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作文能力评价,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sxw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有一个关键因素,这就是评价。评价是依一定的标准和相应的方式方法对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评价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能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推进语文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当今小学生写作能力评价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值得改进和思考。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作文对于学生的学或教师的教都是一个难题,很多学生都在为作文而作文。某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平均每人拥有37本优秀作文选;83%的同学在写教师布置的作文时,要参考或模仿作文选;把作文选看做写作文的“法宝”。另外,68%的同学对作文具有畏惧心理,也就是“怕”写作文。
  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写命题作文《放学路上》,他写了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只小蚂蚁找到一个食物搬不动,叫来伙伴们一起搬的事,作文写得还算生动,记事也较完整。但老师却给了0分,评语是“毫无意义”。
  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教师过多地重视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作文内容的指导。
  作文教学,教师总是花比较多的力量用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然后布置一篇篇的练习,让学生去写。而学生面对一次次的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伤脑筋,不知不觉中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惧怕心理。无奈之下,拿出一大沓作文选,按要求改头换面,抄抄写写,或者是把以前写过的内容重新搬来炒炒冷饭……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教学偏于形式,自然把作文看成一种特殊的事,跟实际生活不怎么切合,于是学生自然要叹无内容之苦。”命题作文的内容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很少或忽视如何把小学生的视野引向身边的生活,引向社会,从生活中得到感受和启发。很多学生会自如地写一篇很好的日记,却不会写也很害怕写教师命题的作文。学生经常被动地去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很难在心理上形成写作的兴奋状态;学生作文兴趣受到了限制,更不用提写作的主动性了。
  (二)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评价标准和手段不合理,呆板、守旧、不灵活。
  1.教师总是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从而抑制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前例中“毫无意义”的评语即说明了这一点,教师常常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当然,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有意义的好人好事自然可以引导学生去写。但是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体验,没有那么多的生活题材可以挖掘。无奈,他们只好构建“空中楼阁”,借助、参考优秀作文书也就情有可原了。这种千篇一律的要求,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思想上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与教师所期望的结果适得其反。实际上,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因此,作文的内容可以不拘一格,即使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的极好的思维训练。
  2.作文评价起点高,达标难,评价模式单一。
  教师常常以“优秀作文选”中的佳作来衡量学生的习作,这往往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优秀作文选”产生一种依赖心理;长期的“低分”使学生没有成功的体验,没有成就感。
  以上是作文内容和作文评价方面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是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问题,即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完善作文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保证
  (一)改变作文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作文评价时,教师应打破传统的评价标准,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引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传统的评价模式对作文内容的思想性要求太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经典的例子:雪化了变成什么?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雪化了变成水”,而一位同学的回答是“雪化了变成春天”。这句话该如何评价,曾有过一定的争论。但我认为这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应该给予鼓励和引导,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和发挥的余地。教师在引导时,可采用创作文字漫画、音乐作文等形式。
  作文的评价是一种连续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因此,作文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作文的好坏,而是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所以教师可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
  小学生作文只是初学初练,缺点、毛病自然有。但他们写了作文后,常有大功告成的愉快,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所以批改学生的习作,应本着多肯定,少否定的原则,尽量少改动,尽量打高分,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应把学生作文当中好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将好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优秀作文”,并把它推荐到报纸杂志上发表,在班上朗读,在班级间交流。这种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优秀作文可以是由学生中的你一句,我一句拼凑而成的。这样可以使许多同学感觉到成功的快乐,觉得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我也能写出好文章,从而克服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再也不会觉得作文“头痛”,而感到是一种乐趣,调动其积极性。
  (二)让学生自改互改,因人而异,品尝成功的快乐。
  自改作文本身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学习活动,自改作文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运用群体优势,如结合课外活动举办“自改作文小展览”,在黑板报上刊出“自改精粹”,组织同一篇作文的“修改比赛”,召开自改作文“经验交流会”等。同桌互改是自改作文的另一途径。同桌之间彼此修改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对作者有好处,对改者也有好处。给别人改文章时,责任心会驱使改者竭尽全力,找出错误,剖析原因,批语也尽量写得工整。教师可以专门针对评改作文设立改作奖,有的学生习作没获得优秀,改作却获得了好成绩,这对他也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可见,改作同样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作文评改之后要及时总结,开展改后讨论,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学生还可分组讨论,交流自改中最得意的例子,互相借鉴学习。
