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赞歌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mour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用革命、爱情、理想谱写的一首青春赞歌,它是一部全面反映20世纪30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部“红色经典” ,阅读那一代青年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青春之歌,相信它对我们的成长不无启迪。
  (雨 田)
  
  作者简介
  
  杨沫(1914—1995),生于北京。20世纪30年代参加革命,4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建国后曾出版中篇小说《苇塘纪事》,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东方欲晓》《芳菲之歌》《英华之歌》,短篇小说集《红红的山丹花》《杨沫小说选》等。杨沫是当代第一位创作知识分子题材长篇小说的作家。她善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描摹知识分子的心态,观照他们的人生遭际,概括他们的成长道路,肯定他们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从而创作出革命历史文学,奠定了她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内容简介
  
  《青春之歌》是杨沫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全面反映20世纪30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青春之歌》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来反映这场历史大风暴的。林道静生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作家以满怀激情的笔墨,真实地展示了林道静充满坎坷,充满荆棘,但却丰富多彩的人生之旅。小说还成功地塑造了卢嘉川、江华、余永泽等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青春之歌》情节真实感人,文笔流畅优美,时代色彩浓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者,被誉为新中国文学史上的“红色经典”。
  
  片段赏读一
  
  〔读书人语〕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缚,女学生林道静毅然出走,只身逃到了北戴河谋生。没有经历过种种锻炼和磨砺的她天真、沉闷。
  车到北戴河,女学生一个人提着她那堆乐器——实在的,她的行李,除了乐器,便没有什么了——下了火车。留在车上的旅客们,还用着惊异的惋惜的眼色目送她走出了站台。
  小小的北戴河车站是寂寥的。火车到站后那一刹那的骚闹,随着喷腾的火车头上的白烟消失后,又复是寂寞和空旷了。
  这女学生提着她的行李,在站台外东张西望了一会儿,看不见有接她的人,就找了一个脚夫背着行李,向她要去的杨庄走去。
  走路的时候,她还是那么沉闷。她跟在脚夫后面低头走着,不言也不语。后来转了一个弯,走到个小岗上,当蔚蓝的天空和碧绿的原野之间突然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时,这女学生迟滞的脚步停下来了。她望着海,那么惊奇,明亮的眼睛露出了欢喜的激动,“呵!呵!”她连着呵呵了两声,脚步像粘在地上似的不动弹了。“第一次看见——多么美呀!”她贪婪地望着微起涟波的平静的大海,忘记了走路。
  “小姐,快走哇!怎么不走啦?”脚夫没有理会女学生那一套情感的变化,径直走到了山脚下,当他看不见雇主的踪影时,这才仰头向山上的女学生吆喝着。
  女学生仍然痴痴地望着崖底下的海水,望着海上的白色孤帆,好像什么也没有听见。
  “喂!我说那位姑娘啊,您是怎么回事呵?”脚夫急了,又向山上大声吆喝着,这才惊醒了女学生,她揉揉眼睛茫然地笑了一下,快步跑下了山岗。
  他们又一起走起来了。
  脚夫是个多嘴的中年人,他不由向这举止有点儿特别的女学生盘问起来:“您站在山上看什么哪?”
  “看海。多好看!”女学生歪着头,“你住在这儿多好,这地方多美呵!”
  “好什么?打不上鱼来吃不上饭。我们可没觉出来美不美……”脚夫笑笑又问道,“我说,您这是干吗来啦?怎么一个人?避暑的?”
  女学生温厚地向脚夫笑笑,半晌才说:“哪配避暑,是找我表哥来的。”
  脚夫瞪大了眼睛:“您表哥是谁?警察局的吗?”
  女学生摇摇头:“不是,我表哥是教书的——杨庄的小学教员。”
  “嘿!”脚夫急喊了一声,“我们邻村的先生啊,我都认识。不知是哪一位?”
  “张文清。”女学生的神色稍稍活跃一些,她天真地问,“你认识他吗?他在村里吗?怎么没有上车站来接我……”
  脚夫的嘴巴突然像封条封住了。他不做声了。女学生凝望着他黝黑多皱的脸,等待着他的回答。但是他不出声,又走了好几步远,这脚夫却转了话题:
  “我说,您贵姓啊?是从京里下来的吗?”
  女学生还带着孩子气,她认真地告诉脚夫:“我姓林,叫林道静,是从北平来的。你不认识我表哥吗?”
  
