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cang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学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在教学中,学生不参与到教学中来,那就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那就谈不上教学有效果,因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情况,学生的参与能力不是一生就有的,而是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的,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如果教学中不注意培养,学生就根本不懂得怎样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就好象不入门,不入到数学学科这道门中来,而在数学科的门外徜徉着,进不到物理这门自然科学中来。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主体地位、是课堂的主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参與进来,怎能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和课堂主人的作用呢?学生的参与不光是讲在口头上,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靠老师的引导和培养,也就是说,学生有没有参与到教学中来和学习中来是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引导有关,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是起主导地位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起主导地位的作用,使他们乐于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当今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常说,学习要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很好的老师,人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学习,就会一心一意的投入到学习中,学习的最好刺激也就是对所的科目产生兴趣,要让学生产生兴趣,首先就要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及时的根据所教的内容抛出问题,诱发争论产生兴趣,发表意见,说说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学生喜欢的实验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让学生都处于一种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而需要掌握的内容却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中、思考中得到掌握,并取得良好的教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就是说为什么有些老师上课学生很喜欢,有些老师上课学生没有那么欢迎,没有兴趣感,甚至头厌,起主要原因是不懂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很好动力,有了动力就能带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中来了。
  三、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他们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课前,教师应先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四、要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实验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如上“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一种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并能因此引发奇思妙想,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革故鼎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的课,“见书不见人”的课,"中评不中用"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其他文献
从新课程的实施以来,高中数学新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新教材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亲和力”。用“问题与矛盾”来引导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问题性”。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随处可以见到“观察”“思考”“探索”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例如《数学4》中,仅“思考”栏目就设置了32处,“
期刊
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对数学的厌学情绪,严重地影响着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该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着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用学习的目的去激发  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厚而稳定的兴趣,必须加强学习目的教育。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学好数学的重要意义。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经常向学生介绍
期刊
时光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我县新课程改革工作开展已经有三年时间,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切地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给学生所带来的青春活力和对教师所
数学概念反映的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人们对概念的形成一般都有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小学生更是如此。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关键在于概念教学的第
目的: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定量分析KPNA5和GSTm3基因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与正常胸腺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KPNA5蛋白在
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的焦虑、睡眠障碍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性障碍。临床治疗此病多采用中药、西药、中西药结合、心理治疗、针灸等方法,没有统一的治疗标
网络,无疑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今年1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年底,中国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
【摘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数学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贴近生活,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离自己很遥远,不再觉得数学脱离实际。  【关键词】数学 生活实际 培养能力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数学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贴近生活,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离自己很遥远,不再觉得数学脱离实际。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
目的:通过观察肝舒乐片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前列腺组织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探讨其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为其运用于临床治疗
目的:从临床治疗结肠癌常用的中药中筛选出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有效中药组成方剂,观察该方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清热燥湿解毒活血方及其拆方对结肠癌的作用机制和中医病机,为结肠癌治疗提供有效的中医方剂。方法:对1979年6月~2014年3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结肠癌的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出250味中药作为初筛的具体药物,用95%乙醇浸泡一周,第7天开始制备中药醇提物,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