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唱法之艺术表现与舞台实践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探索中国唱法的科学性训练方法及如何加强舞台表现力的途径。中国唱法是继承了中华民族声乐传统之精华,借鉴了西洋歌唱技法,唱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人民审美需求的声音效果。该唱法的训练方式和舞台表现力是值得研究的。
  关键词:中国唱法;风格特征;训练方式
  一、“中国唱法”的界定
  什么是中国唱法?中国唱法是指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通过不断创新借鉴,融入了西方的科学发声方法。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唱法,各自的特点就是根据其不同的地域,生活习惯、风土人情、语言发音等,形成一种属于自己民族的唱法。中国唱法也不例外, 拥有丰富的民族语言及特色,是符合中国人民审美需求的“唱法”。王宝璋、吴碧霞、阎维文、王宏伟、戴玉强等,这一系列歌唱家的演唱方式,都是中国唱法不断实践与发展的体现。
  二、“中国唱法”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一)“中国唱法”的发展
  “中国唱法”的源起要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西洋唱法的传入,对“中国唱法”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由周小燕、沈湘等声乐学者,以西洋先进的科学发声方法,结合我国传统的民族唱法进行演唱。就此,引发众多业内专家的思考,纷纷对“中国唱法”进行探讨。“中国唱法” 早在1950年北京人艺歌剧队、中央音乐学院就分别对“唱法”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好的歌唱标准为:1、拥有歌唱的内容。2、能自如的运用技巧。3、能经年持久而不损的进行歌唱。 这与“中国唱法”的要求相吻合。 1986年10月,时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厉声在《人民音乐》发表了题为《“民族唱法”应正名为“中国唱法”》的文章,推动了中国唱法的发展。1996年1月《音乐周报》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唱法”研讨会。会上提出“中国唱法”应具备的四个要点“语言、旋律、文化背景、歌唱技巧”。在演唱中必须将以上四点结合起来,展现出中国的特色,才符合中国老百姓审美需求。2013年9月在上海音乐学院召开的第六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周小燕先生会上认可了构建“中国声乐学派体系”的构想,为“中国唱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唱法”的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唱法”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声乐界对“中国唱法”展开了理论研究。最初我国的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在各音乐院校一直沿用西方的教学体系。但对西方的声乐艺术借鉴与吸收不应只是“照着唱”而应该是“接着唱”。我们应当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法的同时,融入民族音乐的个性。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借鉴,当前我国的声乐体系也逐渐形成。如何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国唱法”研究的目标。为了能让“中国唱法”在艺术的世界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应当取长补短、相互融合贯通,找到一个恰当的契合点,将其艺术魅力发挥到极致,产生非凡的音乐效果。如何将西方的科学方法与中国民族声乐个性、多样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是“中国唱法”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声乐教育家和演唱家对“中国唱法”展开了探讨研究,使中国唱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唱法”形式多样,涵盖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民通唱法、民美唱法四种唱法,尽管这四种唱法的表现形式各有春秋,但在其演唱的过程中都结合西洋科学的发声方法,形成各自的特色,四种唱法的区分就在音色、语言、旋律、音调。中国唱法与民族唱法是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民族唱法包含在中国唱法里面,但中国唱法又区别于民族唱法。其中民族唱法包含了本民族的民间音乐元素,在多元化的民族中有着许多的戏曲音乐元素,它们拥有着生动的语言、淳朴的情感、优美的旋律、别样的民族特色。“中国唱法”需将这几种鲜明的特点融入到科学的美声唱法中,方能体现出“中国唱法”的风格特征。
  金鐵霖教授“继承、借鉴、发展、创新、”是实现中国声乐梦的金钥匙。“中国唱法”的风格特征应当是中国独有的,包含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科学的发声方法,通过不断的创淬炼,将使中国声乐艺术屹立于世界之林。
  三、“中国唱法”的风格特征
  (一)中西结合
