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专业:阴差阳错的一场相遇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y_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匆匆遗失在岁月的长河里,只有梦想依旧在饱经沧桑的河道上如金子般熠熠闪光。高考过后,大学四年的时光一晃而逝,而我的化学梦想却在时间的打磨中变得日见明朗。材料化学并没有因我而改变多少,但我的青春却在材料化学的学习中得以充实和成长。
  传统与新型结合,焕发无限活力
  高考完填报志愿的时候,其实最开始我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第一选择是计算机专业,因为并没有想到会录不上,后面几个志愿当时选择的时候只是草草了事,结果却是阴差阳错地迈进了材料化学的门槛。
  也算是因祸得福了,本以为填报志愿失败,我的大学四年也会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去。没想到在接下来的专业介绍课程的学习中,我居然对材料化学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后来的专业研讨课中,我渐渐地了解到材料化学是一门秉承传统却又紧跟潮流的学科。它立足于基础化学的范畴,却在新兴材料研究的前沿有着突出作用。并且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现代材料科学、化学和化工领域的重要分支,是发展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基础和先导。在新材料的发现和合成,纳米材料制备和修饰工艺的发展以及表征方法的革新等领域,材料化学做出了独到的贡献。材料化学在原子和分子水准上设计新材料的战略意义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在专业方向的学习中,我也了解到材料化学专业有机融合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化学等学科知识与实验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纳米材料与功能材料设计、制备与表征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综合解决材料规模化,工业化生产中的化工技术问题,为自己以后专业素养的培养确定了方向。
  在这些了解和学习中,我看到了材料化学美好的前景和未来,与材料化学这次阴差阳错的相遇是值得的。在新兴材料十分火热的现在,材料化学必然能在将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也因此坚定了我学习材料化学的信念。
  新奇有趣,令人着迷
  材料化学学习的课程有很多,化工原理、反应工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材料力学、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成型、粉体材料科学与技术、碳材料科学、材料化学等都是主干学科,但最令人感兴趣的还是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课是从大一下学期开始的课程,每次实验前都要设计实验报告,做好试验准备。实验室里的仪器虽然都奇形怪状,却特别有吸引力。“萌萌哒”的洗耳球,“高冷”的滴定管,“膀大腰圆”的烧杯,“沧桑沉郁”的铁架台,“憨厚壮实”的抽气泵……对于学化学的学子们来说,它们都是最好的朋友。
  蔗糖溶液放入旋光仪时的数值变化,用酚酞滴定时的淡红色泽,气相色谱分析时的五彩斑斓……并不会有学习时的枯燥,反而就像在参加一场博览会,各种奇异的变化引人入胜,各种细致用心的操作让人体会成功的快感。因为在实验中的突出表现,在大二的时候我参加了化学实验大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奖项,為将来的保研和更多实验研究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现在已经成为材料化学研究生的自己虽然已经不再经常做化学实验了,但是回想起当时那段整天往实验室跑的日子,依然会感到甚是怀念。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抨击化学专业的文章,但是实际体验告诉我,化学的趣味是要超过其他大多数专业的。不要在网上混乱的评价中迷失了方向,兴趣才是获得学习乐趣的决定性因素。
  放眼未来,实践化学梦想
  在大三之后,我开始准备保研。当时我们的小组对一种材料的改性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于是我们根据实验获得的成果发表了论文还申请了国家专利。当时在学校乃至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更加增强了我们进行实验研究的信心。
  再进行论文写作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化学类专业的前沿动态。当前化学工程的发展基本沿着两条主线进行:一方面,经过归纳、综合,形成了以传递为主的三传一反的学科基础理论;另一方面,随着服务对象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学科基础理论与应用领域的交叉渗透,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和新的科学分支。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出现,化学工程在这些新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同时也不断推动自身理论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孵化出材料化学工程、生物化学工程、资源化学工程、环境化学工程等学科分支,为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而在其中材料化学工程是发展最快的新的增长点之一,成为当代化学工程的热点研究领域。
  大学四年,在材料化学的学习中我收获了太多。而且随着新材料作为热点产业的兴起,我觉得我四年青春的付出不仅没有白费,还获得了加倍的回报。当前国家对于材料化学类专业人才的需要正处于短缺之际,这于我而言,既是一种机会,又是一种挑战。我不会匆匆进入社会去谋求即得的利益,而是会将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材料化学前沿的研究中去。
  从误入材料化学门槛到深爱材料化学,并不只是我自己心态的一种改变,更是材料化学专业本身的魅力使然。新材料的热潮正蔓延至世界的每一个研究角落,感谢材料化学专业,让我也成为这崭新时代浪潮中热情奋斗的一员。
