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远去 风范长存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才新,当年重庆市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中国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
  对于电,他有着比别人更为深刻的认识;
  他热爱科学,治学严谨,将一生献给了高电压事业,并在该领域做出了卓越成就;
  他推进了外绝缘放电理论的发展,曾被国际大电网会议专家工作组作为制定标准的技术支持和国内标准引用,并为西电东送和电力重大装备研制、电网建设及安全运行做出过重大贡献;
  他还是个言传身教的严师慈父和充满大爱的民生关注者……
  2011年11月25日,带着对科学、对人间、对学生不舍的爱,孙才新不幸离世,享年67岁。他的逝世,是中国科技界、教育界、电力领域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评价孙才新同志:“一代英才、不幸病逝;大师风范、长存千古”。
  与电结缘
  一生献给高电压事业
  出身农村的孙才新自幼便感受到农民因为用不上电,给生产、生活带来落后和贫困。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就立下志愿:一定要在电力领域中做出一番成就,用知识驾驭电,为国家城市乡村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1969年,孙才新从重庆大学电机系毕业后留校任教。那时的他可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越艰苦的工作越是争着做;实验室的焊工活儿亲历亲为;绝缘子实验,他一天能做50个,是别人的两倍……
  在有限的人生岁月里,孙才新以对科学无尽的爱,成为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仅59岁,是重庆市当时最年轻的院士。
  “我们都说孙院士是累死的,他现在终于可以休息了。”他的学生、重庆大学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唐炬教授说。
  由于我国国土的2/3属于高海拔地区,而我国可以开发的水电和煤电资源大约有70%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同时,由空气污染而导致的酸雨区已达国土面积的1/3以上,因此我们的电网系统长期处于高海拔、覆冰、酸雨(雾)等各种综合复杂环境中。为研究高海拔、污秽、覆冰(雪)、酸雨(雾)等复杂环境中,高压和超特高压输电的外绝缘特性及放电机理、绝缘配合原则及防止事故的技术措施,孙才新常带队到贵州的高海拔山区,采集一手数据。
  “冰雪灾害一般都在春节前后,大家都往家赶,孙院士却和我们奔赴现场。”孙才新的学生、重庆大学教授蒋兴良记忆犹新,“刺骨的寒风有时吹得你站都站不稳,天气潮湿得穿在外面的衣服一挤都是水,晚上的风声让你无法入睡……”
  这样的环境,一度成为孙才新研究工作的常态。但正是深入一线、严肃求实的科学态度,使他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特别是在高电压绝缘和故障诊断技术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的系统成果推进了外绝缘放电理论的发展,被国际大电网会议专家工作组引用为制定标准的技术支持和国内标准引用,并被西电东送等许多重点工程的设计及运行采用,效益显著。由于绝缘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电网能否正常运作,所以解决这一问题是实现西电东送的南(黔和滇的水、煤电送两广)、中(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华东)、北(黄河上游水电和陕、晋、蒙的煤电送华北)通道和以三峡电网为中心的全国联网建设的关键之一,而这也是我们普通百姓都能从中受益的技术。
  自力更生,
  以学养学刻苦攻关
  很少有人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日后被誉为“中国电气工程领军人物”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才新,曾与学生一起用“板板车”捡设备,建起了国内第一个人工模拟气候电气实验室。
  1980年,国家开始西电东送战略,急需高电压工程人才,重庆大学响应国家号召,白手起家创办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孙才新受命组建实验室,专门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对输电线路的影响。但重庆大学创办该专业比其他高校晚了30年,高压电实验设备庞大而昂贵,学校最初投入15万元,还不够买一套25万伏的交流电试验设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在困境面前,孙才新决定变被动为主动,他带领一批学术骨干,主动外出推销技术、无偿进行技术咨询、寻找合作企业,将拉来的钱再投入实验室,然后研究出更好的技术,再找企业合作,如此循环,艰难地进行着科研之路。
  “没有基本的实验条件,怎么教学?”孙才新找到有关部门、厂家,提出用即将退役的设备或质量稍次的元件组装设备,同时答应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优先输送作为回报。据学生回忆,当年孙老师和学生找了两架‘板板车’顶着烈日,步行两个小时,去电力公司拉废弃的高压设备、调压器,甚至还有丢弃的钢材,全部捡回来,废物利用。仅仅几个月后,实验室搭建起来了,三位老师、两位研究生兴奋地开始了科研。
  为解决同学们需长途爬涉做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电网绝缘效果测试实验的困难,孙才新倡导创建了多个多功能人工气候实验室(该实验室可以模拟强紫外线、沙尘天气、高海拔(9000米以上)、酸雨雾等各种复杂气候),并在云南、贵州二台山、六盘水等高海拔地区建立试验站,对在各种综合复杂环境中电网的绝缘特性等性能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之后,一台达到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指标的150kV/6A交流污秽实验电源就这样诞生了,毕业学生则按约优先选派到了有产、学、研合作的企业。
