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钱林说家教(十四)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qingxia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校长,温州市名校长,温州市首批教育名家,浙江省第八届督学。出版《尊重教育新理念》《新理念作文》等专著。
  着眼于成才 着手于育人
  成才、成人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目标。家教如果从育人入手,更有利于成才,成才又会促进成人;如果从育才入手,很容易因功利心而不利于成人,最终又影响成才。
  故事分享:杲杲大学报到
  杲杲到中科大报到时刚满14岁,我不放心就送他前往。报到那日中午到了火车站时,正遇大雨,而我们忘了带伞。幸好有高年级学生志愿者接站。
  到了科大报到大厅已经是下午1点多,雨仍在下。我说:“能否冒雨先去专家楼办理入住?”杲杲同意。于是,我们拖着两个行李箱,在雨中行走。突然,一把雨伞撑在了我头上,原来是一位科大学生在帮我遮雨。我回头一看,见杲杲身边也有一位科大学生为他撑伞。到了专家楼后,两位科大学生还热心帮我们搬行李。原来,他们是科大的研究生,看到我们淋雨就主动来帮忙。我问杲杲:“什么感想?”杲杲说:“我以后也要热心帮助他人。”
  报到结束后,杲杲说要看看杨振宁教授的铜像。铜像在少年班大楼后面的广场。30多年前,正是杨振宁教授和李政道教授向邓小平建议,才有了今天的少年班。杲杲感叹:“这里真好,能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我们一边走一边谈,远远地看到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蹒跚着前行。原来是一位盲人。只见他用拐杖在路边摸索。杲杲说:“这样走很危险。”我停下来,微笑地看着杲杲。杲杲上前搀扶老人,一直把老人送到了安全路段。为此我特别表扬了他。
  “会不会是报到时故意安排的?”杲杲突然忍不住大笑,“奶奶如果知道了,会说这老人是观世音变的。”我笑说:“好啊,有点像《西游记》。”
  同寝室的三位同学早一天就报到了。杲杲与他们作了交流。晚上,我们住在专家楼。杲杲说,大连的同学才12岁,真了不起;浙江的同学桌上摆着英语和数学书,可见他的学习很超前;东北的同学没有家长送,独自坐一天一夜火车到学校,自主性强。我说:“杲杲报到第一天就帮助盲人,不简单!少年班不愧为藏龙卧虎之地!”
  家教建议:要成才先成人
  每个人生来都要面对生活、知识和心灵三个世界。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固然重要,而生活经验与习惯同样不可或缺,尤其需要不断丰富心灵世界。育人与育才是相辅相成的,育人促进成才,育才推进成人。
  育人与育才的偏差
  在日益竞争的就业环境中,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小小年纪就能在写作、奥数、艺术、外语等方面有非同寻常的表现,安排年幼的孩子参加各种与智力有关的培训班;当孩子上学后,家长只希望孩子一门心思读书,什么杂事都不让插手;考试分数下降了几分,家长则焦虑不已,盯着孩子马上赶上来。这些做法都有失偏颇。育才本身就是长跑,家长怎能希望赢在起跑线上?今天刚种下果树苗,明天就盯着果实,不是孩子不争气,而是家长太急躁。
  与此相反,一些家长片面理解西方教育观,或者觉得生活条件足以保证孩子终生无忧,推崇顺其自然,着眼于孩子快乐而淡化成才,使孩子的成长充满风险。如果孩子从小就放弃成才的追求,很容易游离于社会群体的核心价值观之外,不仅快乐得不到保障,对人格发展也极为不利。西方教育忽视学科学习的代价很大,如美国约三分之一的孩子不能完成高中学业。因此,家长关注孩子快乐成长,但不能放弃成才的追求。
  着眼于成才
  成才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进步与退步、成功与挫折,丰富的心理体验能促进人格完善。练武的人到一定程度会形成武德,练艺的人到一定程度会形成艺德。没有人格的高度,往往很难达到才艺的高度,才艺的高度,同样会影响人格的高度。所以,家长着眼于成才,并鼓励孩子追求成才,是非常有利于成人的。
  着眼于成才,并不是着手于育才,而是应该从宏观视角把握。家庭教育要育人也要育才,但应该是育人为主,兼顾育才。育才首先是学校的责任,需要专业化的教师,家长如果没有专业化的背景,而随意介入育才,是很盲目的。孩子上学后,如果不适应,或者习惯有偏差,家长可先“陪伴”孩子学习,但并不能扮演教师的角色。家长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适应学校教育,更在于从育人的角度,引导孩子克服思想上、行为习惯上的困难,使孩子更加热爱学校、热爱教师、热爱学习。当孩子逐步适应学校教育之后,家长应尽快退出“陪伴”角色,否则会导致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最终影响学习。
  着手于育人
  成才需要智力支撑,但更需要志向、兴趣、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学龄前是孩子身体成长、习惯养成、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家教的主要任务自然为育人。孩子上学后,家长往往很纠结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学习规律看,孩子的学业出问题,大部分情况是由心理、行为习惯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尽管学习成为学龄期儿童的主要任务,而家教的重心应该依然是育人。家长对孩子的亲情,对孩子个性的了解,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更有利于走进孩子的心灵。如果家长忽视了育人,不管如何重视育才,都很难达到成效。
