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无忧虑地制造 李杰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讲座教授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4.0的概念有三个支撑点:一是制造本身的价值化,不仅仅是做好一个产品,而且是把产品生产制造过程做到浪费最少,制造过程与设计者配合;二是制造过程中,根据加工产品的差异、加工状况的改变能自动做出调整,达到具有所谓的“自省”能力,也就是整个系统,包括设备机器本身,在设计制造过程中能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三是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达到零故障、零忧虑、零意外、零污染,至少要低忧虑、低污染,使制造过程达到最小忧虑化,这就是制造业的最高境界。
  以工业制造业的基础装备机床来说,以物理形态存在的机床大家早已熟悉,但是工业4.0时代的机床和我们原先对机床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异的。譬如它工作时和停机时是不一样的,机床工作时其内置的传感仪器将机床的状态通过信号的形式发送出来并转换成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对机床状态的分析。
  同样,4.0时代的螺杆,可以提前显示什么时候需要做润滑保养。机床性能减退,造成精度失准,这是制造业需要竭力避免的事情,但是过去人们只是凭经验推断,很多时候其实是不知道所谓的机器性能衰退时间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工业4.0时代就是预测制造的时代,比如飞机的起落架,出厂前出厂后,我们会帮生产厂家做一个测试,然后就可以算出来,螺杆一旦处于使用状态就会自动反馈机械运行信息,这样企业就能实时了解这台设备的健康情况如何。
  以此类推,4.0时代的轮胎,那些一直在接货送货的轮胎,哪个轮胎变化特别大,哪个轮胎的健康在衰退,什么时候应该翻胎,都是可以分析预知的。4.0时代的汽车,开到一个地方突然会接到提示说,前面50米处有一个坑,这是因为前面的车也有传感器,而它经过后产生了感应信息,把这个信息分享给了相近的车辆。诸如此类的案例我们有100多个。
  工业4.0时代制造业追求的目标是实现“无忧虑地制造”。达到这一境界,有赖于运用自动化手段、使控制器的软件能预测装备、设备的衰退状况,并加以及时调整。譬如一条生产线上有很多传感器,但传感器本身如果衰退(这是经常会发生的)了,设备只能在出了问题后才去处理;而“自省功能”就能让员工知道哪个传感器不稳了,这样可提前更换,或是跳过这个传感器。这就是一种所谓的自省式的智能化,而非单纯的智能化,工业3.0时代的智能化就是控制系统、控制器加上计算机。而工业4.0是具有自省功能的智能化,是能根据生产环境和设备状况随之作出调整的预测制造系统。
  中国制造现在还是以低端制造为主。德国、美国则相对来说,以高端制造为主。无论工业4.0,还是CPS,都是带动信息化和智能化,能够让社会运转得更好。中国直接从低端制造,跃迁到德国、美国所追求的目标,显然是有非常大的跨度的。所以我的看法是:中国要跳出现在的制造业模式,跳出现在的制造过程去思考如何将制造的价值提升;跳出之后再跳回来去改变制造的基础。
  区别于过去的制造,现在我们谈的是基于数据分析的制造。通过分析数据,预测需求,预测制造,这就是我们希望倡导的工业4.0的思维。在数据方面的机会,中国比德国要好很多,因为高铁在这边,风力发电在这边,数据中国要比德国多很多。如果遵循传统的制造过程,而不是去发展大数据,发展基于数据的分析,中国的制造永远赶超不了。我们所有做的工业大数据,跟制造的重要关联,就是价值创造。中国去实现自己的基于数据分析的制造,分析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是创造未来生活的价值。包括健康保障,国民的健康应该放置在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目的上,包括可持续性,中国产品很多,制造很多,但浪费很多,如何不浪费、不出意外,而且环保,就是数据分析的目标所在。
  所以,我对中国制造有这么几个建议。第一,更深入了解制造过程,知道别人如何设计制造。第二,了解装备,然后从装备的角度去做差异化,去寻求能够达到更大价值的方法。第三,思考如何去提高产品价值、发现新的价值。
其他文献
探讨战略的时候,高管们往往会引述某个愿景、使命、宗旨、计划或一连串目标——我们将这些称为“企业五要素”。毫无疑问,每个要素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但切记不要将它们误认为是战略。企业五要素或许可以丰富企业的战略,但它们不会形成一个能够上手的战略。  尽管如此,企业五要素经常被误认为是战略。这种情况下,实质性的危害就会随之产生。如果把企业五要素看成是马车,把战略看成是马,那只看重马车的领导最后往往找
