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前后矛盾辨正四则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下称人教版)文言文的注释经过多次完善,总体来说做到了准确、简明,既照顾到初中生文言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又照及到初中生的认知心理,不可不谓教材中之翘楚。但百密难免一疏,人教版的六册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被”“陇”“有”“衡”四个词的注释体例存在着前后矛盾不统一的问题。下面逐一列举分析,尽可能据形求义、溯本探源,求教于方家,以使教材进一步规范化。
  一、被
  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下册《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同舍生皆被绮绣”之“被”注释为“同‘披’”。而在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一文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之“被”注释为“通‘披’”。两处之“被”虽然都解释为“穿着”,但是这种前后不统一注释体例肯定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惑。其注释体例究竟是“同”还是“通”,下面详辨。
  “被”,《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云: “被,寝衣,长一身有半。从衣皮声。”“寝衣”近似于今天的被子。被子是加盖在身上的,所以“被”由本义被子,引申为覆盖,又引申为穿着、披着,于是逐步出现了一形多义即一个字形记载若干词义的情况。课文中“同舍生皆被绮绣”“将军身被坚执锐”之“被”都属于这种情况,“被绮绣”“被坚”意思分别为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穿着坚硬的铠甲。后来,因为一个字形表示多个词义有诸多不便,毕竟语言中字和词的一一对应是语言表达的最佳态势,于是为其中的“穿着、披着”义重新造字,即在“被”字的基础上改变形符“衣”为“扌(手)”而造出“披”字,着重强化其动作。如《汉书·陈汤传》:“望见单于立五采幡织,数百人披甲乘城。”这里的“披甲乘城”即穿着铠甲登上城墙。也就是说,“披”字是在“被”字的形体基础上分化出来的,因此,教材中此二例的“被”皆注释“被,同‘披’”为宜。
  二、陇
  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上册《观刈麦》一文中,将“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之“陇”注释为“同‘垄’”。而在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之“陇”却注释为“通‘垄’”。注释体例也属于前后矛盾不统一。
  “陇”,从阝(阜)龙声。阜指土山,从阜的字多表示与山有关,作为偏旁隶定作阝。《说文》云:“陇,天水大阪也。”阪就是山坡,“陇”本义是山名,指陇山。北朝无名氏《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这里的“陇头”指陇山顶上。因其绵延于陕甘交界,相沿亦指称甘肃。“垄”,“字也作‘垅’”,[1]“垅”“垄”二字音义相同,只是形体组合中偏旁的位置不同,是一个词的两种形体、两种写法。《说文》只见“垅”,本义坟墓。《说文》云:“垅,丘垅也。”王筠《说文句读》:“丘、垄同义,故用为连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高者谓丘垄。”《礼记·曲礼上》:“适墓不登垄。”郑玄注:“垄,冢也。”坟因堆土而成,故引申有田垄之义,田垄即堆土分界田地而成一行一行的土埂,也称田埂。坟之高者称丘垄,因而“垄”亦泛指山丘、高丘,葛洪《抱朴子·勤求》:“夫搜寻仞之垄,求干天之木,漉牛迹之中,索吞舟之鳞,用日虽久,安能得乎?”此处“寻仞之垄”即七八尺高的山丘。
  “陇”“垄”皆为东部来母字,典籍中常出现借“陇”表“垄”的通假。“小麦覆陇黄”意为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此处的“陇”指田垄,乃其假借义,本字为“垄”。“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意为冀州以南,汉水以北,再也没有山将其隔断,此“陇”是“山丘”义,本字亦当为“垄”。因此,教材中此二例的“陇”应注释为“陇,通‘垄’”为宜。
  三、有
  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上册《〈论语〉十二章》一文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之“有”注释为“通‘又’”。而在八年级教材上册《核舟记》中,“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之“有”却注释为“同‘又’”。下面予以辨析。
  “有”,金文作,从手持肉,肉在上古极其珍贵,因而选肉作为意符具有典范性,表示出与“无”相对的意义,此乃其本义。故林义光《文源》:“有,持有也。古从又持肉,不从月。”[2](p856)引申为“领有”“出现”“不定指”等义。“又”是古“右”字,本义是手。“又”,甲骨文作,象右手之形。《说文》:“又,手也,象形。”以“又”作偏旁的字多与手有关,如“取”是拿来、“叔”是拾。借用为虚词,“又”表示动作重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再”,一般略带感叹语气;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也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有”“又”皆为之部云母字,经常出现互相通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和“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中的“有”实际都是“又”的通假字,是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的,其中“八分有奇”言八分多一点,奇是“零数、余数”之义,相当于口语中所言的零头。因而教材应注为“有,通‘又’”。
  纵观典籍,“又”也可通“有”。如《汉书·韩信传》:“淮阴少年又侮信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王念孙《读书杂志》云:“此‘又’读为‘有’,言少年者有侮信者也。”
  四、衡
