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下水”作文,提高作文实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应当亲自“下水”,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作文苦与乐;为学生树立榜样,使作文教学取得实效。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下水”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颇使师生感到头痛。为解决这一难题,许多语文教育专家提出了很多的教学理论,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进行了诸多尝试,如快乐作文法、快速作文法、五步作文法……种种理论、方法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然而综观现实,这些理论和尝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更无法推广普及,作文教学依然成为教师棘手的难题,写作依然是使学生感到害怕的事。究其原因,是众多写作理论太抽象太空泛,名家的作品太神妙,学生看得到而学不到。更主要的是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只教而不作,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指导学生如何作文。这不显得有点可笑吗?不亲自“下水”的老师们又怎能体味学生写作的苦与乐,怎么知道题目的好与坏?又怎能指导学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给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呢?笔者根据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语文教师要想增强作文教学的实效,应当亲自与学生一道“下水”,师生一起同题作文;一个语文教师只有亲身体验,亲自“下水”,写出一手好文章,才能胸有成竹地指导学生写作,才能收到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才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依托“下水”,查明实情
  
  写作是学生生命活动的组成因素,是学生主观情感的真情再现,是学生的精神家园,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的历程。一个语文教师只有亲自“下水”,亲自动手动笔才能真正知道哪些题目好写,哪些题目难写,哪些学生喜欢写,哪些不适合写。教师只有亲自“下水”了,才能查明实情,才能深知学生作文苦与乐,指导起来才能游刃有余,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及时熟练地给学生最有益的启发和最切合实际的经验。这时学生只要专心感悟,跟上思路,写一回作文就有一回进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感受到写作的快乐。教师作文“下水”,还可以起到检验作文题是否合理,是否适合学生的作用,有时我们教师出一道作文题,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学生不难写;实际却不容易。只有自己“下水”过后,才会更好地反思,将题目改得更合理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一步发掘学生写作的潜力。作文是人格完善的一种历练,是一种劳动,劳动必是一个艰苦历程,作文的快乐只有在作文写成了,只有写自己喜欢写的题目,说自己想说的话,“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于性情的自然”,这时才有快乐可言。一个教师只有亲自“下水”,亲自感受到写作的艰辛时,才会想到学生写作原来很苦,才会设身处地为学生设题,才会有目标、有角度、有针对性、潜移默化与循序渐进地搞好作文教学。
  
  二、依托“下水”,树立榜样
  
  作文技巧的掌握,关键在于多写多练。要学会游泳就要多“下水”。下一两次水当不了游泳健将,更谈不上当一名优秀的游泳教练,好的游泳教练没有不会几手“水上”绝活的。语文教师在紧张繁重的教学生活中,也常常与学生一道“下下水”,练练“水性”,写几篇作文,甚至创作几篇文学作品,这样可以使自己的作文指导更有针对性、示范性和权威性。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好的榜样,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一个语文教师起码应该具备“两得”,一是讲得,二是写得。我们老师往往能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却很少做到与学生一道写写随笔,记记日志。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个语文老师如果不经常动动笔,“下水”练练“水性”,怎么能有作文的敏感和灵感呢?一个“水性”不佳的语文老师,又怎么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呢?当我们批改作文在课堂讲作文时,我们又有多少底气,讲出的话是否具有穿透力,能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真真切切地起到指导作用呢?当然,作文教学事不限于批改或评讲,凡是有关作文的事,我们语文教师只有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水性”越好,给学生帮助越大。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自然要仔细研究,看准本班学生的实际,乃至某一学生的实际,挑选适当的方法来用;但是教师实践得来的经验是作文指导的根本;根深本固,再加上适当作文教学方式方法,这样成绩就更斐然可观了。写作是心泉的自然流淌,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多“下水”,练熟“水性”,让自己的“心泉”与学生的“心泉”自然交汇,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才能流淌出更美的语言文字,更清澈的思想灵感。
  