  “中国唱法”的演唱技巧是借鉴了西方的美声唱法,其次在这个基础上融入我国地方方言与丰富圆润的语音韵律。根据作品风格的不同演唱出独有的效果:既拥有西方科学唱法的圆润、通畅的特点,又富有民族唱法的明亮、甜美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唱法”兼收并蓄,古为今用、中西结合。
  (二)字正腔圆
  每个国家都有其各自的语言发音的特色,这正是“中国唱法”区别于其他唱法的独特之处。中国的汉字语言博大精深,中国汉字的发声有这几种:平舌音,在发音时注意舌头顶住上齿或下齿背;翘舌音,在发音时舌尖翘起,让其接触前硬腭;前鼻音,在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不要放松,不要后缩;后鼻音,在发音时舌头高高隆起,舌根往后缩,顶住软腭。声调的特点是高而平;阳平声的特点是升调;上声的特点是降声调;去声是全降调。这好比音乐一样,拥有升降、高低起伏、给人带来听觉冲击。也正是中国汉字这些独特的发音规则,使“中国唱法”具有独特的韵味。
  (三)音色独特
  “中国唱法”独特的音色离不开中国汉字语言的发音与咬字, 一般以普通话及地方语音发音。我们的发声一般比较靠前在舌根上,所以我们的声音会显得有韵律、明亮、悦耳,这也是“中国唱法”的独特之处。与西方的美声唱法相比,“中国唱法”虽然没有美声唱法浑厚的共鸣,音量也相对会偏小一点。但“中国唱法”明亮、悦耳的音色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听觉需求,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标准。
  (四)声情并茂
  在声乐学习中一直强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从古至今这也是我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理念。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不同,“中国唱法”的演唱特点正是以民族的声情并茂来做审美要求。“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情感”只有不断的通过作品的积累,多加训练,用其自身的真情实感去理解作品与娴熟的声音技巧相结合,方可正确的抒发出歌曲的情感。   四、“中国唱法”的训练方式
  (一)“中国唱法”的技术训练
  “中国唱法”的技术训练首先应从科学的发声开始。科学的发声应先掌握歌唱的呼吸,其次是歌唱共鸣的训练,再就是“吐字与咬字”的训练。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谈谈学习体会。
  1、气息训练
  学习科学的声乐演唱,首先,最为重要的是把握歌唱的呼吸。呼吸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初学者在进行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打嘟”的方法。 “打嘟”,是指我们在身体自然放松的状态下,通过吹气的运动与上下嘴唇形成阻力,使上下嘴唇产生轻微碰撞的呼吸现象。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点,身体必须处于松弛自如的状态,切忌身体绷紧、下巴僵硬、喉头上提。第二点,切忌浮躁的吹气运动,应该是由丹田支撑,注意位置集中,均匀的吐气。除了通过“打嘟”的练习以外,笔者还通过“快呼快吸”的训练方法来训练气息。“快呼快吸”法可形象的把它比喻成狗喘气。如在炎热的夏天里一条小狗趴在大门口吐着舌头不停的吸气吐气,这就是“快呼快吸”。我们也可以进行模仿小狗“快呼快吸”的方式进行我们的气息练习。笔者通过以上的练习进行训练,在气息方面有了大大的提升。
  2、共鸣训练
  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在歌唱中,“共鸣”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歌唱共鸣指的是: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等共鸣的腔体产生共振的现象,称为歌唱共鸣。笔者采用以下几点进行练习。
  哼鸣练习: 我们能通过哼鸣的学习找到共鸣的位置,方便演唱者更快的找到共鸣点。演唱者在练习的过程必须放松喉咙,舌头平放,软腭抬起,并把“哼”的状态与叹气的感觉相融合,这样方能让哼鸣更加通畅,使得共鸣腔体增多。金铁霖教授说检验“哼鸣”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开口哼鸣与闭口哼鸣的效果是否一致,来判断哼鸣是否正确。
  母音练习:在完成哼鸣的练习后加入“a e i o u”五个母音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气息过浅,声音过白等现象,导致共鸣腔体没有结合起来,这时通过“u”的练习,来扩宽声音的管道,稳定气息把握共鸣。“u”母音的训练在五个元音中更容易打通管道。先进行“u”母音的练习其次再进行其他母音的练习。
  3、吐字与咬字训练
  在“中国唱法”中最注重吐字与咬字的练习。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具有其独特的发音技巧。声母的发声必须准确,否则会导致字头咬不准确。字头的起音也是至关重要,必须清晰且短促。其字腹要求在发音时要保持稳定、响亮,字尾的收音一定要迅速清晰。要求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字正腔圆”,咬字的力度与强弱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与风格来做适当的调整,确保将每个字符都交代清楚,传达出最美妙的旋律。这也正是“中国唱法”别样于其他唱法之处。
  (二)“中国唱法”的舞台实践