  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上册《核舟记》一文中,“左手倚一衡木”之“衡”注释为“同‘横’”;而九年级教材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之“衡”却注释为“通‘横’”,也是前后不统一,下文详辨。
  “衡”,始见于金文,隶变以后,字形规整,写作“衡”。《说文》:“衡,牛触。从角从大,行声。《诗》曰:‘设其楅衡。’”向熙《诗经词典》:“楅衡,控制牛的用具。在牛角上加上横木,以防牛牴触人。”[3]由此来看,“衡”之本义当为绑在牛角上以防触人的横木。引申为车辕头上套牲口的横木,《释名·释车》:“衡,横也,横马颈上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车》亦云:“衡者,横木,长六尺六寸,以施轭驾马颈者也。”又引申为“纵”的相对义,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注·车部》云:“衡之本义横木牛角,引申凡物横著之称。”[4]此处“横著”就是今天说的横向。盖因秤杆由横木制成,又引申有秤、衡量、比较等常用义。“横”,本义是门前横木,《说文》:“阑木也,从木,黄声。”段玉裁注:“阑,门遮也。凡以木阑之,皆谓之横也。”引申有横着、与“纵”相对、交错等义。
  可以看出,“衡”和“横”都有“横木”之义。课文中“左手倚一衡木”中的“衡”即“横木”。而“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中的“衡”意思是与“纵”相对,即横向的,因而朱熹在《孟子集注》中对“衡于虑”解释说:“衡,与横同。”“困于心”“衡于虑”对举,结构相同,所表意义也相近,其中“衡”一般意译为“阻塞”、“堵塞”,杨伯峻《孟子译注》将此句译为“心意困苦,思虑阻塞,才能有所愤发而创造”。可以说,“衡”和“横”在表示“与‘纵’相对”上是相通的,《资治通鉴·周纪一》云:“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纵横者。”胡三省注:“横,亦作衡。”因此,教材中这两处的“横”应都注为“衡同‘横’”。
  传世文献中,“衡”通“横”倒是存在,只是和上面意义不同。“横”通“衡”也存在,只是不常见而已。如《管子·君臣上》:“下有五横,以揆其官。”尹知章注:“横謂糺察之官,得入人罪者也。”糺,即纠,糺察之官即古代检察官。此义是由“衡量”义引申而来,其本字则是“衡”。
  参考文献:
  [1]王力等.王力古汉语词典[M]北京:上中华书局,2003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
  [3]向熙.诗经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1986
  [4]宗福邦等.古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其他文献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原发性肝癌组织中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的点突变,突变率为48.4%,结果表明P^53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环境致癌物AFB1和HBV有关。
<正> 21世纪的现代化学校图书馆,已逐步发展成文本与电子图书馆相统一的复合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人员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和责任。本文试从六个方面就学校图书馆如何引领、促
Solutions of most non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have to be obtained numerically. The time series obtained by numerical integration will be a solution of the
Many equations possess soliton resonances phenomen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oliton resonances of the nonisospectral modified Kadomtsev-Petviashvili (mKP) equa
1998年不少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举国上下踊跃捐款捐物,乡镇企业也都积极捐赠救灾款物。企业对于捐赠款物,应作出正确的账务处理。本文对此谈些浅见。一、捐赠救灾款的会计处理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focus on the Riesz means of eigenvalues of the subelliptic Laplacian on the Heisenberg group Hn. We establish a trace formula of associ
《湖心亭看雪》一文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老师们在教授《湖心亭看雪》时都会强调,文章体现了张岱傲岸自持的个性和对"冰雪人格"的追求,透
无论处于哪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均凝聚着文学价值以及道德观念。本文分析“杜十娘与茶花女的文化悲剧意蕴”这一论题,试图使高三学生全面解读文学作品,获知作品的内在文化悲剧意蕴,从而丰富高三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  一、作品简介  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者为冯梦龙,作品创作于明代,属于短篇小说。作品围绕杜十娘展开论述,杜十娘虽身为名妓,但内心渴望过上正常生活,待生活
Intestinal infection has become a common disease in human and endoscopy can be a powerful means in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illnesses.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de
In this paper, we give some new results of common fixed point theorems and coincidence point case for some iterative method. By using of variation iteration m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