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敢于斗争的历史经验,夺取新的伟大斗争的胜利

来源 :党的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CShar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品格,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诞生,也在斗争中发展和壮大.党团结带领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创造了伟大成就.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斗争形势是复杂的,斗争内容是多样的,斗争策略是灵活的,斗争任务是繁重的,要准确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员干部要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应然与实然之区分构成了困扰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重要问题,赫斯特豪斯提出的“实质性进路”被认为是指向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先秦以降的中国古代儒家哲学亦可谓存在沟通实然与应然的“实质性进路”,但其在宋代以前通常采用以实然天道秩序类推人世价值秩序的方式,忽略了价值应然性区别于天道法则的独有特质,应然与实然之间仍存在张力.北宋道学的奠基人张载与二程则独辟蹊径,分别通过其“气本论”与“理本论”的哲学建构昭示出契合于价值应然性特质的客观天道模式,从而以更完备的理论形态建立了事实与价值、实然与应然的关联.这一独创性的“实
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道德风尚好坏、文明程度高低的晴雨表与测量仪.当前社会公德发展呈现向上向善的主导趋势,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困境,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网络等领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市场经济冲击与公共领域的不发达、公德体系与制度体系的治理合力尚未形成、传统社会公德资源不足、向陌生人社会转型形成社会公德真空、社会公德自身难题及其他领域道德问题的“风险倒灌”等.新时代应从宏观上深刻把握社会公德建设与治理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
黑格尔认为,具有某种自然同一性的古代伦理实体必定会破裂,从而导致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人主体的主观性的凸显进一步导致了近代道德世界观的出现,它力图从人的主观性和内在性中寻找道德价值的来源和标准,其道德原则却只能是空洞的和纯粹形式性的.只有进入到有着差异化的、充分合理化的阶层、组织机构以及规章制度的现代伦理实体中,个人才能通过履行被赋予的义务而使其道德价值得到具体的实现.黑格尔的这一学说是辩证思维的结果,对我们现实地思考道德问题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建筑物数量增多、内部结构不断复杂、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火灾事故频频发生,使防火监督工作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火灾可以说是当前社会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严重的灾情之一,只有加强防火监督工作,才能有效降低火灾隐患.近年来,我国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逐渐运用到各个领域当中,防火监督工作可积极将网络技术引入其中,进而有效提升防火监督工作质量与效率,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将从网络技术的优势、防火监督工作运用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当前我国防火监督工作中存在的
农村火灾事故的发生,面临很大的救援难题,如果救援不及时,则会造成很大伤亡.基于此,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针对农村自建房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展开具体论述.首先,概述了农村自建房消防安全管理的意义.其次,分析农村自建房火灾事故成因.最后,提出消防安全管理策略.
越来越多的居民生活在高层建筑中,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高层建筑不同于普通的住宅楼,它的结构较为复杂,居民也比较密集,管道安插得纵横交错,这些因素都埋下了安全隐患.而且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发展得非常迅速,这也给人员疏散和救援带来了一定困难.这种事故的发生不但会威胁居民的生命安全,对社会经济也会造成不小的损失,可见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工作十分重要.
智能技术革命引起了新一轮对技术和伦理关系、人类本质、人类未来的反思.哲学理论中“技术”概念的演化展示了技术获得支配性地位的历史进程.康德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将“技术实践”提升到形而上学原则的高度,并指出它与“道德实践”根本上遵循不同的形式条件,从而为如何划定技术实践的界限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基于“数学与善”重新考察康德“技术上实践的原则”,对诊断技术时代的症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古典和现代具有代表性的形而上学框架在应对人类技术伦理困境时的理论倾向,可以看出康德批判立场的解释优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突出新时代这个重点,把握实质,加深理解,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
期刊
“和”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和基本观念.在和同说中,“和”是和谐、协调,“同”是剸同、独断之义,中国古人普遍赞成“和”法,而反对“同”法.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晏婴“和其可否”和孔子“和而不同”最具代表性.在同异说中,“同”与“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同”有同的价值,“异”有异的价值;或同或异,都受制于“和”的原则,而以生生为基本指向.中和说起源于《礼记·中庸》,宋儒大力拓展了中和说.儒家的中和说以解决人的情感外发及其作用如何得当为关键.“太和”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指宇宙大和谐,另一种指政治大和谐.宇
公民道德建设与制度建构紧密关联,深刻把握制度建构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充分发挥制度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保障作用,是破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难题的重要着力点.制度保障公民道德建设有三重逻辑,第一层理论逻辑,制度与道德具有内在统一性,制度从道德中获得存在合理性,并能导引行为向善;道德通过制度显现自身,并通过制度获得保障.第二层现实逻辑,市场经济的发展、陌生人社会的转型、多元文化时代的来临,需要制度来保障公民道德建设目标的实现.第三层实践逻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厚植制度的道德底蕴;坚持适度原则,守好制度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