  片段赏读二
  
  〔读书人语〕入党后的林道静被调到北大做学生运动工作。白色恐怖下的北大,只剩下三名党员,学生们很不信任刚来的道静。道静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开展工作。北大的学生运动又如春潮澎湃,滚滚向前了!在艰苦的工作斗争中,林道静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坚强。
  “一二·九”之后的一星期内,党紧密地团结了各个学校涌现出来的大批积极分子,广大爱国青年也纷纷奔到民族解放的战场上来。于是党的力量,人民的力量突然扩大了,迅速发展了。为了继续扩大“一二·九”的成果,为了发动更多的群众涌向正义的爱国之路,为了反对出卖华北的冀察政委会的成立,12月15日的夜晚,党领导学联的负责人在长安饭店开了一间房间,一桌麻将牌打了一阵,于是一切计划筹划定了。决定在第二天——12月16日伪“冀察政务委员会”正式成立的日子,再一次号召全市的大中学校来一次规模更大的示威游行。
  道静在深夜里被徐辉唤醒来。徐辉告诉她关于第二天的行动计划,北大的工作她全部交给道静来负责,便急忙赶到别的学校去了。
  道静整整奔忙了一夜。她、侯瑞和其他党员以及积极分子们,分头分工负责,终于在三四个钟头内秘密动员了一批北大同学去参加第二天——也可以说当天清晨的游行示威;同时也把宣传队、纠察队、交通队等组织布置妥当。
  天快亮了,一切复杂的紧迫的工作大体就绪了,道静倒在女生宿舍张莲瑞的床铺上刚想休息一下,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而且心跳眩晕。歇过一阵,刚好一些,街上已经有了歌声、口号声。她就从床上一跃而起,忙忙地喝了两口冷水,抬起脚就走了。
  工作是繁重、艰巨的,虽然大体上已经就绪,但道静心里依然不放心。她迅速跑到东斋找到侯瑞,又最后了解了整个布置的情况后,这才稍稍轻松一些,开始作为一个游行群众奔向西斋去集合。
  “一二·一六”这一天,全北平市的大、中学生共组织了四个游行大队。城里三个,城外一个。第一队由东北大学领导;第二队由中国大学领导;第三队由北京大学领导;城外的一队由清华大学领导。计划和路线是:各校一律在上午七时出发,分别向天桥集合。然后由天桥进正阳门,经天安门向东,经东单到外交部街,队伍最后向外交大楼——“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的地方举行抗议示威。
  …… ……
  东斋和西斋的学生汇合之后,道静在人群中首先看见了国文系四年级的学生邓云宣。全班数他年岁最大,也数他最埋头用功。“一二·九”他没参加,但是今天他也参加来了。他穿着灰棉长袍,戴着一顶黑色的猴帽,一手扶着深度的近视眼镜,一手生怕跌倒似的紧拉住他身旁一个同学的胳膊。他正迈着慌促的步子走着,一回头发现了身后的林道静,立时他又惊又喜地连连点头招呼道:“你也来了?好!好!好!……请多指教吧!”
  “怎么样,不太紧张吧?”道静探着头笑着问他。
  邓云宣严肃地招手喊道:“不,不,不,我已经料到了!早已料到了!”说着话,他发觉自己落后了两步,赶快向道静摆着手,拙笨地探着脑袋紧赶上去。
  北大的游行队伍刚走到景山东街,又突然停住了。马路旁边一小群军警正摆弄着一架水龙,准备接水喷射前进的人群。
  “夺过水龙呀!”道静又领头高喊一声,接着奋勇地冲向了水龙。
  “夺过来不叫它逞凶呀!”侯瑞也跟着边冲边喊起来。
  侯瑞、韩林福、刘丽、吴禹平、道静几个同志杂在人群中高喊着向军警冲去——夺水龙。
  党员们分头带领着积极分子,奋勇地向水龙冲过去。
  被激怒了的同学接着也像一团大火似的向一群黑色的乌鸦扑上去。那些拿着水龙的家伙们一见势头不好,二话没说,吓得扔下水龙扭头就跑。水龙顺利地被抢在同学们的手中。这时王晓燕和李绍桐、张莲瑞捧着刚刚做好的两面崭新的北京大学的旗帜也赶到了。一阵狂热的欢呼,代替了悲愤的口号声。
  “北大同学们!胜利是我们的呀!”
  这时道静的心里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欢快。她站在人群中,苍白消瘦的脸上浮现着幸福的红晕。党交给她去完成的任务,一件件都按照计划完成了。对一个党员来说,还有比这个更为幸福的事吗?
  …… ……
  在北大的队伍中,道静支撑着虚弱的身体一晃一晃地走着。
  …… ……
  道静的喉咙嘶哑了,千万个青年的喉咙都嘶哑了。尘土、眼泪和鲜血混凝在他们的脸上。在不远的前面,道静又瞥见了王鸿宾教授和他的夫人。老教授的眼镜已经被打碎,他肥大的棉袍也已被扯烂,满是尘土的脸上凝结着血迹。但他仍和夫人互相紧紧地搀扶着,而且昂然地站在人群的前面。
  “一边是神圣的工作,一边是荒淫与无耻。”道静的心里忽然响起了这句话,这时,在她眼前——在千万骚动的人群里面——卢嘉川、林红、刘大姐、“姑母”、赵毓青,还有她那受了伤的、刚才又像彗星一样一闪而过的江华的面庞全一个个地闪了过来;接着不知怎的,胡梦安那个狼脸、戴愉那浮肿的黄脸,还有余永泽那亮晶晶的小眼睛也在她眼前闪过来了。排山倒海的人群,远远的枪声,涌流着的鲜血,激昂的高歌……一齐出现在她的面前,像海涛样汹涌着。由于衰弱的身体加上过度的激动与疲劳,这时,她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几乎跌倒。可是,她旁边的一个女学生用力抱住了她。虽然彼此互不相识,但是她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
  关闭的城门并不能拦阻英勇无畏的青年游行者,他们俨然是攻坚的战士,一行行,一队队,在怒吼的寒风中,就像在狂擂的战鼓中向敌人开始了顽强的攻击战。城门终于被人的海洋冲破了——敌人不得不在狂怒的人群面前打开了城门。于是浩浩荡荡的队伍又继续前进。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民众们,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中国人起来救中国呵!”
  无穷尽的人流,鲜明夺目的旗帜,嘶哑而又悲壮的口号,继续沸腾在古老的故都街头和上空,雄健的步伐也继续在不停地前进——不停地前进……
其他文献
