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成长史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alb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中译本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面世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阶层读者的热烈欢迎。无数青少年从这本书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今天我们就把这部被誉为“英雄的成长史”的书介绍给大家,相信你一定会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编 者)
  
   内容梗概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是一本介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青年英雄的书。这部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原型,记述了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二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卓娅和舒拉20世纪20年代出生于苏联的一个普通劳动人民家庭。在父母的倾心教育下,姐弟俩从孩提时代起就逐步养成许多优良品质:尊重长辈、乐于助人、学习勤奋、积极劳动、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等等。1941年,德国法西斯背信弃义入侵苏联,还在读中学九年级的卓娅辞别母亲,自愿加入游击队,走上保卫祖国的岗位。在经过短期培训后,她和同志们一起深入敌占区埋地雷,烧敌营,表现机智勇敢。1941年9月的一天,她在烧毁敌人的马厩时不幸被捕。凶残的敌人对卓娅进行了种种摧残和侮辱:长时间地严刑拷打她,并逼迫她严冬里身着单衣,赤裸双脚在雪地里跑动——坚强的卓娅承受住了所有非人的折磨,拒绝回答德寇的问题,没有泄漏游击队的任何秘密。一无所获的敌人恼羞成怒,绞死了卓娅。弟弟舒拉从小就与姐姐感情深厚,他在卓娅牺牲后,怀着为姐姐报仇的决心进入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坦克学校参加培训。不久,他驾着坦克奔赴前线,以指挥员的身份率领士兵奋勇杀敌。在战场上,他镇定勇敢,表现出色,屡建功勋,先后获得卫国战争一级金质勋章和红旗勋章,最后在1945年4月——二战胜利前夕不幸牺牲在自己的指挥岗位上。
  
  作者简介
  
  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卓娅和舒拉姐弟俩的母亲,她用朴实的语言、流畅的文笔满怀深情地回顾了两位英雄从出生到牺牲的一幕幕生活场景,全书写得自然生动,充满生活气息,通篇充满了温馨的爱:对亲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祖国的爱。养育了两位英雄儿女的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女性。她年轻时就失去了丈夫,独自挑起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生活再艰辛,她也从不抱怨,而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应该正直做人,辛勤劳动,感受生活的种种美好。她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利用一切机会跟孩子们讲故事,谈人生,引导他们做诚实勇敢的人。
  虽然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但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坚强地承受住了这一连串的打击,她没有被悲伤击垮,而是化悲痛为力量,以坚韧的毅力不知疲倦地进行创作活动和社会活动,以卓娅和舒拉精神鼓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位善良坚强的伟大女性,我们可以从她身上汲取力量,学会正视人生的挫折,勇敢积极地生活。
  
  片段赏读一
  
  [读书人语]透过卓娅和舒拉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英雄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在日常生活中母亲时时都在注意培养孩子们善良好学、诚实坚定、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谁能说卓娅和舒拉后来的英勇表现与母亲的教育和他们所读过的那些书没有关系呢?
  我很早就开始了和孩子们共同解决家庭的收支问题。
  我记得,在1937年我们立了存款簿子,郑重地存入了最初的75卢布。每次在月底能节省若干钱的时候,全是由卓娅把钱送到储蓄银行去,甚至在钱数不多,只有15到20卢布的时候,也储蓄起来。
  现在我们有了一项新的开支:在银行里立有159872号存款户头,苏联人民把捐助西班牙共和国妇女和儿童的钱全汇存在这一户头名下。
  我们也这样做。这个意思并不是我先想起来的,而是舒拉首先说出来的。他说:“我和卓娅可以少花一点儿吃早点的钱。”
  我说:“不行,早点钱我们不能动。可是少看一两次足球赛却可以,并且还会更有益处。”
  然后我们开了一张最需要物品的清单:卓娅没有手套,舒拉的鞋子完全坏了,我的胶皮套鞋也破了。此外,舒拉的颜料已经用尽了,卓娅需要刺绣用的丝线。这时候就可能有争执:孩子们一向主张买我需要的东西。
  我们最得意的一项开支是买书。
  到书店里,先翻看放在柜台上的书,然后再由较远处用足尖站着,歪着头看紧紧挤着放在书架上的书的名称,翻阅,再翻阅,商议……最后拿着仔细包好的,很重的一包书回到家里。这该是多么愉快的事呀!我们的书架子(它放在屋角,在卓娅的床头处)摆上一本新书的那一天,在我们家里就算是节日,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谈论新买来的书。新书我们轮流着读,有时候在星期日下午朗读。
  我们共同读过的书中,有一本书名叫《国内战争中的女性》,这是本人物略传汇编。我记得,我正坐着织补袜子,舒拉画画,卓娅打开了书准备读。舒拉忽然说:
  “你最好别从头接连着念。”
  “那怎么念呀?”卓娅觉得很奇怪。
  “你这样:你把书随便打开,翻到什么我们就由那里开始。”
  我不知道为什么他想要这样做,但是我们就这样决定了。
  打开了的恰好是《丹娘·索罗玛哈略传》。
  我还记得,那是由3个笔记本子里摘来的一些片断:最先是农村女教员丹娘·索罗玛哈的哥哥叙述她,以后是一个男学生叙述她,最后是她的小妹妹叙述她。
  …………
  卓娅继续读:以后是讲白党怎样天天用酷刑拷打丹娘。白匪们因为丹娘没喊叫,没求饶,而是勇敢地瞪着刽子手们,所以就对她这样报复……卓娅放下书走到窗前很久很久地不回头看。她不常哭,她不喜欢人们看见她的眼泪。
  舒拉早已放下了画册和颜料,这时他就拿起书来开始继续读。拉亚·索罗玛哈叙述了姐姐的死:“关于她临死的情形我知道这些事:11月7日黎明,哥萨克们拥进了监狱。他们用枪托往外驱逐狱里的人们。丹娘在门口转回身来向着留在监狱里的人们说:‘永别了,同志们!’她的响亮的镇静的声音,传遍了房间。‘这血不会白白地流在墙上!苏维埃快来到了!’在严寒的早晨,白匪们在牧场后边砍死了18个同志。丹娘是最后一个。
  她信守着自己的话,始终没向刽子手们求饶。”
  我记得:那天晚间被丹娘的惊人毅力和丹娘的形象的纯洁所感动得哭的,不只是卓娅一个人。
  
