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组织中ER、PR和EG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q8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ER、PR、EGFR与AM发病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EGFR的表达。 结果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ER、PR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ER、PR表达无周期性变化,而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表达均符合增生期高于分泌期的变化规律。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并且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异位内膜。 结论 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低,可能是其对抗激素药物治疗反应差的原因。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增强,提示EGFR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为靶向生物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总结早期腹腔置管灌洗透析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护理经验和体会。 方法 对33例早期腹腔置管灌洗透析治疗SAP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引流管的护理,灌洗的观察及预防感染。 结果 33例患者中31例治愈,1例发生胰腺脓肿,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 结论 腹腔灌洗是治疗SAP的早期重要措施,而引流管的护理,灌洗的护理及预防感染是保障腹腔灌洗成功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腹腔灌洗;腹膜透析;急性重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笔者所在社康中心注射患者药物过敏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社康中心2010年12月~2011年12月3 120例注射患者的药物过敏情况,并对过敏反应进行分析。 结果 3 120例注射患者中,40例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1.28%。其中青霉素16例,占发生过敏总数的40%,氨苄青霉素10例,先锋霉素4例,磷霉素2例,破伤风抗毒素4例,中药制剂过敏4例。 结论 笔者
期刊
[摘要]阐述2010年版GMP实施后,如何加强A/B级洁净室(区)的管理;并从人员数量的控制、人员的变更控制、人员的卫生要求、洁净工作服(包括帽子、口罩、鞋套)材质要求、人员着装要求、洁净室(区)使用的物料要求、物品传入的要求、洁净室(区)的清洁处理和洁净室(区)的维护与监测等方面来讨论,以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确保产品质量。  [关键词] GMP 洁净室(区);洁净度;尘埃粒子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保留脾脏的全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20例接受保留脾脏的全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例胰头癌患者行保留脾脏的全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无术中死亡病例,4例(20.0%)发生术后并发症,1例(5.0%)术后60天内死亡。术后血糖均能较好的控制,生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保守综合治疗、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及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腰椎融合术3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A组(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组)65例、观察B组(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腰椎融合术组) 63例和对照组(保守综合治疗组) 66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3DCRT及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疗效、放射损伤情况和预后因素。 方法 63例符合入组标准的Ⅰ~Ⅲ期NSCLC纳入本研究,27例为单纯放疗,放疗中单次剂量中位值为2 Gy(1.8~4.0 Gy),5次/周,中位总剂量65 Gy(60~112 Gy),95%的PTV得到处方剂量。中位随访期13个月。不进行区域淋巴结预防性照射。CTV照射60 Gy(2Gy/次,1次/d,5 d
期刊
[摘要] 目的 评价经阴道补片修补术联合消痔灵注射黏膜固定术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 方法 60例直肠前突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阴道补片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补片修补术联合消痔灵注射黏膜固定术治疗。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阴道补片修补术联合消痔灵注射黏膜固定术治疗直肠前突疗效可靠。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西咪替丁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对症支持治疗,并选择40例患者使用西咪替丁治疗,与40例使用兰索拉唑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胃液pH值,确定停止出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比较两组发生的并发症和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西咪替丁组治疗后胃内pH值显著低于兰索拉唑组(P<0.05);而凝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均显著长于兰索拉唑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 针对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病原菌特点及药敏试验情况。 结果 患者痰液、胸腔积液及血液进行病原菌检查,共检出病原菌63株,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孢菌、包曼不动杆菌常见。 结论 对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应及时控制引起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中的表达。 方法 8只5周龄,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NS组)。8只相同周龄,雄性SPF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C57BL/6J-ApoE-/-)小鼠为实验组(FS组)。高脂(1%胆固醇+15%猪油)喂食15周,20周龄取材检测。 结果 FS组和NS组体重分别为(29.10±2.53) g和(3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