  后来,许多实验设备都这样走进重庆大学,再后来,他们系统总结了关于“产、学、研结合提高高电压专业办学水平”的教学探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耕耘,孙才新和他带领的团队不懈努力和忘我工作,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已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所在的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实验室也成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了葛洲坝—上海、贵州—广东等500kV输电线路,以及青藏电气化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电气外绝缘研究,并承担完成了国家重大技术攻关子课题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8项,获得了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信息产业重大发明奖,为西电东送和电力重大装备研制、电网建设及安全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重庆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的创办者及学术带头人,孙才新院士在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培养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科研队伍,建成了人才培养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有特色的实验室,为此,孙才新院士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全心全意,
  一心为公甘为人梯
  如今的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添置设备等重要开支,大部分是实验室团队从各项科研课题经费节余中,一点一滴“抠出来”的。这些年,孙才新带领下的实验室经过科研攻关、辛苦经营,先后节余了4000多万元课题费,有人悄悄向孙才新建议:“你们如果把这些科研节余经费分了,那个个就都成百万富翁了。”面对这些“好心人”,孙才新总是一笑了之,孙才新院士没有把这些经费用来发奖金,而是用来更好地建设实验室。
  可经济困难的时候,有些同志不免有抱怨。孙院士就会劝诫,“我们这帮人,从来没有想过发财。只有把实验室这个‘饭碗’做好了,我们才能吃‘饱饭’,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为人梯,是一个共产党员学科带头人必备的品德。作为一名有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孙才新永远坚持着自己的党性。
  在学生眼中,孙才新是良师更是益友,是严师也是慈父。每次见到学生,即使住院期间,孙才新常问的一句话都是:“进展如何?”
  一篇博士论文递交上来,看完后他将学生叫到跟前:“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严厉的训斥后,他又悄悄写了张纸条:“博士论文只有一篇,因此,应静心修改,不宜操之过急,以免造成评阅人对你终身的不良印象。”当孙才新得知这位博士的妻子带着三个月的小孩到学校和丈夫团聚,因条件艰苦孩子缺少吃的时,他就每天把学校配发给他的一瓶牛奶给孩子补充营养。这位受到严苛批评的学生蒋兴良,现已成为在高电压与外绝缘技术领域特别是防覆冰方面在国际上都知名的专家,那张纸条被他珍藏至今。
  孙才新的弟子陈伟根老家在江浙一带,本科在重庆大学就读。孙才新在他快毕业的那年冬天,曾三次光顾重大7舍305寝室,劝他留下来读研究生。也正是在孙老师的劝说鼓励下,陈伟根最终决定放弃回老家发展,就读本校研究生并最终留校,在孙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陈伟根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很早就评上了教授、博导,当上了长江学者,成为在电气工程领域卓有成就的优秀青年学者。陈伟根说:“他和孙老师已超越了师生关系,孙老师比父亲还亲,他不仅是好老师,更是好家长,知道怎样培养人,教育人。”
  因为严谨的治学精神、大爱的宽容情怀、创新的科学思维,孙才新培养出获硕士、博士学位和博士后出站人才102人,其中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8年他获得第四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2008年,孙才新被诊断为肺癌晚期。与病魔斗争3年多时间来,他从未停止工作。“他在工作上非常拼命!”重庆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德敏说,“这样的一位老师、专家值得每个重大人尊敬和怀念。重大师生会想念他,更会铭记他的教导,以他为榜样,在科学研究道路上不断前进。”
  心怀大爱,电气工程专家的民生情怀
  看似遥不可及的高电压和电气工程,实际上孙才新院士的许多科研科技发明已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其研究越来越多地进入民生领域。
  日常所见的变电器或大型高压器每年消耗大量矿物绝缘油,这种油通常从石油提取,孙才新觉得不环保。大概从2000年左右开始,他带领弟子们经过研究,开展了潲水油的环保利用,就是从中提炼出可供变压器油,可以减少对石油的消耗,为国家节约能源。但是,因为潲水油回收要接受严格的国家监管,在这项研究开展四五年后,孙才新院士为减轻弟子们收取潲水的负担,决定改用植物油来提取变压器油,不久这项研究很快取得进展,同时具备了推广应用的价值。现在,河南省的一些小变压器,已用上这种油。
  孙才新院士还十分关注癌症的治疗,一直致力于研究将高电压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相结合的技术应用。孙院士率领的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目前癌症治疗中采用的直流法不能彻底清除癌细胞,要想达到治疗的效果,必须对这种方法进行改进。
  高电压陡脉冲能否不损伤人体又将癌细胞彻底杀死,让患者不受化疗、放疗之苦?1988年左右,孙才新开始与重医附二院妇产科合作,分析了大量实验数据后,研究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高剂量、持续陡脉冲使癌细胞不可逆变化,用电流击穿将癌细胞彻底杀死”的新思路,并设计出了实验机器模型。该新思路的论文在国际权威专业学报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和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治疗对人体健康组织伤害要小一些。在孙才新的带领下,重医大附院在人体临床之前,已经完成对部分患子宫癌、乳腺癌大白鼠的动物实验,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仍在继续实验。据悉,该项研究在治疗宫颈癌、皮肤癌等表皮肿瘤,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当时该治疗技术,正准备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申报,进行人体临床实验。可惜的是,在这个时候,孙才新教授,恰恰是因为肺癌,去世了。
  作为重庆市科协副主席,孙才新爱科学、爱孩子,曾担任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首席科学顾问、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委会主任,参加评审15次以上。近三年虽重病在身,但对科协工作从不推辞。
  如今这位中国高电压领域的灵魂人物走了,但在很多人心中,充满大爱的孙老师,一直就不曾离开,他的精神将一直温暖和激励我们,一路前行。
