)。

结论

BMI总体上并不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短期结局和长期生存,但加强营养、维持正常体质量对于低体质量、尤其是胃窦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或可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外科危重症患者伴有应激状态下的高分解代谢、免疫炎性反应失衡和器官功能障碍等病理生理学改变,因此,营养支持治疗是其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而言,常存在胃肠道解剖和(或)功能改变的复杂特点,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尤其是肠内营养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在总体原则指导下,合理选择营养支持治疗的时机、方式、途径、能量供给标准和营养素,并根据疾病和患者自身特点,制定个体化方案,有助于提高营养支持的
目的初步评价弧形切割吻合器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采用弧形切割吻合器完成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的2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21例患者均经弧形切割吻合器单次激发成功离断直肠远端并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110.0~180.0(140.5 ± 16.6)min,术中出血50.0~
目的比较机器人与腹腔镜胃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15年7月以来,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比较胃癌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临床疗效的研究,采用Stata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加权平均值差(WMD)以及优势比(OR
目的探讨3孔法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根治性、安全性、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在上海瑞金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常规腹腔镜手术(4孔或5孔)者44例(常规组),3孔法腹腔镜手术者44例(3孔组),另有21例在3孔法腹腔镜手术中改变手术方式(改变术式组),包括加至4孔14例,加至5孔4例,中转开腹3例。比较各组手术在根治性、安
目的探讨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在复发性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并接受再次手术、且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再次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手术者32例(根治手术组),行姑息性残胃联合其他脏器切除手术者16例(姑息切除组)。结果根治手术组1例(3.1%,1/32)术后第5天因并发
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一系列代谢改变,这是机体对术前准备和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而过度的代谢改变则可导致机体自身组织消耗,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加速康复外科策略是根据机体代谢变化特征对围术期处理措施进行优化,可减少创伤和应激损害,促进机体快速康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术后近期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对该调节作用与血糖控制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糖尿病外科研究所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的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患者外周血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水平以及各免
目的探讨腹部对比增强多排螺旋CT(ceMDCT)诊断胃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临床可行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行ceMDCT检查的25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参照直肠癌高分辨MR图像所定义的EMVI评分标准判断胃癌EMVI阳性或阴性。利用χ2检验分析ctEMVI阳性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依据EMVI评分标准,ctEMVI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MSCTA)技术对肠系膜血管的评估价值,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血管解剖和游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间在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单一手术组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术、且术前行MSCTA检查的50例患者(MSCTA组)的临床资料。通过MSCTA对患者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和变异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收集同期同一手术组所施行的50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