  作文的评价可以分层设标、分层批改,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可以得高分。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要明了,但没有必要以优秀作文选上的标准来要求。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让其先能够正确地组织句子、语段,能让老师或其他同学看懂或明白即可,然后逐渐地引导他向篇章发展,进而要求用词准确、生动。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从文采方面来提高要求。总之,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达到一定的目标,都应该及时给予激励,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作文评语要有激励功能和指导性。
  教师应该注意作文评语的书写。教师的评语要体现激励功能和指导性,并伴有感情。激励是学生向上的动力,学生作文中的每一进步、每一优点都应得到鼓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作文也应该不以“完文”为要求。同时评语中要点拨出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及澄清模糊性认识,让学生懂得哪些是好的,哪些地方该改正,从而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那么教师的评语也应让学生听到教师心声,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潜移默化。
  总之,学生心中非无物,难在发掘。怎样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出来,如何去点燃学生的学习之火,与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息息相关。教师要不断完善作文评价体系,并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及时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作文教学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摘 要: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积累,让他们的周身弥散着书香,这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让课外阅读真正走入学a生的生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位语文教师的重大职责。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兴趣 方法 体验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其现状令人担忧,学生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对课外阅读缺
摘 要: 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升华。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理解得深刻,就要注重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语文、运用语文,把生活经验理论化,把语文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生活化 教学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语文教学应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运用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陶冶性情、磨炼意志、完善人格
摘 要: 阅读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和锻炼学生的对于文字的感知能力,而自由阅读理念是新课程标准推崇的教学理念。本文阐述了自由阅读的相关概念,并分析了自由阅读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探讨了其应用策略。  关键词: 自由阅读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自由和谐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得到了更好的普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课堂和课外生活的重要一环,也是语文教学
摘 要: 语文作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情感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现实中却有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语文作业,致使语文作业达不到实效。因此,我们应精心设计,优化作业布置;加强作业方法指导;采用多元评价,以激励为主;有效促进学生完成语文作业。  关键词: 有效 语文作业 策
现代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体现多层次、立体的、全方位的教育功能,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准确性,思想性,艺术性”。将这“三性”融为一体,也就是所谓的“三合一”,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准确性  小学生正处在接受知识的初级阶段,模仿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拼读、书写和分析课文等方面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1.拼读方面特别要注意地方方言引起的读音误差。如讲福州方言
摘 要: 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情感性,具有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因此要注重语文课堂在学生情感教育方面的渗透和滋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巧妙利用电教媒体这一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朗读情感,使语文课堂流光溢彩,充满活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电教媒体 情感体验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内容丰富多彩,集思想性和情感性为一体,语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很不讨好的项目。每次上课当老师说这节课写作文时,都会听到下面一片“啊”声,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叹气声。而对于每次布置下去的作文,大部分学生的完成情况都不是很好:同学们写是写了,可是大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有的同学的文字更是幼稚可笑,让人哭笑不得。照搬、套题的作文不可计数,假话、大话、空话充斥着学生的作文,华丽而空洞的文章比比皆是。  我时常在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作文为什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重点。小学生大多有很强烈的阅读愿望,影响孩子阅读的最大困难是识字不多,因此,识字不多成了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绊脚石。如何教低年级学生快速识字,成为小学低段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据统计,自70年代以来,大陆已经先后涌现了20余种识字法,诸如注音识字法(李楠,1982)、听读识字法(谷锦屏,1984)、猜认识字法(王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