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成性评价进行教学业绩评定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h504705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业绩在绩效考核评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如何确定对教学业绩的评价就显得较为重要。教学业绩应该是两方面的:一是显性材料,如获奖的证书、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论著等;二是隐性材料,如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深层影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大调动等。然而,在实际评价管理中,领导者在对教学业绩进行评定时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显性材料。这种评价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如今教育界大力倡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即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而是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那么,学校管理者是不是该走在教师的前列,率先用这种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来评价教师,关注他们的进步和变化,帮助其认识自我,发现不足,改进教学,做一个反思型的学者呢?形成性评价抓实教学细节,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记录,能真实地反映教师教书育人的发展过程。我们知道,一次测验或考试成绩不能充分展示一个班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等,应多方面、多角度地加以评定,作出合理、客观的分析。这样的评定结果可让领导者更清楚教师的日常付出,也可让教师更详尽地了解学生,提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建议。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励他们潜心教研,有效调控教学过程,也间接地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这个过程就是自主发展的过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十中学 )
其他文献
绩效考核,就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测量和评定教师在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不仅为教师评优、晋级、提职等提供了依据,也可以让教师了解自己的优势、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绩效考核既是指标体系,也是一个控制过程,最终目的是让每个教师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奋斗方向,使其能在所处的位置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学校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不是简单的考核评价,而是通过制
九江市鹤湖学校开办至今,在上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学校管理科学,师生心齐劲足,教学质量优良,社会好评如潮,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省安全文明校园、全省中小学一级图书馆单位、全省“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全省家庭教育工作与省家长函授学校办学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园林化单位、全省绿色学校、全省优秀少先队集体。  一所新创办的学校,迅速成为学生向往的学校。其缘由就是我们坚定地走文化立校之路
不少学校的考核评价制度一时还难以适应绩效考核所需,评价方式弊端不少。这表现为:评价内容单一,如对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多采用定量评价,以学生考试科目的成绩为依据,评价指标锁定在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评价方法简单,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往往是一学期或一学年进行一次,重终端而轻过程;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以学校评价为主体,教师只能被动接受管理者的评价;评价标准整齐划一,忽视了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如农村学
要促进教育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理念:把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教师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整合起来,并对此进行发展性评价。这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实行预设制度。国家对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明确的达标标准,学校对教师可实行责任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现状,制订完成教育教学的预设计划,学校不定期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二是分析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能较全面地展示教师组织教学、把握教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