  三、依托“下水”,提高水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中小学界曾盛行一个关于中学作文指导的最新做法,其中就有一条是“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作家”。如果说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生活老师,而语文教师更应该成为精神导师。一个善于言辞,又能写一手漂亮文章的语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语文教师只有通过多“下水”,查明“水情”,熟练“水性”,提高“水平”,才能知其甘苦,做好榜样,展现魅力;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笔者在作文实践中发现,每当笔者拿出自己的“下水作文”作为范文讲解时,学生特别喜爱,特别崇拜,看了又看,读了又读,几乎能达到背诵的地步。因此,语文教师的“下水”作文是最亲切、最有“魅力”的范文,其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课文中的经典名著,更不用说一般的优秀作文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下水”,多练笔,多了解学生写作甘苦,跟学生一道在疑中探究写作,在析中练习写作,在品中感悟写作,在练习中提高写作;尊重学生的作文价值,肯定学生作文的进步,在平和、轻松、快活、幽默的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喜欢上写作,享受作文的快乐。
  写作是学生抒写心灵,通向客观世界的一扇窗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通过亲身的实践,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精练、优美的文字把自己内心情感思想写出来。有了金刚钻,才敢揽瓷器活,作文教学方法再好,也抵不上老师的“下水作文”实用。一个语文老师只有“下水”了,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写作基本素质;基本素质提高了,什么理念都能辨识和理解,什么方法都容易学会使用。水之积厚了,负大舟才有力;风之积厚了,负大翼才有力。一个语文教师只有经过“炼狱”的考验之后,才能在教学中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作文是学生思想的结晶,情感的载体,我们语文老师只有多“下水”,多尊重学生的作文价值,才能使学生感受其乐,感悟其美,发现其妙,才能真正喜欢上作文,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教学论》.李秉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论语文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王枫.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庄子选译》.唯韬主编.延边人民出版社
  (责编 雷 艳)
其他文献
一、指导学生写出预习提纲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养成自学的习惯,而自学环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我们要向学生说明自学特别是预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应及时布置预习提纲和思考题。我一般是在上课前一两天,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并写出自学提纲,之后进行抽查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必要时则进行全班集体指导。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写出如下提
自从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在各方面交流、交往频繁,中韩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中韩两国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如今,“汉风”、“韩流”这两个词恐怕没多少人会陌生。
目的:观察自拟宽肠通腑颗粒治疗外感久咳的疗效。方法:将86例外感久咳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宽肠通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56例;常规西药治疗组(对照组)30例。2组均3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
调查证明:在人类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以至将来的几十年内,不论新的媒体多么发达,远距离教学多么普及,文字教材将永远保持目前的主导地位。要真正掌握一门外语,需要有大量的阅读,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整个外语学习的成败。   在大部分情况下,阅读的目的是获取篇章信息,而不是掌握语言形式。阅读是一个言语输入技能。阅读量越大,永久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就越丰富。这易于形成阅读能力提高的良性循
在赤水河航道处近400名职工中,党员的人数差不多占到五分之一。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飘扬在机关、赤水河沿岸航道站、信号台和航道施工点上,引领着全处干部职工,为赤水河航道
文学中的细节描写就是要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细小之处及环境进行细致具体的刻画,使它构成整个情节最典型的部分,用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展现人物形象的独特个性,反映文章深广的思想内涵。一篇文章里成功的细节描写,具有细腻深刻,含蓄生动,极富真实感和表现力的作用。因此,尽管这种描写有时只是某一瞬间的情形,却能使人物一下子活起来,显示其独特的容颜和具体个性的魅力,达到出神入化的美妙境界。  如何指
一、题目  (2008年高考数学辽宁卷文科第21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宁神合剂是叶景华主任据多年临床经验,临床制定成协定方;药物组方严密、药性平和;由本院制剂室制成合剂。在临床使用30余年中,反复使用于失眠症的病人,临床效果明显。笔者从1996年
世纪之交的世纪经济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双向、互动的全球经济体系。在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合作、相互对抗协调中,在多样化的发展中,世界经济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人的一生,总是在各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着活动。而不同的荣辱观,正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我们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认真学习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我认为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