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的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ofu0q84313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如何改善环境问题是人民比较关心的。当然,学校的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是为国家制造人才,为人民有优美的环境而努力。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环境监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参与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环境监测 ; 实践教学 ; 改革 ; 高职院校
  【基金项目】教学工作委员会、教材工作委员会2017—2018年度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课题(1710978)。
  【中图分类号】X83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12-01
  引言:如今社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大城市,雾霾污染首当其冲,现在人民物质能力不在担心,他们担心的是环境问题,在一个没有污染的环境中对健康也至为重要。如何防范于未然,又或者让环境污染程度降低,是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重点。作为环境监测的专业人才,应自觉担负起美化环境的责任。从高职院校的教育角度来说,为了保证给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环境监测技术型人才,高校必须加强环境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综合技能。
  一、传统环境监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
  传统的环境监测实践教学中,老师比较注重课内实验,忽视生产实习,这样学生就不能及时接触到新的知识,不能锻炼自己。显然,这样的安排是极不合理的,对于环境监测这样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来说,应当适当在课余或者寒暑假让学生进入社会上的岗位进行实习,这样才能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技术进行更加深刻的研究和学习。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实验都是教师进行安排,学生在听老师的说法进行实验,虽然说,学生也动手操作,但是,他们不能够真正掌握项目测定的整个过程,因而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掌握不到环境监测实践教学的精髓,技术实践性自然也比较低。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寻找一些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技术。
  (三)实验模式单一
  传统的实验模式多是一些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这会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学校应进行此类实验,帮助学生。
  (四)成绩评定不科学
  高职院校在校生的成绩在过去都是以课堂成绩为准,无视了平时的成绩,尤其是环境监测专业的学生,教师更是以课堂实验结果为准,忽视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就会导致一些学生投机取巧,导致成绩评定不科学、全面。因此,要杜绝这些问题,就要对环境监测实践教学在各个方面进行改革。
  二、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改革
  (一)设置自主性实验
  制定“多层次、重实用”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结合实际应用的自主性实验,全面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每一次的自主性实验,再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环境监测,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提出合理的评价,自主性实验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从自己的实验中的一些难得的经验,再加以教师的指导,便会事半功倍。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能达到学校的目的,更能使学生对学习环境监测产生更大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环境监测实践教学要科学、客观
  现在科技发展如此之快,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结合实际问题、社会因素,来进行环境监测实践教学。如今大学课堂也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干什么,而是在玩手机、睡觉等一系列问题。教师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觉得听课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尤其是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是一个专业实践性强,要求学生有全面、综合的能力。因此,在进行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时不要采取过于偏激的方法,应采取科学、客观的办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教师去引导他们去进行,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恩师。
  (三)增进环境监测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联性
  各高职院校在进行环境监测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熟练操作后,给予他们一定的机会去进行社会实践。平时在课堂上,也可以时不时地说一些社会上的问题让他们解决,锻炼他们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环境监测实践教学。学校的目的就是培养高质量的环境监测技术性人才。让他们在社会中做出一番业绩,造福一方人民。
  三、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和社会的重要性
  (一)降低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满足,他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环境污染危害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高职院校每年都会向社会输送大量的环境监测专业型人才,他们技术含量是否丰富,直接关系到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而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改革就是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想而知,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和社会的影响力都不小。
  (二)解决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虽有一系列政策出台,但是自主创业对于一个农村子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女大学生,因此,高职院校的环境监测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向社会输送人才时选择进入社会工作,干出一番事业,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为社会的环境污染作出贡献。所以,在学校学好专业课,掌握更多的知识对自己是很有用的,特别是在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改革中,更要勤勉自己,努力学习。
  结论: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中是不可避免的,改革的出台与学生的将来、学校的声誉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更是对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有利而無一害,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的环境监测高质量人才对环境起到了遏止和保护的态度。他们不仅是为了国家、人民,更是为了自己。让自己的技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夏静芬,唐力,陆菁菁等. 应用型本科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J]. 大学教育,2017,(01):128-130.
  [2]曾爱斌. 基于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环境监测技术与实训课程为例[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126-129.
  [3]蒋成义,郝建文,王安杏. 高职院校《环境监测》课程分层教学改革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04):82-84.
  [4]赵强,廖天录,张丽萍. 高职院校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1):224.
  [5]陈东莲,马华菊. 高职院校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5):56-58.
  作者简介:刘晶晶(1985.6-),女,山西省吕梁市人,讲师,博士,博士研究生,高职环保类专业。
  吴江丽(1979.1-),女,湖南省怀化市人,讲师,硕士,硕士研究生,高职环保类专业。
其他文献
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在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放疗后3个月至数年,以下腹坠痛、腹泻、便血为主要症状, 直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糜烂、坏死
【摘要】高三的教学是以习题为载体的教学。在新一轮高考招生改革背景下,高三的复习必须着眼于学科素养,本文就我省两年国考的分析,从习题的选择、编制角度,去探讨高三物理复习的成效。  【关键词】精准 ; 有效 ;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65-01  随着十八大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考命题已从能力立意转向了
【摘要】依据当今高校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贯穿着高校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目前我国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现状及新情况,现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主要举措。  【关键词】学籍管理 ; 现状分析 ; 懈怠 ;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
【摘要】结合校级探究式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开展了“有限单元法”课程的“公众号”微课模式体系与实施策略研究,提出并建设了包括课程理论的案课程例、程序编写、程序视频教学资源等立体化教学公众号。实践表明,“有限单元法”课程所实施的“微课”教学模式改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有限单元法 ; 公众号 ; 微课 ;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
【摘要】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都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评判一个学校办校水平的基本标准,它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尽管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基本令人满意,但是就业质量还是有待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清楚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就业教育,要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内外兼修,提升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08-01  生机勃发的四月,怀揣欣喜与期待,幸运的我来到省城,参加了首届吉林省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这里,聆听教育科研专家的精彩讲座,使我茅塞顿开,品尝教育科研的盛餐,令我如获至宝。此次研修,有高屋建瓴的点播,有实践操作的范例,有循循善诱的引领,有推陈出新的点子。此次研修之行,如同行走在花
期刊
【摘要】大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课堂,走得最多的不是“脑”,而是流量。上课玩手机,或者低头做除了听课之外的一切事情,也成为了普遍现象。许多学校开展“无手机课堂”活动,然而这样的外部措施并不是根治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的关键。对此,我们引入“共情教学模式”这一理念,旨在提高大学课堂质量,推动高校教育改革。  【关键词】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具有课程内容复杂、理论抽象难懂的特点。学校的生源条件又决定其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学习主观能动性不足。故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课堂变得高效成了本课程改革的重难点。基于此,本文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法方法的合理运用、课程结业考核方式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讨探。  【关键词】中职 ; 电工电子 ; 课
【摘要】学术界关于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形式的争论持续至今,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学科中心课程论”和“能力中心论”。两者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前者偏重于理论,主张根据知识设置教学课程,侧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后者偏重于实践,主张课程设置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侧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以上两种课程观在我国职业教育实践中各有体现,受其影响,国内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也尚无定论。概括来说,学术界关于我国职业
【摘要】对于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有效提高九年级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是目前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的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针对化学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有效的优化措施,希望可以促进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九年级 ; 化学 ; 教学方法 ;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