  孩子俩学习比较拔尖,能顺利入读中科大、南科大,与智力有关,更与我的悉心育人有关。对此,许多人都以为是家长辅导的原因,实际上,我并没有作过多的学科辅导,幼儿时仅仅引导他们摆数字、创作儿童剧等,在游戏中学习,鼓励孩子探究;上学后,我也仅仅是引导孩子俩自主学习。我对育人非常重视,关注孩子的习惯、情商、志向、规则、价值观、幸福感等,正是从育人入手,才促成了孩子俩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育人重在培育人格
  人格主要指人所具有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行为风格和精神面貌。一些孩子从小才能出众,上学后成绩优异,这有利于人格发展。但是,这样的孩子容易心理脆弱,容不得他人进步,这要引起家长重视。一些孩子因各种原因,上学之后学习不理想,在一个班集体中感受到很大的压力,这样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压抑心理、偏激心理。孩子的人格是可塑的,家长要从全人的视角关注孩子的心理,从而帮助孩子不断完善人格。   追求人格完善才有可能形成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在理智方面的表现为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严密的逻辑性;在情绪方面表现为善于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在意志方面表现为行为自觉、有自制力;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友善、富于同情心,自励而不自大。人格魅力是可以培养的,家长要引导孩子博览群书,以礼待人,具有接受批评的雅量和自嘲的勇气,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特别要推崇人的价值与尊严,并引导孩子追求人生的美好境界。
  育才与育人的统一
  育才要避免功利化,而忽视了育人的育才则容易走向功利化。从育人的角度看育才,动态调整育才目标是关键。孩子幼时喜爱梦想,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梦想。上学后,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理想会越来越现实,家长要逐步帮助孩子正确定位,并引导孩子将理想付诸行动。恰当的育才目标,利于孩子成人。如果目标与现实不相称,孩子可能会感到压力,甚至会产生挫败感,这时候,育才已经影响到育人,就要及时调整。育才最终是为了育人服务的,没有人的发展,孩子就很难成才,即使成了才,如果人的幸福感、价值观出现偏差,这样的才也不会得到认可。
  孩子俩从小选择自主学习,是我基于成人视角的大胆尝试。杲杲自主学习能力出色,曾有专家推荐他到北京八中或者苏州中学少年班预备班学习。经考虑,我们放弃了这样的机会。虽然去名校或许更利于成才,但孩子年纪太小就离开家人,不利于成人。杲杲选择读中科大少年班,我也是从成人的角度来权衡的。我觉得,杲杲高考时才14岁,读少年班会与同龄人一起生活,更有利于成人。
  健康为基 幸福为本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而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健康与幸福,是家长最基本的愿望。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的教育是反人性的教育。
  家教故事:杳杳读初二
  杳杳读初二后,心态越来越好,为人处事越来越有分寸,上进心和同情心也很强。杲杲报考中科大后,总会轻易得到他人的称赞。我问杳杳会不会因此难过,杳杳说:“爸爸小看我,弟弟好也是我好嘛。”
  同时,杳杳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她利用寒假时间自学了初二年级下学期的课程,暑假时就自学了初三年级的课程。作文水平提升很快,好几篇文章获瑞安市奖;英语、数学、科学都被选拔参加校竞赛组。
  杳杳初二上学期被选为三好生,下学期荣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三好生和优秀干部,是杳杳读小学时梦寐以求的荣誉。我说,对荣誉,得不到不能埋怨,这是能力不足或机遇未到,要有坦然之心;得到了,是自己进步和同学们友爱的结果,不能骄傲。杳杳点头称是。
  杳杳读初二后,我的家教有三个重点:
  一是健康。健康是学业、事业的基础。我反对因作业而牺牲睡眠时间,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我宁可放低学习要求。因初二后作业有所增加,经协商杳杳只选做老师的部分作业。为了确保杳杳拥有宽松的自主学习和休息、游戏时间,我没有安排她在双休日参加培训班。
  二是自主。父母都爱孩子,但爱得过多过滥就是溺爱,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我鼓励杳杳要做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杳杳难免会碰到困难,我总是鼓励她自已想办法,不要轻易寻求大人帮忙。
  三是情商。我常教育孩子不要因他人的话而影响情绪,特别要努力做到不因他人指出缺点而不满。我说,“如果他人说得对,这是帮助我们;如果说得不对,你无须理会。宠辱不惊,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我们很难做高人,但尽可能做不受他人左右自己情绪的人。”