  众所周知,一名好的声乐演唱者离不开舞台的实践。演唱与舞台表现缺一不可,演唱者通过舞台表现提高演唱的欣赏性,提高舞台效果。声乐不仅仅是听觉上的艺术,它还有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作为一名专业的声乐演唱者,除了完成作品的技术演唱,还要加上自身对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情感的理解并通过肢体语言增加对作品的表现力。
  1、舞台实践中对音准节奏的把握
  大部分的声乐演唱者在舞台实践过程中,对音准以及节奏的控制能力偏差,容易在演唱时出现音准有偏差的现象。音准节奏对于音乐演唱者是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对音准节奏不能精准的把握,会直接影响舞台效果。笔者分析认为此现象出现的因素有:(1)表演的心理素质差,上台容易紧张。(2)表演者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对作品的熟练程度不够。因此,作为一名声乐表演者,一定要端正心态,勇于实践,敢于尝试,通过不断的练习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
  2、舞台实践上对情感的表达
  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许多的演唱者做不到到声情融合、以声传情的效果。在声乐作品的演唱中,情感的表现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许多演唱者在进行舞台实践时常常会只注意到自己的声音技巧,忽视了对情感的表达。只有将发声的技巧融入情感的抒发,方能做到声情并茂。如何提高舞台上情感的表现呢?笔者有以下见解:(1)坚定眼神。对于演唱者来说,有一种坚定的眼神是非常的重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能给予观众最为直接的感受,从中获取情感的信息。(2)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声音就好比是一只画笔,如何将这幅画给描绘出来,就应当准确的把握歌词,以及歌曲的情感基调。通过对歌词的朗诵理解歌词的含义,准确把握语言的表达,句子的起伏。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得知情感基调是属于兴奋、愤怒、忧郁、还是悲伤。随后演唱者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舞台上的表现力。
  3、舞台实践中曲目的选择与经验的积累
  曲目的选择对于舞台实践效果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发现许多演唱者在曲目的选择上过于盲目,为了展现自身技巧、突出自我,选择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作品,导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笔者认为在选择曲目作品时,一定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选择适合自己音色、音域的作品,方能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提高自的身文学修养。对自己演唱过的作品反复进行分析,从作者的生平、作曲风格、思想情感,从而能理解创作者的用意,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不断积累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声乐艺术表现力。
  五、小结
  从开始的学习西洋技法的发声方法,到进行“唱法”的分类,再到“中国唱法”的提出。这无非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通过不断的学习借鉴融合,形成一种既有丰富民族文化,又融入了西方演唱技法中的科學性的“中国唱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对精神的需求逐步提高,我国现如今正处在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在世界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化也受到各国的关注。 “中国唱法更是受到世界的关注,在现如今的文化大浪潮中,我们一定要树立极高的文化自信,做到求同存异,明白自身的文化艺术所在,其次做到取长补短,多发现自身的不足,取其长处。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参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歌剧队集体讨论 黄伯春执笔《我们对唱法问题的意见》,《人民音乐》,1950年,第4期.
  [2] 厉声:《“民族唱法”应正名为“中国唱法”》,《人民音乐》,1986年,第10期.
  [3] 程路《关于“中国唱法”》,《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 年第 4 期。
  [4] 张艳林.中国声乐学派的世纪回眸和未来构建——“第六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综述,《人民音乐》,2014年,第3期.
  [5] 金铁霖.中国声乐的发展与未来——继承、借鉴、发展、创新[J].人民音乐,2013(11)
  [6] 王芳 . 声乐演员的舞台表演实践 [J]. 戏剧之家 ,2017,(03):93.
  [7] 郭光正.浅谈声乐作品的情感处理与舞台表现[J].北方音乐,2018,38(14):59,89.
