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c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江苏省对材料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江苏大学材料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以及材料类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定位。实践表明: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材料 专业群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a)-0249-02
  
  目前,材料学科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学科之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大专业的发展也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由于材料本身的多样性,例如金属材料,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具体材料对社会发展贡献的差异性,这使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具有丰富的内涵。而如何构建课程体系,则成为各校的特色和侧重点。Oxford大学,Cambridge大学,东京大学等的工作富有成效。而国内以柯俊教授为代表的北京科技大学,以徐僖教授为代表的四川联合大学在材料专业的改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总体上看,材料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共性在于立足于国情,校情,特别强调突出自身的材料专业特色,拓宽专业知识,加强实践环节。
  
  1 材料类专业群课程体系定位
  


  在全国大约共有140多所高等学校设有材料类本科专业,在进行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本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走访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网上查阅了华中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大学的培养方案。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学科、专业的名称是相同的,但各校的培养计划和设置方向或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在宏观上,各个学校的共同特点是在结合各自的历史和现有条件下进行的改革。结合学科专业的发展,开设了一些新课,如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等几乎都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也纷纷开出;在课程内容方面,老名称,内容更新;传统方向和新方向是并存的。
  江苏大学处于科技与经济发展领先的区域,就江苏省来说,对新材料领域实施了相应战略,适时地启动了“新材料创新示范工程”。在全省建立了600余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新材料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根据江苏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社会企业的需求,我们提出了江苏大学材料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以及材料类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定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现现代材料科学特点、内涵;实施MSE素质教育,培养知识面宽、知识结构科学的专业人才;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工程应用创新人才。
  
  2 材料类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新的课程体系构建采用“学科基础+专业方向”的模式(图1),就材料学二级学科来说,四个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组成专业群共同设立一个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注重材料设计-组织控制-使用性能-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2.1 整体优化,开设新课
  新课程体系强调突出自身的专业培养特色,拓宽专业知识,加强实践环节。主要体现在: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原培养计划进行整体优化、组合和改革。
  以材料学四个专业组成的专业群为例,共享的学科基础平台新增和调整的课程有:材料科学与方法、材料物理性能(调整)、材料力学性能(调整)、环境科学概论、量子物理基础、材料设计基础,此外还新增一门双语课程“材料工程导论”和调整一门双语课程“材料科学导论”。这些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科知识的素质教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基本能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的概况。
  2.2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以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和完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和产学研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思路和框架见图2。
  强化实践环节,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工程应用型人才所必须的。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改变目前以各门课程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为按专业方向独立设置实验专题,构建自主式、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学生应完成从材料选择、工艺制订、组织分析到相关性能测试评价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评价
  新的课程体系注重基本动手能力训练,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积极开展科技活动,让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对学生进行较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训练。由于教师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各类纵横向课题相结合,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学科前沿和生产实际问题,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利用书本上刚学到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从科研、生产实践中来,到科研、生产实践中去的过程,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大三时就申请校课外科研项目,毕业前就可以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新的课程体系贯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应用、重在实践、强调创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着力培养融知识、素质、能力为一体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经过4年的学习和培养,学生掌握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现代理论和研究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江苏大学材料学院培养的学生一直受到社会、企业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从事职业的范围也很广。许多学生在工作单位上由于成绩突出,较快地走上了管理或技术的领导岗位,有的学生还自主创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3 结语
  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高校品牌创建的一个重要资源。只有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正确、不断淘汰旧、繁、重复的教学内容,引进本学科最新的科技成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才能办出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 刘江龙,王有志.材料工科专业教学改革思路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5):196~198.
其他文献
文中介绍了三角形(梯形)模糊数的表示及其运算以及模糊环境的表示和其隶属度函数的确定.通过对三角形模糊数约束条件下的模糊目标函数优越值的求解,实现了自主车在模糊环境下
本文主要阐述了数据融合的基本理论和不精确推理D/S算法的基本内容,并给出了一种情报用数据融合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本文阐述了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及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快实施我们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介绍一种新的变频调速方案,该控制方案采用模糊控制并且通过对模糊控制器的修正因子的调整来提高系统运行的动态响应.变频器的实现充分利用了80C196MC的硬件,产生PWM调制波.
【摘要】合理设置专业、加强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是事关高校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学校的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关键词】专业建设 培养计划 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1(a)-0241-01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是高校与社会实现有机结合的纽带和桥梁,是学校的基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工作。要
【摘要】本文从职业指导的概念及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专业的专业情况、就业情况及职业指导开展的情况,提出了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立体性、文化性、情境性和理念性的主张,认为这五个特性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涵,相辅相成,共同建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  【关键词】职业指导 高校 就业 东方语言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
本文作者结合市政管道施工的实际情况,分析探讨了排水管道的施工工艺,供同行参考。
1960年4月,总参谋部决定,以通信兵独立无线电技术勤务营和独立通信第1营为基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无线电技术勤务团。这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支电子对抗部队[1]。高技术条件
本文作者根据我国煤矿井下胶带输送机的具体情况,通过现场试验,设计了一种实用井下胶带机输送煤量测算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
【摘要】随着工程监理制度的推行,社会对工程监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促进了高职高专监理专业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对专业培养目标、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等诸要素进行组合,以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监理专业毕业生。  【关键词】高职高专 监理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U4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