  片段赏读二
  
  [读书人语]卓娅牺牲后,弟弟舒拉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战场,很快他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尉。但是,“战争与死亡是不可分离的”,就在战争胜利的前夕,母亲收到了舒拉的战友寄来的一封信……
  4月20日我在信箱里接到一封信。信封上是舒拉的战地邮政号码,但是地址并不是他的笔迹写的。我怕拆开这封信,拿着它愣了很久,最后终于拆开它读了最前的几行,眼前发黑了。我换了一口气之后重新又读,仍是读不下去。以后用尽所有的力量,咬紧牙,勉强读完了。
  1945年4月14日
  亲爱的柳鲍娃·齐莫菲耶夫娜!
  很痛心地给您写这封信。我求您:集中勇敢和坚毅。
  您的儿子近卫军中尉亚历山大·阿那托利维奇在反德国侵略者斗争中壮烈地牺牲了。他把自己的青春的生命献给我们祖国的自由和独立了。
  我告诉您:您的儿子是英雄,您可以因他而骄傲,他曾忠实地保卫祖国,他堪称为他的姐姐的好弟弟。
  您把您的仅有的最宝贵的东西——儿女,都献给祖国了。
  …………
  昨天舒拉在争夺哥尼斯堡西方的非布鲁定克鲁格村落的战斗中牺牲了。那一村落已经落在我们手里,您的儿子在最前头的队伍中间闯入了那个村落,击毙希特勒匪徒40余人,并轧毁反坦克炮4门。爆炸的炮弹永远地夺去了您的亲爱的、也是我们的亲爱的舒拉的生命。
  战争与死亡是不可分离的,但是死于我们胜利的前夕,就令人特别惋惜。
  紧握您的手。希望您勇敢。衷心尊敬您和同情您的近卫军中校列盖札。
  …………
  舒拉问过我若干次:“妈妈,你怎么想象胜利那一天呀?
  你以为那是在什么时候?真是在春天吧?一定在春天!倘若在冬天,那么,雪是一样要融化的,花一样要开的!”
  现在胜利临近了。这已经是胜利的前夕,幸福的前夕。可是我坐在我的孩子的棺材旁边。他像活人一样躺着:容貌是安静的,明朗的,我没预料到我们会这样见面。这实在是超过一般人所能忍受的事……
  后来,我的眼睛不知不觉地离开了舒拉的脸,往上看了看,我看见了另一个青年的面孔。我仔细地看他,可是想不起来过去在什么地方见过他:那时很不容易思索什么,回忆什么了。
  “我是沃洛嘉·奇托夫。”青年小声地说了。
  马上我就想起了那年4月,当我回到家来遇到舒拉和他的朋友们在高兴地谈话的那一晚上。“将军还亲自请我们吸烟哪……我们到乌里扬诺夫斯克坦克学校去……”我仿佛又听到儿子的声音了。
  “其余的人们呢?”我勉强地问。
  沃洛嘉告诉我说,尤拉·布娄多和瓦洛嘉·尤里耶夫牺牲了,他们也像舒拉一样,没等到胜利就牺牲了……多少青年,多少好人都没等到这一天就牺牲了!……
  ……恐怕我不能系统地,详细地把在哥尼斯堡的两天的事述说出来了。但是我记得人们曾怀着什么样的敬爱谈论舒拉。
  我听见人们的一些话:“他勇敢……是一个谦虚的人,是多好的同志呀!年轻,可是一个真正的指挥员!我永远忘不了他!”
  以后我就回来了。舒拉的坦克的射击手萨沙·斐基柯护送着我,他一路上像照顾病人那样照顾我,像儿子那样关心我:不问我他就猜到了需要做什么。
  ……5月5日在诺伏捷维奇公墓安葬了舒拉。卓娅的坟的对面又添了一座新坟。他们死后和生前一样,仍在一起。
  这是胜利之前4天。
  5月9日我曾站在自己的窗前看着人像长河一样流过去:走过的有儿童也有成年人,大家像一个整个家庭,全是狂欢的,幸福的。这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
  我的孩子们永远不能再看见蓝天了,不能再看见鲜花了,他们永远不能再迎接春天了。他们为了别的孩子,为了在渴望已久的这一点钟在我眼前过着的孩子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读书人语]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用来打发时光,可读可不读的闲书,对那些行走在成长路途上的年轻人来说,它是一位很好的朋友, 它教你如何变得坚强、善良和勇敢。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需要这种震撼,这种激励。
其他文献
狗恶酒酸    宋人有酤酒(1)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2)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猛,人挈(3)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难点注解】  (1)酤酒:卖酒。(2)里人:乡人。(3)挈:携带。    【短章新解】  寓言狗恶酒酸说的是古时候有家卖酒的,酒铺里盛酒的酒器特别清洁,但酒放在外边很长时间直至变酸都
期刊
