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及地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来源 :文学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热”、“一带一路”的建设,使得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留学生处在特定的地域内,而每个地域都有独特的方言及文化,这必然会影响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虽然有些方言词、地域文化零星地出现在了对外汉语教材当中,但没有形成体系,在教学中并没有受到重视.本文通过调查访谈的方式,以山东、上海、湖南等地域的留学生为对象,了解方言及地域文化对他们生活、学习产生的影响以及他们对各方言及地域文化的认知情况、需求情况等,力求对如何将方言及地域文化适度引入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先锋文学在八十年代进入当代文学视野,其定义经过由宽到窄的流变.回顾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先锋小说”回归纯文学自身的探索,除去时代风潮、西方文学的影响外,与作家自己的经历
但丁《神曲》中描绘的地狱与刘鹗《老残游记》中描绘的地府是中西文学史上相似的题材.本文旨在分析地狱(地府)分别基于基督教信仰与清代民间信仰之上的布景之异、概念之别、
内容摘要:聂赫柳多夫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巨作《复活》中的男主人公。在文学伦理学的视域下,聂赫柳多夫拥有着赎罪者、贵族、弟弟等多重伦理身份。其赎罪者是众多伦理身份的主导,他由追求救赎出发,开启了错综复杂的情节,多重伦理身份与困境使其一度陷入混乱局面,最后在《福音书》中真正觉醒。这本质上也体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宗教伦理观,暗示人类共通的生存意义。   关键词:《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柳多夫 文学
姓名作为一种传递文化信息的符号,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传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民族心理等.文章从语言国情学角度出发,以汉俄姓名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汉俄姓名中重名现象产
肖恩·谭作为国际知名图画书创作者在国际上备受关注,而我国研究者对其作品的研究还比较单薄.通过对其三部代表性作品进行研究发现:他的文学作品多关注少数弱势群体的生存状
小田岳夫著《鲁迅传》是世界上第一本完整的鲁迅传记.该书于1941年在日本出版后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多次再版,且其各版均在内容上有所改动,可以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20世纪40年代
玛格丽特·杜拉斯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部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讲的都是自己的童年故事.而这位中国情人与母亲的形象和故事,却在三部作
目的 比较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所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庄子和惠特曼在追求逍遥于世和人性解放的自由之境时,庄子信奉个人通过祛欲、心斋、坐忘、齐物于道等方式来摒除一切违背个体天性的外在羁绊,力求达到与世无争、天人合一的澄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也离不开语文教学,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因此,探究构建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的机制就显得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