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业绩在绩效考核评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如何确定对教学业绩的评价就显得较为重要。教学业绩应该是两方面的:一是显性材料,如获奖的证书、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论著等;二是隐性材料,如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深层影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大调动等。然而,在实际评价管理中,领导者在对教学业绩进行评定时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显性材料。这种评价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如今教育界大力倡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即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而是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那么,学校管理者是不是该走在教师的前列,率先用这种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来评价教师,关注他们的进步和变化,帮助其认识自我,发现不足,改进教学,做一个反思型的学者呢?形成性评价抓实教学细节,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记录,能真实地反映教师教书育人的发展过程。我们知道,一次测验或考试成绩不能充分展示一个班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等,应多方面、多角度地加以评定,作出合理、客观的分析。这样的评定结果可让领导者更清楚教师的日常付出,也可让教师更详尽地了解学生,提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建议。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励他们潜心教研,有效调控教学过程,也间接地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这个过程就是自主发展的过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十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