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思维才是逆向思维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向思维就是反着做那样简单么?人们都看涨,市场就会立刻下跌?
  如果不想让孩子听你在说些什么,就装着正对他们说(科弗特谈话法则);如果你顺当地找到停车的地方,那你就会找不着你的车(韦伯法则);车越破开得越疯(贾斯特交通行为法则)……许多悖论性的心理法则似乎都在间接地证明逆向思维的存在。
  这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所遇但不见得处处有效的逆向思维法,在投资中却时常管用。当人们习惯于正向思维,尤其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时,逆向思维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帮我们出奇制胜。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芒格、邓普顿这些成功的投资大家都是这个思维理论的倡导者。巴菲特那句:“在市场贪婪的时候需要恐惧,在市场恐惧的时候需要贪婪”,可以说是关于逆向投资最精湛的提示。
  那么,逆向思维就是反着做那样简单么?人们都看涨,市场就会立刻下跌?人们都看空,就一定是抄底时机吗?假若该看多时“逆向”看空,而该看空时“逆向”看多,付出的代价是昂贵和深刻的。
  反弹琵琶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人弃我取,人取我弃”,逆向推理能使投资人更清晰地看懂市场“异常”的行为,也能够更好地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消除“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视觉盲区。
  曾六次担任美国总统顾问的华尔街传奇人物伯纳德·巴鲁克据说就是采用这个方法的直接受益者。1920年代后期,正值华尔街股市极度疯狂之时,有一天,走在大街上的巴鲁克停下来等待擦皮鞋时发现,尽管擦皮鞋的小男孩手忙脚乱,却仍饶有兴趣地与周围的人聊股票市场赚钱的秘诀。巴鲁克回到办公室就把股票抛售一空,从而在那场全球股市大崩溃中躲过了灭顶之灾。类似的故事传到中国演绎出多个版本,只不过擦鞋男孩换成了证券交易所门口卖报纸的老大娘一类。不管故事怎样叙述,都在说明逆向思维与从众心理是相对应的。在股市中,当少数人看多时,市场还不会发生质变;当发展到多数人都看多时,市场就发生质变了。巴鲁克主张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当人们都为股市欢呼时,你就得果断卖出,别管它还会不会继续涨;当股票便宜到没人想要的时候,你应该敢于买进。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向思维,与巴菲特的“贪婪与恐惧”、邓普顿的“行情在绝望中诞生、希望中毁灭”如出一辙。
  小心走了调
  简单理解逆向思维,就是要“反弹琵琶”,在大多数投资者蜂拥入市的时候,要提高警惕。从理论上说,如果股市中大部分的买盘力量都释放了,那么此时就容易进入大跌状态。但关键是如何量化市场买入力量,究竟有多少买入力量已经释放,还剩下多少买人力量在观望?如果无法量化这些指标,又如何与大众唱反调呢?
  早些年,股市市场规模有限,且电脑交易量很少,大家都需要到交易所看大盘,这时候诸如“自行车见底法”(即只需看交易所门前自行车的数量就可知道交易的火爆与冷清)直观且有效。但如今市场规模之大,且大多是通过网上交易,再没有及时的大量的交易数据,此类所谓的“逆向选择”就很难实现了。就算周边朋友再多,在这个大市场中也只是一撮小众而已。
  也就是说,什么是正、什么是逆,这个首先要分清。你怎么知道你想的就是少数人的思维,可能那时大家都觉得其他人在随大流,殊不知在自作聪明。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局势一定会如何,很可能我们看到的只是全局很小的一部分。不要认为把事情反过来看,得出的结论就是逆向思维。很多人过于自信自以为懂得“逆向思维操作”的方式,在大家都买股的时候选择卖出,在大家都卖出的时候选择买入,认为追求所谓的“反大众走势”就能够赚钱,却发现这种思维方式并非如同兵法中的奇谋,不是每时每刻都灵的。实际上,逆向思维并不是简单的“相反理论”,你可以逆向思考,但不能逆市而为,在趋势走坏时,不看行情、不理预期,只盯着自己感觉好的个股,企图抄底,可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逆向思维关键是怎么用,何时用。它同样需要尊重市场的客观规律,而且要在对于常规的正向思维方式有了正确理解后才能够使用,最好是有了一定经验和基础后再使用。因为逆向甚至比正向要求更高。索罗斯在这方面有过人之处。炒股选择最好的公司很好理解,若选“差”的,这就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而索罗斯就是通过选“差”获得了高额回报。他认为,要关注一些行业中最差的公司,由于这类公司负债率高、经营不善,股价通常较低,一旦业绩出现好转,会吸引市场资金的参与,容易获取超额收益。利用这种方法,索罗斯在银行和武器装备板块都获取了较好的收益。索罗斯不是想当然,1972年,银行业信誉非常差,很少有人买银行股。索罗斯发现从高等学府毕业的专业人才正成为新一代的银行家,他们正着手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银行盈利开始逐步上升,于是果断地大量介入银行股票。一段时间后,银行股票开始大幅上涨,索罗斯获得了50%的利润。显然,技巧、知识是不可或缺的,这需要对实战技巧长期学习积累和沉淀。否则,违背市场的意愿,明明是烂摊子的公司偏偏看好,只会错误百出。
