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鼠耳蜗的显微CT技术影像学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be0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使用显微CT(micro-CT)设备研究耳蜗的无损三维成像,探讨该技术在内耳形态学方面的应用.方法 戊巴比妥钠麻醉豚鼠,处死后剥离耳蜗,戊二醛固定后使用micro-CT扫描,获得2D图像并3D建模重构.结果 获得了清晰的2D图像,耳蜗前庭阶、中阶、鼓阶形态完整,前庭膜、盖膜、Corti器、螺旋神经节等内耳微结构显像,3D图像立体透视良好,可做任意轴旋转.结论 使用micro-CT成像设备对豚鼠耳蜗进行无损成像,相较于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方法,不但节省了标本,而且所获图像分辨率高,操作简便,比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无损成像方法更易普及。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成人膝部原发性骨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发生率及应用利伐沙班预防VT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随机、阴性对照的单中心临床研究.符合入选标准且完成研究的膝部原发性骨肿瘤患者被随机分入两组.试验组(利伐沙班)50例:术后24 h内开始服用利伐沙班,每天10 mg至术后第14天;对照组(空白对照)50例:术后不采取任何药物抗凝措施.结果 有效性指标:试验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
患者女,14岁.因突发左侧腰部剧烈胀痛3d于2011年9月8日入院.既往体健,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等症状.体格检查:左上腹扪及一直径约7.0 cm肿块,左肾区无叩击痛.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见左肾一约11.2 cm×5.3 cm巨大实性团块,内回声欠均匀,边界欠清,可见液性暗区,血供丰富.左肾动脉内径4.0 mm,血流无明显变化,未见明显肾动脉狭窄征象.下腔静脉左肾内血流呈回心方向,呼吸对血流
期刊
目的 观察蚓激酶雾化吸入是否减轻博来霉素诱发的大鼠肺纤维化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博来霉素组、蚓激酶组.博来霉素组和蚓激酶组用博来霉素制备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博来霉素.制模后第1天起,蚓激酶组每天1次雾化吸入蚓激酶,博来霉素组及对照组吸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第7、14、28天分别处死3组大鼠各8只,行肺组织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测定肺组织匀浆羟脯氨酸含量
目的 探讨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7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系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57例,女40例,平均年龄(74±6)岁,根据治疗药物分为3组:乳果糖组32例,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组(二联活菌组)31例,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组(联合用药组)34例,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起效时间、疗效、不
目的 总结慢性肾下腹主动脉闭塞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术中下肢血运观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6例慢性肾下腹主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对患者不同时间点通过各种方法对下肢血运进行观察.结果 术中各重要时间点足趾血氧饱和度(血流阻断前82%±6%;血流阻断后为23%±4%;解除阻断后1 min即恢复至66%±5%;关腹完
目的 探讨中国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1年或不治疗中位随访1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HERA研究为国际多中心、随机、开放Ⅲ期临床研究.入组患者为早期乳腺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或高危淋巴结阴性,HER2阳性的女性,在完成了辅助或新辅助化疗、放疗(需要时)后随机接受曲妥珠单抗(商品名赫赛汀)辅助治疗1年、2年或观察(无赫赛汀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时间,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
目的 探讨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抑制剂对胰岛β细胞遭受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Transwell小室构建小鼠胰岛细胞株MIN6和巨噬细胞株RAW264.7的共培养系统.在共培养前2h,在RAW264.7巨噬细胞中分别加入A-FABP的抑制剂(5μmol/L).共培养48 h后,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上Toll样受体(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16例肝肿瘤患者,因肝脏肿瘤行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断肝方式为超声刀+LigaSure联合分离法,结合腔镜下切割缝合器.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PLC)7例,肝血管瘤6例,结肠癌肝转移2例,胰腺无功能神经内分泌癌
目的 观察水通道蛋白(AQP4)抗体对视神经脊髓炎(NMO),高危NMO(HR-NMO)及多发性硬化(MS)等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诊断及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352例中枢神经炎性脱髓鞘患者的临床资料,NMO患者106例,HR-NMO 84例包括视神经脊髓型MS (OSMS),纵向扩展的横贯性脊髓炎(LETM),复发性视神经炎(RON)及伴有自身免
20世纪60年代以前,凡急需钻颅探查、脑室造影、脑室体外引流的患者,均采用Dandy氏1918年首创的颅骨钻颅技术.但该手术必须在手术室实施,手术过程至少20道操作程序,并费时,使不少濒危患者因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而失去生命.1963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张庆林等提出原始构思和设计,并于1964年研制出完全不同于Dandy氏钻颅器的手枪式快速细孔钻颅器样品[1].该钻颅器仅3道操作程序、无需切开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