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湟中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推动农业节水的成效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Y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湟中县农业水利现状及农业节水中存在的问题,对全县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情况进行了调查、评价,为下一步更好地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 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9-0254-02
  1、湟中县农业水利概况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半干旱丘陵山区,全县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7万亩,保证率75%年份农业年需水量为9499万m3,林业用水3000万m3,工业用水876万m3,城镇生活用水142.5万m3,农村人畜用水量1107.1万m3,总用水量为14624万m3[1]。
  全县主要河流有15条,多年平均流量0.5m3/s以上的河流有10条,均以降水补给为主,其余为季节性河流,据2013年统计显示,全县水资源总量为3.48亿m3,其中地表水总量2.87亿m3,地下水总量2.04亿m3(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计算量1.43亿m3),根据《西宁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方案》[2],湟中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95亿m3,目前全县各行业用水总量1.46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41.1%,占用水控制指标的73.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用水的增加,加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滞后、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用水管理粗放、农业用水价格偏低、农民节水意识不强等诸多原因,今后水资源供需缺口会越来越大,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从以上分析的数字可以得出,湟中县的用水现状中农业用水量最大,从农业用水量可以看出,水利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委的要求,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尤其是要以发展现代农业水利设施作为重要支撑。这对于改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减少农业用水浪费、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最终实现现代农业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
  湟中县特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水利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湟中县水利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农田水利工程控制灌溉面积32万亩,实灌面积21.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4万亩。已建有各类农田水利工程680余项,蓄水工程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13座,涝池125座,总库容6665万立方米,全县共有干、支渠215条,1429公里,斗农渠1974条,2458公里。到2010年底,全县干支渠防渗衬砌581公里,占干支渠总长的41%,斗农渠防渗衬砌350公里,占斗农渠总长的14%,埋设农田灌溉管道166km。
  2、湟中县农业节水中存在的问题
  ⑴对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尚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很多村民对节水灌溉意识不强,没有把节水摆到应有的位置给予重视,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⑵现有的节水灌溉面积中以渠道硬化衬砌居多,科技含量不高,节水不明显。
  ⑶农村一家一户零散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导致作物种植结构种植模式复杂多样,给节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行都增加了难度,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方式还没有形成大气候。
  ⑷后期管理跟不上节水灌溉的需要,目前灌区水管单位不仅担负着灌区的管理任务,还负责本地区人畜饮水工程的管理维护工作,其运转经费有限,人力、财力更为吃紧。
  ⑸水费计取与供水成本不成比例,目前所有灌区按灌溉面积收取水费,全县农业灌溉成本水价为每亩60元,但现行的水费计收标准为每亩12-16元,仅为成本价的27%,水费计收标准低。
  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推动农业节水的做法与成效
  为扎实推进湟中县农业节水建设,促進地区农业用水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湟中县借助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利时机,立足本地农村生产实际和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努力凸显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助推节水灌溉的规模效应,通过实施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3.1、主要做法
  ⑴、加强领导,为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是为切实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湟中县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由财政局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并抽调得力干部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全力配合农发办搞好工作,全县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良好格局。二是为切实解决地区农业用水矛盾,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新时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切入点,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节水工程,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行重点安排部署,为强力推动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工程建设,多次到省、市农发办进行项目对接,想方设法多争取项目,确保了更多项目的争取立项实施。仅2003—2014年, 全县就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8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1.9亿元,其中用于节水水利措施投资1.6亿元,占总投资的84%。这些项目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湟中县农业节水资金的不足,为加快推进全县农业节水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⑵、强化宣传与示范作用,为农业综合开发节水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办宣传板报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工程,使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认识到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性,提高了发展节水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示范引导。从2010年开始湟中县先后建设了以渠道全面衬砌、低压管道等技术配套为主的西纳川等地区近5.5万亩高标准节水示范区。示范区全面实行节水灌溉技术,并进行用水量监测,结果表明,示范区的节水效果明显,这为今后进一步扩大建设节水农业规模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   ⑶、加大部门资金整合,做大做优节水项目规模。
  为把项目做大做优,凸现项目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省、市 (县)主管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积极整合财政、农业、水利等方面资金,集中使用,投入到农业开发节水项目区,放大开发效应,确保了节水农业得到高标准规模化发展。
  ⑷、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农业节水治理模式。
  湟中县农田灌溉类型不多,主要以自流灌溉为主,因此按照发展节水农业的要求,他们坚持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推广了四种节水灌溉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的渠道硬化防渗衬砌灌溉,这是目前湟中县采取的最普遍,较适合该县县情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也是在大田作物里最适用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第二种灌溉方式是管道灌溉,这种方式与明渠灌溉相比,减少了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从2009年起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相继搞了近9000亩。利用管道灌溉虽然节水效益是非常明显的,但是这种灌溉方式一是对水的浑浊度、悬浮固体物等要求比较严格,二是在地形条件上要有一定的高差限制,如果采用的是地下水或者是水库的水,则管道灌溉比较好,反之如果取水水源是直接从河沟取水,而且地形的高差条件太小,则管道灌溉的淤积会比较严重,由此看来在灌溉水质条件较好,满足一定高差的地区搞管道灌溉比较适合。第三种节水灌溉方式是微滴灌。这种灌水方式,是利用管道输水,通过微喷头、滴管进行局部灌溉,它比一般喷灌更省水,这种灌溉方式主要用于温室大棚灌溉,目前湟中县已在多巴镇的韦家庄、黑嘴等5个村已完成4918亩温棚(2759栋)的滴管灌溉,灌溉效果比较好,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第四种灌溉方式是喷灌,这种灌水方式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田间,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这种灌水方式的主要特点是节水效果明显、作物增产幅度大、减少田间工作量,并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但由于喷灌和滴灌这两种灌溉方式投资高,后期管理难度大,所以在湟中县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尤其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亩投资较低,按目前的投资标准根本无法实施高效节水农业。以上这四种灌水方式,都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目前,这些技术由于地方经济条件、后期管理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渠道硬化衬砌外,其它三种灌溉方式在湟中县只有小规模的试点,还没有大规模得到推广。
