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困生的转化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ngfeng3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也是经济竞争日益强烈的时代。身处农村的家长们深感生活的艰难,他们有的忙农活,有的双双出去打工,家里留下孩子们,他们总认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独立生活照顾自己。恰好相反,孩子们在没有父母的监护管教下,放学后上网吧,玩得忘了回家,看电视忘了睡觉,时间一长成绩出现滑坡,由于缺少关爱,性格变得孤僻等。还有些家长早出晚归的忙农活,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们只知道孩子在学校上课,具体学习成绩怎样.是否真的去了学校,他们一无所知。有时部分家长闲暇之余,不是打麻将,就是玩扑克牌……
  农村的孩子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厌学的情绪越来越重,不交作业,与老师顶撞,甚至逃课,这样的学生让我们身处教学第一线的农村教师深感头痛,如何转化这样的学困生,对农村教师来说任务尤为艰巨。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转化这样的学困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交流与沟通是学困生转化的桥梁
  
  这些学困生由于长期处于被歧视的环境和氛围中,往往抱着破罐破摔的心理,做起事来我行我素,不管谁说什么也不在乎。其实这是他们长期得不到关爱和关心所导致。这时教师应实事求是、诚心诚意去关心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最需要什么,最缺什么,从这里找突破口,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亲身体验到教师的诚意、教师的关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教师是可以信赖、依靠的人,他们才可以打消顾虑,减少与同学、老师的对立情绪。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谈心。例如:我班有一位姓吴的同学,父母离异后,与父亲生活,但是与父亲的感情不和,不愿回家,经常留宿在同学家或学生宿舍。有时和社会上的小青年混在一起,沾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惯,逃课、旷课的次数多起来。我多次找他谈话。几天后,他交给我一封信,我从信中了解了他的思想动态,消除了对他的误解,也给他回了信,就这样我们以书信的形式交流谈心,在我的引导下,他改正了缺点,与父亲和好,成绩也提高了。多一些关爱、多一些交流,才能给学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动。这样他们不管处在怎样的环境下,都会接受老师的教诲。
  
  二.欣赏和鼓励是学困生转化的动力
  
  欣赏是教师热爱学生的一种表现。欣赏还是一种发现,只有捕捉到学生身上闪现出的优点和特长,才会使学困生相信自己能行,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我班有一位男生从内地转来,家乡口音很重,他常常为自己的平庸而自卑,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下课也总是单独呆在一处看别人玩,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作文写的很好,征得他同意在全班宣读了一遍,同学们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眼光,我借机称赞他的字写的也很漂亮,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从此以后,他象变了一个人似的,性格开朗,主动与同学交往。
  还有些学困生由于长期被冷落,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他们想参加又不敢,这时教师应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帮助他们选择适合或擅长的项目。如:有两位同学在运动会比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有一位同学在美术作品展中获二等奖;还有一位同学在歌咏比赛中获三等奖等。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充分感受到鲜花和掌声,鼓励和赞扬,原来荣誉的获得离他们并不遥远,从而感受到自己的潜在价值。
  
  三.尊重是学困生转化的基本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一个没有自尊心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这些学困生始终处在被人歧视或辱骂的状态下,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渴望得到尊重。这时教师应从多方面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心理上的困惑,行为上的不轨,要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找回自我。例如:在一次5分钟即兴演讲时,在我的鼓励下,这些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有一位同学说:“老师不喜欢我,是有原因的……,还有一位同学说:自己目前还没有特殊的才能,但我从现在起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来得及……”,他们的这些话博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这种被尊重更能使他们体验到快乐和感动。
  
  四.自信是学困生转化的必要保证
  
  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对于学习成绩不好,因多次犯错而长期受到教师批评,同学的冷落,家长的训斥的学困生,他们经常处在“冷”的环境和氛围中,自感不如别人,这时教师应善于鼓励他们今天比昨天做得好一点,这也是成绩,因为我们进步了,别看事情小,只要进步了,这都是我们的成长足迹,它印证着我们克服惰性,抵制诱惑,战胜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例如:主动关教室门窗、主动打扫教室卫生、作业写的整齐了,字写的漂亮了,上学没有迟到,拾金不昧,关心、帮助别人等。
  教育家陶行知曾告戒教师说:“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如果对学困生责备、冷落、轻视,或者漠不关心,他们身上的种种潜能将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学困生自己也会因教师的粗心和轻视而自甘堕落。如果教师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那种不易被觉察的潜能,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滴水能折射出七彩阳光,让我们心中揣着学困生的无奈,和他们一起愉快地走在时光的隧道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让我们谨记这谆谆教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和情感,让我们的爱播撒春天的种子;让我们的爱架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用我们的爱搭建学困生走向成功的舞台。
  (作者联通:835400新疆伊犁巩留县塔斯托别乡中学)
其他文献
探究性学习是现在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可能不够,很多的教学探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探究性的教学内容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没有达到成熟的有一定模式的教学境界。这是我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要明白什么是探究性物理教学活动     1、物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除了教材上要求的外,可以是物理知识的应用,如根椐
期刊
新课程标准从理念到设计,从目标到实施都有突破性的进展,其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个核心有三根支柱支撑着: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教育,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从而谋求自我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专业角色的转变,发挥角色应有的作用。   从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到陶行知的“学高为师,身正为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竞争的时代,不能自我更新知识不会学习的人,将是时代的落伍者。学习很重要,会学更为重要。然而“会学”绝非朝夕之功,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形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善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要培养学生养成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习惯。在每学期开学之初, 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及早地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每个学生不仅
期刊
“差生”的转化问题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情,怎样才能让“差生”不差是众多国内外教育专家长期研究的一个问题。  “差生”问题是应试教育旧观念上的老问题,时至今天,我们不提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然盘距在我们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心中。  其实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优生”的某些优点未必是优点,“差生”的某些缺点也未必是缺点,我们做教师的应慧眼识金,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在的素质。    一、捕捉亮点,扬长避短   
期刊
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作为学校工作者应该关注和思考“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
期刊
“差生”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了解差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部分学生自身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大面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差生心理特点    1、自卑心理  自卑的心理特点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由于诸多的原因,其学习成绩明显差于其他学生,在学习上受到较多的是“失败的体验”,其成就感长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尤为重要。主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的。这种主动性、积极性来源于学习情景中某些因素、某些特征的吸引,而且这种吸引力越大,学生的兴趣就越浓厚、热情就越高涨、注意力就越集中、意志力就越顽强越持久,从而将学生导向自主、高效的学习探索境地。长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证明,以讲授法为
期刊
教学是一个涵容了主客对象、多层次知识内容、多种知识传导方式以及多样性目标效果的互动、多动过程。在不断发展的教学改革中,实践活动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对此的认识是:实践活动教学是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
期刊
有一次我接班没多久,离就寝熄灯还有五分钟时到男生寝室去查看情况,寝室长悄悄出来告诉我:“有两名学生搞恶作剧,准备把扫帚放在半开虚掩着的寝室门上,等A同学回寝室睡觉,一推门扫帚就正打在这个A同学身上”。我走进寝室,果然看见两人正在行动,我并没有把学生揪出寝室训斥,而是装着不知道的样子,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的寝室太脏了,本来应该在明天早晨由值日生打扫,现在这两位同学做好事,拿来了扫帚,那我们就破例
期刊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此言一语道破修改对于习作的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应当是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沿袭着这样一个运行模式:“老师命题——学生习作——老师修改”。修改成为老师的“专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而,学生习作兴趣不高,教师往往因为负担过重而叫苦不迭,也厌倦了习作教学。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作文教学。为此,《语文教学标准》在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