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面对将是21世纪的主人的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但仍全力以赴。现将我对教学中关于培养中学生良好思想素质的一点认识,归纳如下: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思想素质处灵魂地位。”
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作为政治教师,我们都很清楚,我们如何使当代中学生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品德高尚,有理想、有思想、高素质的一代。我们的教育将担负这一重任。我们的教师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角色。任务施与的压力很大,职业本身的要求很高,我们的“想”与“做”都必须是持久的、科学的、并且有发展性。
作为政治教师,首先,我们必须是思想端正,人格健全,品质优秀的人,我们才能真正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我们也才能在各自的三尺讲台前充满信心,潇洒自如;才能真正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新的教育改革又把我们的工作角色要求和工作思维方式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更新和优化。我们心下自许这种改革是高瞻远瞩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它给我们整个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血液,也是我们师生之间的教育学充满了无限生机。我们已认识到这种生机。比如初一新生入学后第一堂政治课,我让学生写一份自我介绍,从性格、爱好、理想梦想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愿望等。及时收回查阅归纳、反馈信息,把典型的,颇具特色的大家共同分享。即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了解,也是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机遇、挑战和向往。教师已不再是蜡烛,它要求我们持续学习,不断创新;教师已不再是园丁,意味着我们与学生同是大地上的花草树木,共同沐浴阳光雨露。我们理应做到心灵沟通,和谐共处。“倡四有、德为先”而作为心灵的发展和德行修为的政治老师更应该博采众长,以身作则。
再次,我们作为教师自身应改变观念,重塑新的思维方式,既然我们的工作要求是一种快乐的劳动,即寓教于乐,而且我们的劳动对象是生命的个体,我们教师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挑战,我们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学校视为自己的学习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努力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得心应手。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借以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素质,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力。作为泱泱中国的教师,更是时不待我,应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道德教育,重视人的培养,使我们每一个孩子回到“人”,回到生活。
要想实现这一未来目标,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首先,无论哪个孩子,个体差异有多大,作为一个真实的生命,我们必须一视同仁,给他以“人”的尊重。充分认识学生个体差异。例如在课堂上主动提问那些有思想但内向的学生,让他把他的智慧之果大家分享,从而培养他“亮”出自己的自信力。老师的目光对每一个孩子都是阳光。他的理想是水手,让他朴实的内心充满水手的滋味好了。若他相当船长,努力培养他的出类拔萃,锻炼他搏击风浪的勇气和意志。我们只须用欣赏的目光看着我们未来的水手、船长。
其次,我们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把学习还给孩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面对“活”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活动起来,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例如初一政治课课后设置的“探究与活动”,让其分组表演活动,预先设计“寻找保持乐观心态的秘诀,找出你周围最快乐的人,分析其快乐秘密,再请教他,把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存入快乐大转盘,最后有一个学生代表归纳所有好的保持乐观心态的秘诀,大家共同分享。老师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向老师发问,于老师交流、探讨,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再次,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理念。
“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都道明一个真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练心理品质和进行品格修养的学习,只有与实践相联系,进行实践检验,并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去,才是我们学习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试想一下,我们现在从事的学习,无不是为着现在和将来的健康的成长,能力的提高,智慧的形成而学习的。让孩子用梦想和激情促进学习行为,逐步获得学习能力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修正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使生命走向成熟、灿烂。
以上几点是我的一点粗浅看法,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思想素质处灵魂地位。”
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作为政治教师,我们都很清楚,我们如何使当代中学生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品德高尚,有理想、有思想、高素质的一代。我们的教育将担负这一重任。我们的教师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角色。任务施与的压力很大,职业本身的要求很高,我们的“想”与“做”都必须是持久的、科学的、并且有发展性。
作为政治教师,首先,我们必须是思想端正,人格健全,品质优秀的人,我们才能真正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我们也才能在各自的三尺讲台前充满信心,潇洒自如;才能真正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新的教育改革又把我们的工作角色要求和工作思维方式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更新和优化。我们心下自许这种改革是高瞻远瞩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它给我们整个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血液,也是我们师生之间的教育学充满了无限生机。我们已认识到这种生机。比如初一新生入学后第一堂政治课,我让学生写一份自我介绍,从性格、爱好、理想梦想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愿望等。及时收回查阅归纳、反馈信息,把典型的,颇具特色的大家共同分享。即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了解,也是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机遇、挑战和向往。教师已不再是蜡烛,它要求我们持续学习,不断创新;教师已不再是园丁,意味着我们与学生同是大地上的花草树木,共同沐浴阳光雨露。我们理应做到心灵沟通,和谐共处。“倡四有、德为先”而作为心灵的发展和德行修为的政治老师更应该博采众长,以身作则。
再次,我们作为教师自身应改变观念,重塑新的思维方式,既然我们的工作要求是一种快乐的劳动,即寓教于乐,而且我们的劳动对象是生命的个体,我们教师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挑战,我们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学校视为自己的学习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努力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得心应手。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借以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素质,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力。作为泱泱中国的教师,更是时不待我,应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道德教育,重视人的培养,使我们每一个孩子回到“人”,回到生活。
要想实现这一未来目标,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首先,无论哪个孩子,个体差异有多大,作为一个真实的生命,我们必须一视同仁,给他以“人”的尊重。充分认识学生个体差异。例如在课堂上主动提问那些有思想但内向的学生,让他把他的智慧之果大家分享,从而培养他“亮”出自己的自信力。老师的目光对每一个孩子都是阳光。他的理想是水手,让他朴实的内心充满水手的滋味好了。若他相当船长,努力培养他的出类拔萃,锻炼他搏击风浪的勇气和意志。我们只须用欣赏的目光看着我们未来的水手、船长。
其次,我们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把学习还给孩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面对“活”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活动起来,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例如初一政治课课后设置的“探究与活动”,让其分组表演活动,预先设计“寻找保持乐观心态的秘诀,找出你周围最快乐的人,分析其快乐秘密,再请教他,把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存入快乐大转盘,最后有一个学生代表归纳所有好的保持乐观心态的秘诀,大家共同分享。老师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向老师发问,于老师交流、探讨,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再次,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理念。
“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都道明一个真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练心理品质和进行品格修养的学习,只有与实践相联系,进行实践检验,并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去,才是我们学习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试想一下,我们现在从事的学习,无不是为着现在和将来的健康的成长,能力的提高,智慧的形成而学习的。让孩子用梦想和激情促进学习行为,逐步获得学习能力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修正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使生命走向成熟、灿烂。
以上几点是我的一点粗浅看法,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