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去延安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f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政府胡宗南部大举进攻延安,中共中央被迫做战略转移,于3月18日撤出延安。几个月后,蒋介石决定飞到延安,去看看毛泽东在延安居住的窑洞。
  国民党军的最高统帅以占领者的姿态进入共产党人的“巢穴”,这一件事在国民党方面看来极具象征意义。接到蒋介石去延安的指令后,胡宗南立即忙碌起来。飞机在西安与延安之间往来多次,洋瓷脸盆、澡盆、马桶、沙发、钢丝床、山珍海味、西餐用具以及厨师等一应俱全地被运抵贫瘠的延安。
  1947年8月7日上午,蒋介石乘坐的“美龄号”专机飞抵延安机场。蒋介石被安排住进延安最好的边区外交宾馆里。在进入延安城门时,摄影师拍下了蒋介石一行的脚步。
  当时,彭德怀部对榆林的攻击,令蒋介石深感不安。到达延安的当天下午,蒋介石就亲自主持召开了旅长以上军官会议,专门研究出兵增援榆林的问题。晚上,蒋介石单独与胡宗南再次研究了榆林作战问题。当胡宗南说“此次共军打榆林的真正意图,也许是准备在米脂以北伏击我增援部队时”,蒋介石说,今后陕北作战,不必再强调稳扎稳打了,要用急进猛打的战法,弥补以前与共军作战显露出的缺陷。蒋介石特别强调,迂回增援的整编三十六师不但要隐蔽,而且行动要快,要出乎共军的意料。蒋介石告诫胡宗南:“陕北为主要战场,为匪之首脑所在,如不肃清,后患无穷。本令7月底肃清,现延长一个月,8月底定须肃清。”
  第二天一大早,蒋介石带着一群随从开始在延安城里转悠。在枣园,蒋介石终于看见了毛泽东曾经住过的那间窑洞,与当地农民住的窑洞没有任何区别——门窗是用没有油漆过的陈旧的木头做的,窑洞内墙皮剥落,靠窗的那张榆木桌子的桌面坑洼不平,简陋的床也是榆木钉起来的。院子里有棵树,树下有个石凳,还有一架纺线的纺车。随从告诉他,这间窑洞的旁边和下面,是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等人的窑洞,这些窑洞无论外观还是内部陈设都是一样的。
  尽管从1927年国共决裂开始,蒋介石就知道共产党人已被逼进了山林和乡村,特别是1934年,国民党军通过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占领了共产党人的首府江西瑞金,迫使他们来到西部人烟稀少的地带之后,毛泽东与他的部队身处绝境的情报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可是,此时此刻面对破败的延安小城和这些近乎原始的窑洞,蒋介石还是十分震惊。他无法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仍能保持着旺盛的斗志。
  蒋介石回到边区外交宾馆,审定了胡宗南送来的作战计划后,8月8日就离开了这个让他心绪不宁的地方。这是蒋介石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延安。
其他文献
<正>世界上第一台VCD机诞生在中国,短短几年就风靡大江南北,步入寻常百姓家。但是,暴利的趋动,使我国VCD机生产过分膨胀,目前生产能力已严重过剩。1997年6月份,爱多VCD率先对
胜任模型主要是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以及市场经济日益加剧的基础上,经过理论与艰苦的实践得出的,目前已经成为指导人力资源开发与实践的重要理论。文章从胜任力模型概述入手,重点论述了金融从业人员胜任力的研究现状、胜任力的研究方法以及展望。  进程的推进促使国际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金融业领域正经历着新一轮的深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金融人士开始探索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在下去,为此胜任力模型应运而生
人们早已认识糖尿病(DM)及糖耐量低减(IGT)的发病与许多风险因子密切相关,希望从中发现IGT或早期DM.然而一些新病人由于症状不明显而未被发现[1],延误就医,待确诊为DM后已有
湖南省卫生厅推出的全省十大惠民措施当中,第一条新农合"起付线以外全报销"模式,便是由蓝山县首创,因此称之为"蓝山模式"。2011年,蓝山在乡镇卫生院成功推行了"10+100"新农合补偿模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淡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4位。按全国13亿人口计算,人均不到22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随着天然气工业的不断发展,天然气短缺的局面已经改变。天然气销售市场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此必须认真加以对待。要在营销策略上作出必要的、改革性的调整,以适应天然气
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阻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在探究产生文化冲突的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石油天然气钻井勘探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因其发生在远离城镇的乡村野外,对其治理和研究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在我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工业污染所造成的危害越来
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石油工业有了长足发展。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石油工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进入世界石油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性。而国际石油工业的发展实践,又反复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