其他文献
摘要:郭熙的《林泉高致集》是中国绘画美学理论的重要著作,本文结合对其著作以及相关画作的分析与鉴赏,从中提炼出郭熙关于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理论,以及关于山水画的学习观、创作观等方面的论述。  关键词:林泉高致集;郭熙;山水画;理学  宋时经济进一步发展,工商业的发展更是空前。城市繁荣的大背景下,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他们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艺的服务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以绘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对费孝通先生《生育制度》一书的批评性思考,根据双系抚育的理论原则,对于当下中国出现反性别分工的趋势下,重新探讨了当下中国的生育过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具体包括,第一,性与生殖分离导致的全新家庭模式的出现,第二,由于更小社会基本单位即个体的形成,孩子在家庭三角结构中发挥的主体性作用及其对社会的有机整合的影响。  关键词:生育制度;生育过程;分工;社会基本单位  费孝通先生在《生育制度》中
期刊
摘要: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变革。与此同时,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推动着教学内容进行着调整和变动,更好地迎合与满足大众对人才的期待。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园林专业作为与社会发展接轨较密切的专业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和创新。本文就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给相关的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进而推动
期刊
摘要:艺术家去做的事情不是对现实的照抄模仿,维亚尔反对印象派理性的表达方式,提倡主观意识为导向的创作理念。维亚尔装饰性色彩发挥了传统绘画与现代艺术发展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与创造。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需要艺术家从专业角度提炼和概括现实客观,不拘泥于对描绘客观物象,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美的价值,维亚尔色彩装饰性语言具备平面性、主观性、象征性和概括性等特點,流露出维亚尔对色彩
期刊
摘要:从《雪国》文本中景色的交替更迭的对立、人物的对立以及所处空间的对立着手分析了贯穿于川端康成文学创作的美学思想的表现,即通过虚实、生死的对立揭示战争阴霾下生命之美,凸显了文学对人类的终结思考。  关键词:雪国;二元对立;生命美  《雪国》是川端康成斐名中外文坛的经典作品之一。迄今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对其研究炙手可热。《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独特美学世界的有力诠释,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是川端康成日臻熟练的
期刊
摘要:《姐姐妹妹站起来》的创作体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中国和共产党执政后的旧中国的两种社会风貌,影片通过不同人物的塑造、妓女生活状况的描绘,控诉了国民党统治下穷苦人民的生活惨状和歌颂了新中国成立后对人民的解放。同时,影片所处在的“十七年”中国电影时期,也蕴含了这一大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表达和政治合理性表达。  关键词:妓女;妇女解放;“十七年”中国电影;新旧中国社会  引言:  《姐姐妹妹站起来》是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讨论中西画中所表现空间意识的不同。立足于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古典绘画,从文化背景、绘画理念,表现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西绘画比较;空间意识  油画来自于西方,中国画来自于东方。那么油画和中国画的比较,也就是中西美术的比较。之所以会产生中西美术的比较,就要追溯到15、16世纪的西学东渐。西方的学术思想传播到中国,同时西画也传入中国,就催生了中西美术的比较和认识。并且这里所说的
期刊
摘要:数列的通项公式在数列问题的探究中非常重要,而学生在求解通项公式的时候感觉很困难,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推理归纳法以外,还应适当介绍一些其它方法,以扩充学生的视野。本文介绍的一些方法可供参考。  关键词:数列;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以上,介绍了利用数列的递推公式,找寻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很多情况下,求数列的通项公式都离不开观察、对比、归纳、推理的手段,充分利用我们所熟知的等差数列、等比
期刊
摘要:民俗艺术符号是劳动人民在民俗事项活动中对图形及色彩等艺术符号的应用和传承,本文将从艺术的视觉出发,结合对蚌埠市城市建设的研究,挖掘民俗艺术符号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内涵,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和视觉特征,从而提升城市视觉形象。  关键词:民俗艺术;蚌埠;城市建设;城市视觉形象  引言:  城市是人类生存居住的地方,由最初的大片土地进行开发,再到一座城市无数高楼的林立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变化。人
期刊
摘要:英语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英语的教育教学,本篇文章就从英语教育实践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内涵出发分析并解释了英语教学实践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以及重点解释了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多模态教学模式存在的重要性以及遇到问题如何进行解决的措施,这样可以促进英语教学实践中多模态的发展创新。  关键词:英语教育教学;多模态教学;模式;解决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