  资料来源:《重庆时报》,《孙才新,一个生活在重庆的泰斗级大师走了》,作者刘占良;《重庆日报》,《中国电气工程领军人 孙才新院士病逝》,作者杨帆 张亦筑 徐媛;《科学时报》,《孙才新:大爱一生》,作者杨清波。
其他文献
每年三月,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值得欢庆的。  在这个月份里,大自然张开双臂迎来一年中最生机盎然的时刻——春天;而我们则为全国两会的召开欢欣鼓舞。如同这个春天一样,全国两会总能带给社会各界无限希望。  今年的两会也不例外,它承载了13亿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而且,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政协依法履职的第一年,人们对于新的领导集
期刊
在电力建设一线,几乎都是野外施工,这里有的,只是偏远闭塞、尘土飞扬的工地;日复一日、辛苦无趣的劳作,电力建设一线差不多就是一个“男性世界”。可在云南的50多个电网建设工地,却一直闪亮着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不仅活跃了工地现场的氛围,用自己的默默奉献,充分展示了女员工的青春风采,为电力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她是云南省五一巾帼标兵、“鲁班奖”工程的塑造者,“云电送粤”通道建设功臣、高级工程师,云南送变电公
期刊
鲁能体育实现奥运乒乓金牌大满贯  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鲁能乒乓球员张继科、李晓霞作为中国乒乓球队主力队员,分别夺得男女单打和团体冠军,喜获4金,实现了鲁能体育奥运乒乓金牌“大满贯”。鲁能乒乓球俱乐部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培养出奥运冠军的职业俱乐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妇联、国家电网公司分别对张继科、李晓霞及俱乐部相关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山东省政府为鲁能乒乓球俱
期刊
她,是全国第一家“中国一流管理的省级电力公司”,连续多年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创一流同业对标综合标杆单位。  她,继2011年荣获山东百强企业第一名后,2012年以16644642万元营业收入再次位居齐鲁大地百强榜首,助力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她,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是多年来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强企”等一系列人才战略的丰硕成果。  她,2012年在国家电网公司竞赛调考中
期刊
国务院重组国家能源局  3月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表明,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启动,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现在的国家能源局、电监会的职责将进行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不再保留电监会,新的国家能源局继续由发改委管理。(人民日报)  
期刊
新时期切实加强和改进员工培训工作,对于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人才强企”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安徽省电力公司系统坚持以员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岗位培训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员工素质整体提升为目标,大力开展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能力培训、专项人才培训和生产人员岗位动态培训;抓重点、分层次;抓理论、重技能的全方位、广角度的全员培训工作,使得供电企业员工素质,特别是生产技能人员的履职
期刊
本书集纳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央企“走出去”等当今我国能源领域最重要的13个热点话题,邀请相关领域权威人士以撰文方式参与交流和探讨,可谓是对我国能源领域政策与产业发展的一次全景扫描,也是一场为关心我国能源发展的读者提供的思想盛宴。从这本书里,读者不仅能了解2012年我国能源行业发生的若干重大事件,还能看到我国能源经济的未来走向。
期刊
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学科源于原电力部部属高校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设置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学科(1996年-2000年),湖北省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现有专职教师78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1人,副教授33人,博士26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3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期刊
三峡大学位于世界水电之都、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这里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电工程、有宏伟壮丽的葛洲坝水电枢纽工程以及湖北省最大的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地方水电、旅游建设如火如荼,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中医药资源和特有的生态环境资源丰富,为开展教学、科研,发展特色学科专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学校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水电特色鲜明、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湖北省“十五”
期刊
对他和他的分布式能源事业早有耳闻。  他是令人多有猜测的高干子弟,未曾得到过父辈的荫蔽,却血脉传承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理想情怀;  在中国,他最早提出“智慧能源”理念,这在业界学者看来具有高屋建瓴的前瞻性与先驱性,但也有更多人将之视为不可实现的“乌邦托”……  而他始终不计代价的苦苦坚守,以开创者的胸襟与胆识多方奔走呼吁;  哪怕在现实诸多体制困局牵绊下走的头破血流,也要以“星星之火”的决心与行动,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