有些东西只是短暂地拥有,却无力去挽留,匆匆地来,匆匆而去。聆听着旋律优美的轻音乐,在难以呼吸的夜里喘息着、苟活着,却很想停留在这一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自己害怕2005的到来吧。    花季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冰冷的手在熟悉的键盘上犹豫,再次闭上疲惫了的双眼。我的花季就这样结束了,再也没有逗号的重现,最终只能划上句号。淡淡花季挥洒而过,被无情的风卷走,再也没有花季可挥霍。花季再也无法重
期刊
科学本是最讲求真实性的,但也有许多所谓轰动一时的“科学成果”或“惊人发现”,实际却是假冒伪劣产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穿”轰动世界的20世纪十大科学骗局。  (奇 奇)    1.百慕大“死亡三角”    在众多科学骗局中,“百慕大”传说是影响最大且流传最广的一例,但它的起因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个美国飞行员的传说而已。由于百慕大地处太平洋中心,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百慕大政府不仅没有尝试去澄清这
期刊
留在弗德剧院的艾米丽、去通知总统的约纳森,还有想要说服总统夫人的迈特,他们三个人都在为救林肯总统而努力,可是谁都不相信他们所说的是真的。约好的见面时间快到了,他们会准时碰面吗?他们还会想到什么好办法去阻止这场悲剧呢?欢迎继续关注精彩的《逆时间飞行救总统》。  (雨 田)   “林肯夫人,夫人,”厨师忍不住说,“我的确不是告状,夫人,可是小主人泰德又把街上的流浪儿带到这里来。”  林肯夫人转过身来,
期刊
在世界文学的长廊里,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以绚丽多彩的故事、突兀离奇的情节、超凡奇特的幻想令全世界无数读者为之惊叹,正如高尔基所说:“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宏伟著作中,《一千零一夜》是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编 者)     书名渊源    《一千零一夜》的书名出自这部故事集的第一个故事。相传古时候阿拉伯国王山鲁亚尔酷爱打猎,但每次外出打猎时,王后和宫女就同奴仆们到花园里饮酒作乐。国王一怒
期刊
夏天到了,杨柳抚堤,百花争艳,鸟儿嬉戏……好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看着窗外灿烂的阳光,你的小脚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了?是不是想出去感受一下夏天的律动?是不是还想有个宠物为伴,相互追逐玩耍?是不是这个随行的伙伴还要胖胖嘟嘟可爱至极,一路上还能和你不停讲笑话?那么好吧,满足你这个小小的愿望,我把加菲猫从美国带来陪你了。这个毛茸茸、胖乎乎,像小绒球一样的搞怪猫咪,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般的惊喜,保证让你拥有
期刊
迈特虽然没有找到其他两个伙伴,但是,他意外地发现了布斯和他的同伙的阴谋,同时他也遇到了这次逆时间旅行中最大的危险……   (雨 田)  “那么说纪念碑还没有修好?”迈特说,眼睛仍然望着碑的上面,这让他生出一些烦恼。   “我想他们把钱都花在了买子弹和枪炮上了。”士兵对着纪念碑基座挥了一下手,“买大理石可不便宜。”   谢过士兵,迈特折回运河。当然,艾密丽和约纳森没有来,这让迈特烦躁不安。他记得在一
期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己及人,此为一境界。让我们共同走近《鲜花与孤儿》,原来爱着别人与被人爱着一样,都是种幸福。   (编 者)  一个守墓人多年来每周都要收到一位不相识的妇人寄来的钱,要他买一束鲜花放到她儿子的墓前,他都认真地照办了。后来有一天,他们见面了。那天,一辆小轿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办公室,说:“埃特加夫人——就是那位每周都请你为她儿子送花
期刊
  
期刊
本文是一位作者给21世纪初的中国少年提出的24条建议,它既不是学校的纪律,也不是社会的准则,它只是告诉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相信对你是有用的。   (雨 田)  1.不要把瓜子壳扔在垃圾桶以外的地方。  2.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3.不要在深夜里唱卡拉OK。  4.哪怕你三天没吃东西了,也要排着队打饭。  5.不要以为老师所说的话都是对的,也不要认为教科书上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