其他文献
一张关于裁员的文件截图,在2011年的冬至日这天让恒大的员工都吓了一跳。  2011年12月21日晚上10点多,在天涯论坛上出现了一篇关于恒大裁员的帖子,且附上了疑似内部文件的Word版截图,之后被转到微博上并迅速传开。  这份名为“关于实施人员优胜劣汰计划的通知”的网传文件截图中显示,恒大将会分三次进行裁员,在12月31日之前裁员8%至10%,到2012月3月1日之前重新整编,预计将比旧有人员缩
期刊
在他看来从事这个行业正是顺应了他的一种职业天分。  从个人爱好角度,樊灵不喜欢逛服装店,对服饰搭配也没有太多心得,但只要给他一件运动服,他几乎能把品牌、成本价、市场价报得八九不离十,甚至还会告诉你这种款式会卖得好不好。  六年前,由于百丽集团运动品牌部正在扩大经销业务,他开始接触阿迪达斯的货品采买工作。除了人们通常理解的,采买就是每一季“跑订货会、看款式、下订单”之外,他的工作职责还包括在平时向各
期刊
2011年5月16日,国内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王功权,在国内最具投资价值的互联网项目新浪微博上宣布和喜欢的人私奔。这使他超越了自己所在的VC圈子,成为了一个更为大众化的事件。如今,王功权的新浪微博有超过100万的粉丝,你很难想象那些本应该低调甚至略显神秘的风险投资合伙人会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即使在风险投资行业更为成熟的美国,VC依然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圈子。  但对于王功权所在的鼎晖创投的投资人(LP)
期刊
年度十问,我们分为两部分,这里是读者问我们。其中的问题来自于《第一财经周刊》的微博。  小水晶问:  听说你们采编队伍中靓女较多,真的么?帅哥呢?  这要看跟谁比。跟TVB就不能比,跟新闻战线,还可以。帅哥招得特别少,因为招人的都是男的。有时候,劣币驱逐良币,你懂的。  清心寡欲Key问:  在传统媒体业饱受挑战和压迫的时代,纸质媒体的出路究竟在哪?  出路应该就是先把产品做好了吧。  油渣子问:
期刊
《电影促进法》征求意见稿体现了太多政府主导的意味,限制大于促进。  艺术不是装出来的,也不大可能是促进出来的。《电影促进法》,首个针对单一产业的立法即将出台。国务院法制办刚刚对外发布了征求意见稿。这份草案如预料一样引起诸多争议。  它的内容有一些值得称赞的地方,比如,放低了电影产业准入门槛,激励私人企业、个体工商从事电影活动;并且以财税金融制度扶持产业发展,部分电影制作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还专门拟定
期刊
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商业还真是不怎么 样。  任何一个对商业事件感兴趣的人都会对今年发生的两个事件感到不安:在未获得董事会正式授权的情况下,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将支付宝的控制权转移至自己控制的一家公司;然后是在美国上市的多家中国概念股陷入造假风波,牵涉其中的甚至有分众传媒这样的有影响力的公司。  这两个事件牵涉其中的都是中国私有经济最优秀的那一个群体:它们一般是靠自己的聪明智慧发现好的机会,有创业
期刊
我们通过邮件向80位资深读者发放了这次调查问卷,又通过微博扩散了问题。他们的意见代表他们自己,我们也想通过这里把问题再抛给更多的读者,按这些问题回答也可,随意发挥也可。  爱读者,爱来信,更爱回答读者来信,我是富大人,联系邮箱:fuqiaolin@yicai.com。  最希望见到哪位名人出现在十问栏目里?  汤唯、涛哥、巴菲特、理查德·布兰森、蔡澜、章诒和、吴奇隆、柳井正、王菲、吴宗宪、严歌苓、
期刊
也是从此之后,在长达400年的漫长时间里,中国成为一个与“世界公转”无关的、“自转”的帝国。  朱元璋,乞丐出身,当上皇帝是在1368年。此前的200多年,汉人受尽了外族的压迫和侵略,先是南宋偏安百余年,再是蒙古人统治98年。所以,当上皇帝后,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让国家稳定下来。  在物理学上,一个物体要达到“稳定”的状态,有两种实现途径,一是在动态中实现,一是在静态中实现。朱先生向往的是第二种状
期刊
欧美传统市场正遭受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而亚洲等新兴市场上的富人阶层却在迅速壮大,一向保守的欧美私人银行业务亦开始向新兴市场开拓领地。近日,瑞士宝盛银行亚洲区首席执行官缪康宏博士(Dr.Thomas Meier)与《第一财经周刊》实习记者沈从乐分享了他对全球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趋势的看法。  C=CBNweekly  M=Thomas Meier  C: 私人银行业务在新兴市场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M
期刊
唱衰世界经济的观点在今年看来特别流行。忘掉那句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吧,全球三大主要经济体遇到的问题是一致的,那便是缺乏流动性(缺钱)。  8月14日,世界最主要的评级机构之一标普下调了美国的国债评级。如果往回追溯的话,这是此前美国执行的两次向市场注入钱的计划产生的副作用,这提高了美国的债务水平,而因为政府的盈利能力没有达到预期(也就是缺钱),他们只能靠发行新的债务去填补旧的债务,这些导致了美国债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