有些东西只是短暂地拥有,却无力去挽留,匆匆地来,匆匆而去。聆听着旋律优美的轻音乐,在难以呼吸的夜里喘息着、苟活着,却很想停留在这一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自己害怕2005的到来吧。    花季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冰冷的手在熟悉的键盘上犹豫,再次闭上疲惫了的双眼。我的花季就这样结束了,再也没有逗号的重现,最终只能划上句号。淡淡花季挥洒而过,被无情的风卷走,再也没有花季可挥霍。花季再也无法重
期刊
科学本是最讲求真实性的,但也有许多所谓轰动一时的“科学成果”或“惊人发现”,实际却是假冒伪劣产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穿”轰动世界的20世纪十大科学骗局。  (奇 奇)    1.百慕大“死亡三角”    在众多科学骗局中,“百慕大”传说是影响最大且流传最广的一例,但它的起因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个美国飞行员的传说而已。由于百慕大地处太平洋中心,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百慕大政府不仅没有尝试去澄清这
期刊
留在弗德剧院的艾米丽、去通知总统的约纳森,还有想要说服总统夫人的迈特,他们三个人都在为救林肯总统而努力,可是谁都不相信他们所说的是真的。约好的见面时间快到了,他们会准时碰面吗?他们还会想到什么好办法去阻止这场悲剧呢?欢迎继续关注精彩的《逆时间飞行救总统》。  (雨 田)   “林肯夫人,夫人,”厨师忍不住说,“我的确不是告状,夫人,可是小主人泰德又把街上的流浪儿带到这里来。”  林肯夫人转过身来,
期刊
在世界文学的长廊里,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以绚丽多彩的故事、突兀离奇的情节、超凡奇特的幻想令全世界无数读者为之惊叹,正如高尔基所说:“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宏伟著作中,《一千零一夜》是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编 者)     书名渊源    《一千零一夜》的书名出自这部故事集的第一个故事。相传古时候阿拉伯国王山鲁亚尔酷爱打猎,但每次外出打猎时,王后和宫女就同奴仆们到花园里饮酒作乐。国王一怒
期刊
夏天到了,杨柳抚堤,百花争艳,鸟儿嬉戏……好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看着窗外灿烂的阳光,你的小脚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了?是不是想出去感受一下夏天的律动?是不是还想有个宠物为伴,相互追逐玩耍?是不是这个随行的伙伴还要胖胖嘟嘟可爱至极,一路上还能和你不停讲笑话?那么好吧,满足你这个小小的愿望,我把加菲猫从美国带来陪你了。这个毛茸茸、胖乎乎,像小绒球一样的搞怪猫咪,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般的惊喜,保证让你拥有
期刊
迈特虽然没有找到其他两个伙伴,但是,他意外地发现了布斯和他的同伙的阴谋,同时他也遇到了这次逆时间旅行中最大的危险……   (雨 田)  “那么说纪念碑还没有修好?”迈特说,眼睛仍然望着碑的上面,这让他生出一些烦恼。   “我想他们把钱都花在了买子弹和枪炮上了。”士兵对着纪念碑基座挥了一下手,“买大理石可不便宜。”   谢过士兵,迈特折回运河。当然,艾密丽和约纳森没有来,这让迈特烦躁不安。他记得在一
期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己及人,此为一境界。让我们共同走近《鲜花与孤儿》,原来爱着别人与被人爱着一样,都是种幸福。   (编 者)  一个守墓人多年来每周都要收到一位不相识的妇人寄来的钱,要他买一束鲜花放到她儿子的墓前,他都认真地照办了。后来有一天,他们见面了。那天,一辆小轿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办公室,说:“埃特加夫人——就是那位每周都请你为她儿子送花
期刊
  
期刊
本文是一位作者给21世纪初的中国少年提出的24条建议,它既不是学校的纪律,也不是社会的准则,它只是告诉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相信对你是有用的。   (雨 田)  1.不要把瓜子壳扔在垃圾桶以外的地方。  2.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3.不要在深夜里唱卡拉OK。  4.哪怕你三天没吃东西了,也要排着队打饭。  5.不要以为老师所说的话都是对的,也不要认为教科书上讲
期刊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中译本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面世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阶层读者的热烈欢迎。无数青少年从这本书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今天我们就把这部被誉为“英雄的成长史”的书介绍给大家,相信你一定会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编 者)     内容梗概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是一本介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青年英雄的书。这部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原型,记述了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二人短暂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