  ⑸、大力扶持农民用水协会,健全农业用水管理体制。节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高效管理,必须注重发挥农民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按照国家农业开发扶持政策的方向,大力扶持农民用水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加强对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截至目前,湟中县已先后组建地区级协会7 个,村级协会6 个,参与农户达2321户,管理灌溉面积7109亩。从运行情况看,灌区斗、农渠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的做法得到了部門领导充分肯定和项目区群众的认可,确保了农田的适时灌溉,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3.2、取得成效
  从2003年到2012年近十年来,湟中县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近1.9亿元,其中财政投资1.6亿元。立项综合治理的土地面积达22万亩,其中土地治理项目13.1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54万亩,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4万亩。通过实施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大提高,优化了农业生产载体,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扶持培植优势产业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增收显著,项目区农民比非项目区人均多增收150元左右。三是强化了科技示范引导,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四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将灌区内的灌溉水利用率由未改造前的0.4提高到0.5以上,平均每亩毛用水量由原来的500m3左右减少为每亩400m3,每亩节水100m3,大大缓解了灌溉用水矛盾。通过渠、路、林、田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区初步达到“渠相通、路相连、林成网、田成方”的标准。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对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日益彰显,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切身体会到了党的富民政策为农民带来的实惠。
  参考文献:
  [1] 湟中县统计局.湟中县统计手册[M].2013.
  [2]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青海省湟水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水资源规划[R].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结合道路工程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实践,重点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变异性,基层施工准备,混合料搅拌、摊铺、整型,碾压,接缝处理等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施工变异性,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9-0238-01  1 引言  水泥穩定碎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建筑物的结构性能越来越重视。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结构性能、保证建筑物的居住环境达到人们的要求,无损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对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检测手段,它能够检测出建筑物的结构性能是否随着居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本文将分析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并提出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无损检测;应用探究;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6
期刊
[摘 要]虽然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面临人口、贫困、资源、环境等很多困难,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坚定不移地走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的具备的意识。但是,我国的环境保护战略的实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如何对待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我们必须慎重思考的问题。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以可持续的环境战略为指导,就环境保护与可持續发展战略谈一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和我国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数量也随之增加。所以,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分析显得极为重要。 特别是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中的高层建筑成为反映这个城市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建筑物所能达到的高度和规模不断地增加。本文围绕高层建筑结构,总结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以及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实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提了一些建议并加以探讨。仅供参
期刊
[摘 要]用户驻地网发展建设伴随着市场宽带通信业务的发展,成为各通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等超值服务的媒介。由于缺乏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不良竞争的出现给驻地网建设带来极大不便。用户驻地网网络是目前通信网络中不可缺少的物理传送媒介,我们需要将它不断完善,以满足人民需求。  [关键词]驻地网 优化管理 建设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9
期刊
中图分类号:B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9-0255-01  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生态智慧,特别是儒家、道家、佛家生态伦理思想内涵丰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提供了思想源泉。  一、儒家生态伦理思想  儒家的创立者孔子,最早阐述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敬畏天命”是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这里所说的“天命”是指客观存在的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万物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概括了园林绿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详细的阐述了如何提高园林绿化树木成活率的具体措施。?园林绿化施工中,成活率是个关键参数,不能科学掌握园林绿化施工技术与方法会导致植物成活率偏低。以下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园林绿化 树木 成活率 栽植 养护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9-0248-01  园林绿化工程作为一
期刊
[摘 要]为了适应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园林绿化工作已成为伴随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笔者通过近年来参与大量园林绿化工程实践,对于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园林绿化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9-0260-01  1.引言  园林绿化工程包括完成景观,改造地形,修路,路面,
期刊
[摘 要]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发生时避难疏散的经验与教训表明,中小型城市公园是重要的紧急避难场所、火灾隔离带。针对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现状,从城市震灾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中小型城市公园发展中所面临的公园分布的均衡性、公园边界的开放性、公园设计的多组合策略、广泛的公众参与等相关问题,以期对我国城市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小型城市公园 地震灾害 紧急避难  中图分类号:U211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高速发展,现今有大批新建或改建的小康生活区在城市周边兴建。它极大的改善了人民居住质量。从小区给排水管网的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在给排水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计算小区给排水水量,并合理的选用给排水管道材料,综合布置好城市地下管线,进行可靠的水力计算等尤为重要。  [关键词]室外 给水排水 工程 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