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后护理

来源 :医学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ia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颈、腰椎间盘各组成部分(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侧)方或椎管内,从而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和脊髓等受到刺激或压迫,产生颈、肩、腰腿痛,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我科开展的胶原酶溶盘治疗术对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配合该疗法的开展,针对其特点,我们实施了规范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溶盘术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18~73岁,平均51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6个月。其中表现为腰痛或下肢疼痛麻木者35例,均经药物治疗无效,另有30例进行反复局部封闭治疗。全部经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5例做过MRI。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常规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乙肝二对半,血糖及心电图等。保证充分睡眠时间。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相关情况,签字同意后方可操作。
  2.1.2 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及家属思想状况并对患者进行评估。据文献报道,手术患者术前夜焦虑和恐惧得分最高[1]。我们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同时为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告诉他们溶盘术治疗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危险及治疗效果的可能性(显效、无效、甚至加重等);讲明手术方法,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卧位期间可能发生尿潴留及解除方法。让他们清楚地了解疾病的诊治过程,以消除紧张、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最佳生理、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2.1.3 向患者讲解术前练习床上卧位、卧位排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指导练习床上卧位、卧位排尿,请有经验的术后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意识到其重要性,并请陪护督促训练,以适应卧位和卧位排尿,练习床上大小便,以利术后观察效果。
  2.1.4 指导饮食
  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粗纤维、易消化食物,防止便秘。
  2.2 术后护理
  2.2.1 返回病房指导
  患者返回病房从平车搬运至床上时,注意保护患者的体位,头下可枕软枕,保持仰卧位6h,双臂自然放置,以舒适为宜。
  病人应卧硬板床,床铺要干燥、平整、舒适,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术后患者绝对卧床72h,每2h翻身一次,翻身时由2名护士用翻身板给予轴位翻身,使患者胸、腰、臀一起翻转以保持脊柱稳定状态,避免旋转,不宜自行强力扭转翻身。
  2.2.2 不良反应
  胶原酶是一种异体蛋白生物制剂,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多为轻微皮肤过敏反应、低热等,也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可能,故注射胶原酶后1h内加强巡视,首先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发生,一旦出现应给予对症处理,原则上与其他药物过敏相同,因为胶原酶本身没有特异性的拮抗药物,同时也无法进行术前过敏试验。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便及时发现过敏性休克的早期征象,及时处理。
  2.2.3 尿潴留和肠麻痹
  偶见于盘内注射后的患者,可能因椎间盘内压力增高后椎管内窦神经受到刺激,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3]。出现症状后给予热敷、诱导、必要时导尿。
  2.2.4 疼痛
  术后疼痛加重的患者,给予安慰,耐心说明这是一种正常反应,术后会逐渐缓解,让其放心、安心休息或遵医嘱给予甘露醇等止痛治疗。
  2.3 术后康复护理
  指导患者做腰肌的锻炼:①挺胸(3天后):患者仰卧,以双肘支起胸部,使背部悬空;②5点支撑法(1周后开始):患者仰卧,下肢屈膝屈髋,双足放置在床上,双肘支撑体侧,用头、双肘、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离床;③3点支撑法(2~3周开始):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及足部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后伸;④背伸法(“小燕飞”5~6周后开始):患者俯卧,抬起头,胸部离开床面,双上肢向背后伸,双膝伸直,从床上抬起双腿。即身体的两头翘起,双肩后伸,腹部为支点,形如小燕子;⑤锻炼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决定。锻炼的幅度及次数应逐渐增加,在患者不疲、劳无痛苦的情况下进行。
  2.4 出院指导