  材料化学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材料科学与化学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且具有开拓型、前瞻性、复合型的高级人才。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主干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
  就业方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光电信息、石油化工、轻工、工程塑料、特种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环保、市政、建筑、消防等领域内行业的质量检验、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其他文献
我如海绵吸水一般,拼命吸取著以前从未正视过的知识点。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想要证明给全世界看,那个曾经失败的人,有一天也能登上耀眼的舞台。  从拿起试卷的那一刻,我的心态开始崩溃了。  作为复读生,需要面对比应届生更多的压力。那个越是想要将自己的努力展现给亲人,越是力不从心的自己,就像是被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任凭如何挣扎,希望的火焰渺小且微弱。  那个不曾放弃的梦  我从来都不相信自己会输,就像是一个
期刊
中考出成绩的时候,我离省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只差了两分。在交钱择校和去普通高中最好的班级这两个选择中,我们家犹豫了很多天。直到择校期限的最后一天,我的母亲力排众议给我交了高昂的择校费。  尽管很多人和她说一些类似于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鸡汤论调,她还是义无反顾。她和我说省重点高中的学习环境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如果不让我去,她会后悔一辈子。  但是我让她失望了,在这个集齐了整个地区的尖
期刊
升入高中时,我因为成绩优异,不仅进了实验班,还免交三年的学费。  我们学校是市里最好的高中,每年都有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照片会一直留在学校的公布栏里,无不显示着一种无上的荣耀,也默默地给予了我们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因而,来到这里的人都十分清楚自己的使命。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为我所在的是实验班,所以班上的同学都非常努力,几近拼命。  刚上高一的时候,同宿舍的同学,晚上
期刊
晨跑完的我夹着一本厚厚的四六级单词集,买了杯热牛奶,气喘吁吁地爬上楼顶准备自习。当目光掠过底下这座摄人魂魄的雾都花园时,思绪不由得飘回到那年的高三。当年那个倔强到令人心疼的姑娘,现在回想起来连自己都心生敬佩!  距高考大约100多天,我们全校进行了一次大联考。但结果出来时,我的心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在那个人才济济的卓越班,我的分数勉强排到了中下游。成绩出来的那个晚上,我整个晚自习都没在状态,前路一片
期刊
时间迅疾如闪电,我也终于迎来了绚烂的高考,这个对于我来说无比重要、却又忐忑的日子。内心有一股力量,不是要打败谁,而是要证明给全世界看,我并非一无是处。  全市联考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成绩从全校100多名下降到快要跌破500名,最主要的是姐姐考了601分,我考了385分。我对自己很失望,对未来很迷茫。高考只有300天左右了,我不想放弃,不想成为老师口中浑浑噩噩的人,不想让父母觉得我已经无药可救了。 
期刊
这三年里,我押上所有赌注,紧握着手里的『痴心妄想』在泥泞中摸爬滚打,只为了那一份最单纯的执念和梦想。  疯狂地复习几个月之后,我凭借着微弱的几分优势险过中考分数线。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天高地厚,只是不可一世地吹嘘着自己有多厉害,别人用三年才考上的高中,我仅仅用了几个月就完成了。升高中的那个暑假,我还曾信誓旦旦地对父母承诺:高中就是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我三年之后一定也会考上好大学。  我知道,那时父母对
期刊
《海蒂和爷爷》   ——德国剧情电影  导演: 阿兰·葛斯彭纳  海蒂自幼失去双亲,由海蒂的姨母黛特照顾。后来由于姨妈要到外地工作,海蒂便去投靠住在阿尔卑斯山上的爷爷。爷爷性情古怪,跟村民不合,长久以来就离群索居,独自住在山区的木屋中。当海蒂来到爷爷家,她的纯真及率直终于融化了爷爷的心。在此海蒂也交到一位新朋友牧童男孩彼得,他们一同徜徉在群山绿野之间,生活悠哉快活。后来海蒂却被迫离开山区,被送到法
期刊
我迫切地联想着内心的渴望,并将它们布满案角的空白。理想的大学,尊敬的前辈,优秀的偶像。桌角被写得密密麻麻,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時每刻被热爱,敦促着我朝着那个方向前行。每回怠惰的劣根性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时,我便盯着这些字眼,于是又翻开一本试卷开始做题。  一腔热忱疯狂而空白,一截渴望步履惶惶。我狂奔,担忧被淹没。  终于,走上了最后的考场。过往的经验是我的背囊,比倦怠更热切的,是我不甘沉沦的心。结
期刊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考试经常考第一名。但这个既定事实在高二上学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每个处于青春期的同学都有过这样的困惑,说不上来是为了什么。总而言之,我堕落了。  上课看小说、下课打游戏的日子持续了一年,恍恍惚惚就到了高三。一个很普通的下午,我从睡梦中醒来,蒙蒙眬眬中我转身去看身边的同学,想跟他们说说话,却没能说出口。因为所有人都在低着头一脸认真地
期刊
90后男孩徐亚冲出生在河南兰考县,他的父亲是位木匠,80年代因做木材生意而富甲一方。后来,被同行骗完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全家顿时陷入了困境。但徐亞冲一直有一个理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家庭的状况。  2008年夏天,徐亚冲初中毕业上高中原本打算去上学,由于家境窘迫,不得不离开学校去外面闯荡。可就在动身的那一刻,一曲《广陵散》美妙的古琴声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响起。那一瞬间,他便有了立即去研究古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