  家教建议:追求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
  健康不仅与遗传基因、生活环境、习惯等有关,也与心理相关。当人们心理失调时,身体也容易出现疾病。健康是幸福的基础,幸福感促进健康。从尊重儿童人性出发,教育应关注孩子个体的幸福;在为孩子未来着想时,也要特别关注孩子当下的幸福体验。
  健康是最根本的人权
  关注健康,首先要关注孩子的安全与卫生。卫生意识、习惯,是健康的基础,家长不能忽视。现在一些小学新生就有20%的近视率,根源在于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不良习惯。如果说,学龄期儿童的视力问题,学校教育需要反思与改进,那么对于幼儿期的近视问题,家长则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孩子应该有成才的追求,但不能以牺牲健康和幸福感为代价。当前一些学校学业负担过重,而家长仍强调学科辅导,牺牲了孩子的睡眠时间;基于功利性目标,让孩子参加体育、艺术、奥数等培训班,而接受超出孩子承受能力的高强度的训练。这些所谓的成才措施,在损害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在孩子的心灵留下了痛苦的印记,不管获得什么大奖,都是反教育的。
  孩子俩三岁前我不让看电视,电视开禁后只看规定的节目,不允许玩电子游戏,尽管孩子俩从小博览群书,但读大学前都没有近视。孩子俩特别好学,这是好事,但如果学习过度也有损健康。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俩制订了作息时间表,保证学习生活劳逸结合。孩子俩上小学后,我以自主作业的方式,保证了孩子晚上基本不写书面作业,读中学后保证孩子每天有9小时的睡眠时间。
  身心发展的和谐
  健康并不只指身体没有疾病,而是指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身心相互影响,身体因素会影响心理,心理原因也会影响身体健康,而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素质的状况。
  身体是否健康,相对好辨别,而就心理健康而言,人的心理是真善美与假恶丑共存,每个人都处在健康和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是动态变化的,这样就相对难把握。家长可以从情绪、人际关系、自制力、自信心、心理耐受力等方面判断孩子的心理状态。当前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庸俗的价值观弥漫在孩子的周围。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把握孩子的心理状况,当孩子心理上出现纠结时,就要像对待身体生病一样及时介入,适时引导孩子走出心灵误区。
  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有关。人的群居习性主要体现在对爱与归属需要的满足上。成长中的孩子,仅靠父母的爱是不够的,需要更丰富更多样的交往机会。当前的独生子女缺少伙伴,住商品房的邻里关系趋于疏远,“宅”在家里而沉迷于网络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些都不利于人际交往,家长需要警惕。   人性的价值在于追求幸福
  每个年龄段都应该有独特的幸福,任何教育都不能剥夺孩子的幸福体验。孩子喜欢嬉水、玩沙,喜欢小动物,这些能让孩子产生无可替代的幸福体验。在儿童时期,游戏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是孩子的天性,剥夺儿童的游戏、探究的权利,就是剥夺儿童的幸福。家长应该以童心对待孩子,尊重、包容并研究、引导孩子的行为方式。
  幸福感与美感、道德感、理智感、成功感相关,也与孩子需要、归因风格、信仰追求相关。喜欢音乐、美术、文学艺术,那是美感给人幸福;孝顺长辈、帮助弱者,那是道德感给人幸福;取得进步、习得才艺,那是成功感给人幸福。信仰和信念,是人对一种精神的追求,能给予人独特的幸福感。孩子的梦想与大人的事业追求一样,都是信念。从这个角度而言,尊重孩子的梦想,就是给予孩子幸福体验的机会。一些孩子缺乏志向、爱攀比、不知足、过于焦虑、不乐于分享,自然就缺少了一份独特的幸福体验。
  让孩子品味责任担当的幸福
  追求幸福并非单纯让孩子享乐。穿高档衣服、玩高档玩具,小小年纪就配备电脑,并非就是孩子真正的幸福。如果没有追求,不管物质条件如何优越,其人生历程很难会有持久的幸福感。幸福也源于自由,但自由是相对的,如果主张顺其自然,孩子有可能野性十足,很容易游离于同伴群体之外,不要说幸福没保障,甚至会连人格都会受损。
  作为社会人,责任心既是道德品质,又关系到幸福。人一旦拥有责任心,不管是对家人,对同伴,对集体,都会让其人生价值凸显,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会不断地得到满足,自然幸福感就强。引导孩子敢于担当责任,不仅只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规则,更是孩子幸福的源泉。
  孩子俩小时,我让他们决定自己的事,要求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并引导他们有所追求,“如果没有追求,与动物有什么区别?”我常给他们讲爷爷外出打工、在村里受人欺侮的故事,表达一代比一代好的愿望。当孩子俩表现出责任心的时候,我就会给予特别的赏识。孩子俩曾因中国本土至今仍未有人获诺贝尔奖,而表达努力学习的愿望,为此我表扬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心。
