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结合”方法论原则─—学习《纲要》体会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0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纲要》的学习认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条件下,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时代产物。文章第一部分指出,为了使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取得必要的理论前提,邓小平首先正确地界说了马克思主义,从三个不同的逻辑层次上分别提出了“完整准确”说、“精髓灵魂”说和“继承发展”说。第二部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超越、扩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互作用的分析,集中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并完备起来的,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最后,文章第三部分从历史与哲学的高度,说明我们在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其他文献
该文从提出和论证“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入手,扼要地揭示出社会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潜移渠道,迁移渠道,“中洪”渠道,辐射渠道等四种转化渠道;探讨了社会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若干机制,包括观念转化机制,导向投入机制,市场媒介机制,动力激励机制等。针对社会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如:要形成良好的观念氛围;合理的资源配置,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组织科研人员分流;建立通畅地结合渠道;发挥政策的调整作用。从而以社会科学研究的超前性、自觉性、能动地发挥社会科学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是许多发展中社会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依据部分发展中社会特别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经验观察,讨论了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城乡工业发展的矛盾与摩擦、协同与制约,探讨了城乡工业协调发展的途径,提出了发展中社会推进工业化进程、合理调控城乡工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建议。
本文作者认为,改革和完善人大制度是一种自我发展的过程,不是质的飞跃,而是量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律和我国人大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它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任何超前或无度都不利于其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对如何有步骤地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本文旨在探讨原始艺术和现代派艺术之共有的抽象特质,并叩问其共同的赖以发生的心理机制,即马斯洛所称的“生存和安全”的人类第一级的心理需要,并针对东方艺术对原始抽象美的认同,及现代派艺术向东方抽象美的心理回归。论证了抽象与形式之间的心理“互文性”。
进入80年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研究领域,逐步发展成熟。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局限,一些重要的历史问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具体和客观。本文力图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对建国初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共对该问题的认识作出阐述和评价。本文强调建国初期中国社会形态的新民主主义特征,认为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具有进步作用,指出了过渡时期思路线和三大改造运动的某些局限。相信文中的观点对于理解初级阶段的理论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会有一些帮助。
本文运用组织理论将行政组织区分为健康的与病态的两大类,提出了对病态的行政组织进行组织诊断的新观点。文章详细地论述了组织诊断的实质、组织诊断的特点、组织诊断的程序以及组织诊断的技术。
太阳在哪儿过夜──读《东方的智慧》仁可如果我们在这里把太阳比喻为智慧之光,那么抛开“太阳在哪儿过夜”的诗意成分,这一问题带给人们的将是某种难以名状的尴尬:人类将向何方去?又该怎样面对“已经过去的、正在进行的和将要来临的”?这种尴尬似乎揭示了人类在对宇...
本文从历史研究的“历史性”与当代性之间的矛盾关系出发,提出评价历史研究的当代性的两种参照系和两种标准;进而分析了历史研究的当代性与当代社会生活对历史科学的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论述了在当前加强历史研究为当代性中所涉及的“义”与“利”如何兼顾、“雅”与“俗”如何平衡、“中”与“外”如何融通等几个问题。
农业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资金积累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作者从产业结构有序变动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等角度对传统的农业向工业化“贡赋”模式作出批评。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为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实际进程,中国应选择新的农业资金积累模式。即以工业、农业协调发展为基础、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多元化积累主体的自愿性积累为特征,在保证农业部门长期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黑城出土的汉文文书中有五件残历,本文对其年代考查得出,它们都是元大德和至正时期接时历书残页。现有不少明清历书传世,近年也发现一些唐五代宋历本,但在此以前元历却一本无存。黑城残历出土得知授时历创立了历书新格式:删除了大小岁会、杂会、黄道黑道等丛辰类目,集中每月六侯列于月首等等,使历书眉目一新。这种格式一直为明清遵循。内容与清时宪书有两个差异:①元历二十四节气用平气注历,清历用完气;②清时宪书日躔十二次日期时刻即交该月中气时刻,而元明历书却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