期刊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The 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中国成为互联网大家庭的第77个成员。20多年来,互联网正在全面改变着中国,“触网”的深度、广度日新月异。据统计,截至今年6
期刊
关于中国制造业的处境,我个人的体会有两个。第一,经过多年经营,中国制造业份额上去了,但相对还在低端;第二,我们的两化融合有成效,但还不充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中国制造业该怎么办?  首先面对诱惑:在工业4.0的时代,我们可以弯道超车吗?还有困惑:中国制造业的积累还不够,靠几个概念就能升级了?所以,中国制造业还是要培养两个能力:基础能力就是坚持制造业的本质,精益求精;腾飞能力就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
期刊
郑芝龙是福建泉州人。幼时随外祖父家生活,稍长,随同乡人沿海贩卖商品。芝龙经商之地广泛,台湾、日本、菲律宾、南洋等处都有他的踪迹。至日本时,芝龙娶长崎森氏女子为妻。森氏饶有姿色,生了两个儿子,长名福松(后称郑成功),次名七左卫门。其后芝龙由日本往台湾,以北港附近为根据地,聚集党徒,横行海上,势力很是庞大。当时的明廷采取绥靖策略,为笼络芝龙,授给他“海防游击”的官职。  芝龙当了明廷官吏之后,在福建之
期刊
这是领导经历中让人难受的时刻:一个重要的项目正在走向失败,无法继续,却没有人能指出错在哪里。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你是亲手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把它抛给一个不幸的下属呢?  我们都有过那种经历。大多数情况下,那些令人遭罪的新项目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多元化战略。每个牵涉其中的人都很受挫,特别是牵头人。牵头人不断报告很多事务(但几乎没有进展),不断修改活动计划和推迟截止时期。事情必须改变。问题,要改变什么? 
期刊
西门子公司是工业4.0概念的主要参与公司之一,也是一家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方面全球领先的企业,在离散制造业、流程制造业、装备机械制造业提供自动化产品。当然,所有产品都不是一夜之间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经过一代代产品创新才达到了今天的水平。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个标志性产品就是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在工业现场中的广泛应用。西门子第一代PLC出现
期刊
红领是一家成立于1995年的服装企业,从2003年开始转型,专注个性化定制,选择了美国纽约市场做验证,已经完成了从每天1套/件到每天2000套/件的过程。红领用11年的时间,投入数亿资金,以3000名员工的制造企业作为实验室,探索、制定、实施、验证了互联网工业的路径和方法。现在做服装行业是很辛苦的,渠道层层杀价,挣钱很不容易。红领之所以能探索出自己的生存空间,我认为有四个关键要素。  第一,信息化
期刊
十年来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加。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正蓬勃发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互联网千变万化,让人眼花缭乱,看到的只有一个字:快。于是
期刊
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中国制造业从一张白纸发展成为现代产业体系,规模在2010年达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倾注了中国制造人的共同心血。今天,制造业如何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我认为有三点需要注意。  中国制造业的大趋势  中国制造业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就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制度优势,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
期刊
我是一个德国人,我的工作是帮助一家中国公司——沈阳机床走向全球。沈阳机床建立于1949年,是国有企业,但又是一家上市公司。我们的产品以机床生产设备为主,有专门针对汽车行业的汽车解决方案公司,还有重型机械中心。我们的客户非常广泛,分布在汽车、航空、铁路、能源、电子行业,等等。  我们在2002年的全球行业排名是第36位,2012年是全球第一,我们的销售额达到了180亿欧元。但是这时候,销售额的9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