  ①保持愉悦心情,有利于康复;②加强营养,增加机体的抵抗力;③环境清洁、舒适,空气新鲜;④卧硬板床休息,减少腰部疲劳;⑤继续腰背肌锻炼;⑥ 6个月内不可提重物,不可急弯腰。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介绍5例在内窥镜辅助下双侧下颌骨截骨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术前访视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将患者置于固定的手术间,摆好手术体位,铺巾消毒,暴露手术野,导入内镜切除多于的下颌角和咬肌,冲洗手术区并止血,缝合切口,加压包扎。结果:此5例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手术。  关键词内窥镜;截骨术;手术配合    应用内窥镜辅助技术治疗以下手术适应症:①下颌角明显肥大,外翻,“国字脸”或“梯形脸”。②下
期刊
摘 要颈椎病从词义看应是泛指颈段脊住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颈椎病;X线诊断;探讨    1 资料来源    我中心慢病科4年来,110例,男51例,女59例。最小20岁,最大70岁。45~60岁65例,占59.09%,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投照方法采用
期刊
压疮是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软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是临床上组常见的问题之一,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尤以老年人发生率最高。    1 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     1.1外源性因素   力学因素:包括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其中持续性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首要因素。  理化因素:汗液、尿液、粪便、伤口渗液及引流液的浸渍、刺激,导致皮
期刊
手汗症是交感神经兴奋异常升高导致手部极易出汗的综合症,患者平时手掌容易出汗,情绪紧张或体温略升高则更是汗流成滴,给患者的工作或学习带来极大困扰。上肢汗腺的分泌主要由胸3-4交感神经节支配,手术离断交感神经节后其兴奋性降低,使汗液分泌减少,从而改变掌温。掌温是胸腔镜胸交感神经离断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掌温监测在手术中作为常规监测手段而广泛应用。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本院为15例手
期刊
摘 要龋齿是口腔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儿童乳牙龋患发生率很高,到9岁可达87%,以后因乳牙脱落即无乳牙龋可言。恒牙龋在儿童6岁时患龋率已达22%,以后逐年上升,最高时在15~17岁,可达68%左右。因此,防龋工作是青少年中的一项繁重任务。其防治的重要性并不被大多数人了解,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对龋齿的防治工作作一浅要分析。  关键词龋齿;预防;治疗    1 临床表现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
期刊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thermalablation, RFA)是近年兴起的治疗肝脏肿瘤的有效手段。随着设备的更新、技术的提高和临床积累, PRFA已显示出微创、有效、简捷、实用、可重复等突出特色,作为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脏恶性肿瘤的新手段,在国内外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应用经皮射频技术(percutaneousradiofrequencythermalablation,PRF
期刊
断指再植是将完全或不完全离断的指体,在光学放大镜的助视下,将离断的血管重新吻合。彻底清创后,做骨、神经肌腱及皮肤的整复术,加之术后各方面的综合治疗,以恢复其一定功能的精细手术。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断指再植术成功率越来越高。    1 致伤病因    1.1 切割伤  因锐利的刀具造成的切割性离断,常见的有切纸机、家用菜刀、斧头。这类断指的特点:断面整齐,污染较轻,再植后功能恢复最为满
期刊
我科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行气管切开术67例,发生各种并发症12例,现就其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36例,女31例,年龄19~82岁,平均42.5岁,其中严重的颅脑外伤21例、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1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3例,呼吸肌麻痹6例,颈部外伤5例,大面积烧伤2例。气管切开于入院后2h~l0d进行;呼吸机使用时间2~28d;气管套管留置时间5
期刊
人工气道开放手术是神经外科昏迷病人常用的一项手术,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呼吸道与外界环境相通,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呼吸道的畅通无阻,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护士是做好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人物。我们为昏迷病人行气管切开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受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评估内容    1.1 患者评估  患者意识、年龄、生命体征、气管套管固定情况、呼吸频率、节律、呼吸音、气管切开周
期刊
摘 要目的: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增加治愈率。方法:对我院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以疼痛为主,占100%,疼痛的性质为撕裂样剧痛。病因以高血压为主,发病率与血压升高相关。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出现剧烈胸背腹痛应警惕本病,积极降压控制心室率可降低发病率,增加治愈好转率。  关键词动脉夹层;高血压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