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年的农村教学经验,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要开展好农村小学教育,必须从农村小学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
一、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1)农村教学设备相对简陋。如今农村小学在教学设施配备上虽改善了很多,但是由于学校规模小,经费有限,各种教学设备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甚远。学校一般只能配备一两台电脑,满足不了现代化小学教育的需要;教师的配备也受到限制,大部分学校一般只能配备8~10名教师,更没有专业的英语、体育、音乐、美术教师,这些课程一般都是由语、数教师兼职,每位教师身兼数科,俗称“万能手”;学校的图书室也相当简陋,不仅书没多少,图书基本上都比较陈旧。
(2)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近几年来,我校每年都会对部分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校一半以上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而孩子的真正监管人(孩子的爷爷、奶奶、亲戚等)大多数没多少文化知识,不能够或没能力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只知道这次考了多少分,问一问今天的作业做完了没有;家长本人文化水平偏低,家教思想不端正,家教方法不当,虽有些家长表现出强烈的参教意识,但也只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管教孩子,不大懂家教规律。因此,很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单方面的学校教育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3)教师不稳定,流动性大。虽然每年都会有新的教师分配到校,但是由于农村教学条件恶劣,许多进校的老师任教不多久,很快便又调离到其他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的教学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这也给家长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们会对学校的教育有所怀疑,多数情况下会把孩子送往其他学校就读。
(4)学生的爱好兴趣及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接触的环境和人物各不相同,学生的积极性和对所学课程的爱好程度也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在班级上学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淘气,有的爱好语文,有的偏爱数学,作为班主任,要正视学生的差异。
二、 改进措施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作为小学班主任,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1)做好家长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对家长而言,首先要改变他们的教育思想,从思想观念真正认识理解基础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重要意义;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在子女面前表现出消极的思想和态度,以免孩子养成不良习性;理解教育的真正目的:留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不要让应试教育带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把他们培养为课本的傀儡,而应发挥他们各自特长,扬长避短。班主任还需适时开展家长会,多进行交流沟通。
(2)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现状。班主任,不仅要在学习上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也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成为学习上的严师,生活上的良友。随时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当观察到有异常变化时,要及时加以了解,给予适时的帮助和引导,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只有这样,她们才会向班主任吐露自己的真情,特别是班中的“后进生”不致产生自卑感。
(3)让孩子亲身体验农村生活。班上的学生虽然生长在农村,可是受家长的娇惯,很多孩子对农活很少涉足。长此以往,一些孩子会萌生这样的错误想法:父母劳动是天经地义的,都是在为自己服务,丝毫不关心父母的辛苦劳作,即使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也不愿去做。家长时时处处为孩子的安全和学习考虑,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如果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那不是弄巧成拙吗?其实让孩子进行适当的劳动锻炼,体验劳动中的酸甜苦辣,不但能强身健体,陶冶其性情;而且还能让其在劳动中体验家长的艰辛,融洽与家长的关系;更有助于孩子以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激发兴趣,培养参与热情。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有爱好,爱好才能读得进去。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产生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农村小学报纸少、杂志少、电视少、电影少、文化活动少,造成农村小学生知识面窄,视野不开宽。所以,班主任应当利用班会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传递一些祖国日新月异的新信息,组织他们到邻近的城市旅游考察,开阔视野,激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求知欲望。
(5)多表扬、少批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班主任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作业不按时完成,对一切都感到无所谓的孩子。此时,班主任应尽可能地改变这种困境。对他们要和蔼可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即使他们取得点滴进步,也要给予不同程度的鼓励。
时代在前进,教育也在前进。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虽是一项艰巨繁杂的工作,但是只要你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不断学习新的有用的东西,掌握当前社会中最先进的元素,与时俱进,那么一定能做好这项工作,帮助更多的孩子走上快乐健康的成长之路。
(六盘水市盘县板桥镇头坝河村小学)
一、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1)农村教学设备相对简陋。如今农村小学在教学设施配备上虽改善了很多,但是由于学校规模小,经费有限,各种教学设备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甚远。学校一般只能配备一两台电脑,满足不了现代化小学教育的需要;教师的配备也受到限制,大部分学校一般只能配备8~10名教师,更没有专业的英语、体育、音乐、美术教师,这些课程一般都是由语、数教师兼职,每位教师身兼数科,俗称“万能手”;学校的图书室也相当简陋,不仅书没多少,图书基本上都比较陈旧。
(2)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近几年来,我校每年都会对部分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校一半以上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而孩子的真正监管人(孩子的爷爷、奶奶、亲戚等)大多数没多少文化知识,不能够或没能力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只知道这次考了多少分,问一问今天的作业做完了没有;家长本人文化水平偏低,家教思想不端正,家教方法不当,虽有些家长表现出强烈的参教意识,但也只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管教孩子,不大懂家教规律。因此,很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单方面的学校教育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3)教师不稳定,流动性大。虽然每年都会有新的教师分配到校,但是由于农村教学条件恶劣,许多进校的老师任教不多久,很快便又调离到其他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的教学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这也给家长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们会对学校的教育有所怀疑,多数情况下会把孩子送往其他学校就读。
(4)学生的爱好兴趣及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接触的环境和人物各不相同,学生的积极性和对所学课程的爱好程度也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在班级上学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淘气,有的爱好语文,有的偏爱数学,作为班主任,要正视学生的差异。
二、 改进措施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作为小学班主任,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1)做好家长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对家长而言,首先要改变他们的教育思想,从思想观念真正认识理解基础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重要意义;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在子女面前表现出消极的思想和态度,以免孩子养成不良习性;理解教育的真正目的:留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不要让应试教育带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把他们培养为课本的傀儡,而应发挥他们各自特长,扬长避短。班主任还需适时开展家长会,多进行交流沟通。
(2)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现状。班主任,不仅要在学习上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也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成为学习上的严师,生活上的良友。随时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当观察到有异常变化时,要及时加以了解,给予适时的帮助和引导,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只有这样,她们才会向班主任吐露自己的真情,特别是班中的“后进生”不致产生自卑感。
(3)让孩子亲身体验农村生活。班上的学生虽然生长在农村,可是受家长的娇惯,很多孩子对农活很少涉足。长此以往,一些孩子会萌生这样的错误想法:父母劳动是天经地义的,都是在为自己服务,丝毫不关心父母的辛苦劳作,即使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也不愿去做。家长时时处处为孩子的安全和学习考虑,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如果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那不是弄巧成拙吗?其实让孩子进行适当的劳动锻炼,体验劳动中的酸甜苦辣,不但能强身健体,陶冶其性情;而且还能让其在劳动中体验家长的艰辛,融洽与家长的关系;更有助于孩子以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激发兴趣,培养参与热情。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有爱好,爱好才能读得进去。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产生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农村小学报纸少、杂志少、电视少、电影少、文化活动少,造成农村小学生知识面窄,视野不开宽。所以,班主任应当利用班会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传递一些祖国日新月异的新信息,组织他们到邻近的城市旅游考察,开阔视野,激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求知欲望。
(5)多表扬、少批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班主任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作业不按时完成,对一切都感到无所谓的孩子。此时,班主任应尽可能地改变这种困境。对他们要和蔼可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即使他们取得点滴进步,也要给予不同程度的鼓励。
时代在前进,教育也在前进。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虽是一项艰巨繁杂的工作,但是只要你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不断学习新的有用的东西,掌握当前社会中最先进的元素,与时俱进,那么一定能做好这项工作,帮助更多的孩子走上快乐健康的成长之路。
(六盘水市盘县板桥镇头坝河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