  健康与幸福关键在于平衡
  宇宙万物都是平衡的系统。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这是发展的基本规律。自然界如此,社会如此,生命体也如此。身体内在系统不平衡,会出现健康问题;心理不平衡,会出现幸福感问题。
  家长若有平衡的哲学观,更利于孩子的健康。其一,饮食要平衡,物质条件不足会出现营养不良,而只吃大鱼大肉的挑食,也会出现营养不良;其二,动静要平衡,不运动或运动过量都会损害健康;其三,身心发展的平衡,只关注身体却忽视心理时,孩子的身体健康迟早会出问题;其四,人与环境的平衡,家长要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
  公平感是最基本的心理保健因素,缺乏公平感,最易伤害人的幸福感。童真的世界是纯洁的,任何不公平的现象都可能会使孩子心理失衡,而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必然会给孩子心理造成冲击。此时,家长要引导孩子正视社会不公,还要帮助孩子掌握调适心理的方法与技巧。尤其是要避免自己的原因给孩子带来不公平。孩子的心智水平不成熟,有时家长认为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许就会给孩子带来不公平感。因此,家长要学会从孩子的视角来维护孩子的心理平衡。
  责任编辑 颜雪梅
其他文献
武汉江夏一小,是湖北省知名的品牌学校,这里的系列德育一直名闻遐迩,在持续不断的人格教育熏陶下,也走出了许多的优秀学生。在走访这些学生时,他们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谈到学校常年坚持召开主题班会,而且不同年级主题班会的内容不同;有长期保留的,也有不断创新的。  虽然,他们还说不出“班会课程化”这样的专门术语,但是,我已经能从他们的话中,体悟到这层意思。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社会化水平还不高。班级,就是一个
云山脚下,珠水河畔,坐落着一所闪耀海珠、引领区域优质教育发展的学校——广州市第五中学。学校始建于1951年,是广州市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公立学校。建校63年来,学校秉持“严格
2016年11月5-7日,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开发的气相法聚丙烯催化剂PC1在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200kt/a聚丙烯装置(Unipol工艺)完成了首次工业试验,并生产出合格的L5E89产品
以航空汽油(马达法辛烷值(MON)为93.7)为基础油,加入芳胺类抗爆剂调配出95号和100号无铅航空汽油。采用环块实验测量发动机40Cr金属材料的磨痕长度,评价航空汽油对发动机排气阀阀座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和增进健康知识,使其行为向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艾滋病患者多有心理障
<正> 1919年1月1日,白俄罗斯临时工农革命政府发表了成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宣言。这是白俄罗斯人民生活中一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白俄罗斯共和国的成立是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这次革命使苏联各族
杨亚凡、王杰康在《教学与管理》2015年第1期撰文指出,由于道德教育的知识化、边缘化、遭遇“知识大爆炸”以及多元道德价值观的冲撞等客观因素的消解,当今青少年德育呈现式微状态。尤其在权威主义教育观、教师个人权威与教师权威混淆、教师权威与形式权威混淆等主观误读的背景下,只有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重构新型教师权威才能充分发挥其在青少年德育中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实现道德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不能将道德权威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首次在德国联合研究飞行,重点将放在替代燃料(例如生物燃料)的排放情况以及飞机凝结尾迹中的冰晶的表征上。2014年在加利
目的 探讨院前电话咨询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延迟的影响.方法 根据院前是否电话咨询,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符合诊断标准的173例STEMI患者分为咨询组(72例)和
我家在农村,小学是在离家三公里远的村小读完的。小学毕业后,父母为了讓我接受更好的教育,把我寄养在城里的伯伯家,在城里读初中。记得第一节英语课上,韩老师让我回答一个问题,我没有听清楚,就用那蹩脚的普通话说:“老师,您再说一遍问题好吗?我没听清楚。”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直笑得我面红耳赤。韩老师立刻制止了同学们的嘲笑,微笑着重复了一下问题。最后,虽然我正确地回答出来了,但这件事还是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