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ch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尤为重要。主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的。这种主动性、积极性来源于学习情景中某些因素、某些特征的吸引,而且这种吸引力越大,学生的兴趣就越浓厚、热情就越高涨、注意力就越集中、意志力就越顽强越持久,从而将学生导向自主、高效的学习探索境地。长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证明,以讲授法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法单纯靠讲授、靠教材中的文字信息不足以吸引学生,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诸如兴趣、动机、需要、意志、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从而导致思想品德教学长时期处于空洞、死板、被动的局面。由于问题教学法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它的介入和应用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一改旧观,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
  问题教学法是以教师设计的情景为学习对象,通过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通过激情、启疑探究,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探索促进学习的有效方法。学生的学习是以问提的产生、`探究、`解决、再产生、`再探究的过程来体现教学的进程,因此,我们把问题教学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问题情景的设计阶段
  
  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是指将教材内容转换为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引导学生积极质疑。这是教学活动的起始,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果,它需要教师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问题教学法的本质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些问题从那里来?不是教师直接给学生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情境把一个一个问题引生出来。这就要求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和针对性。不仅要生动、有趣,而且还要针对教材和新教程标准、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善于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典型的、与所学知识联系密切的情境。例如,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有关环境问题的危害时选取学生亲身经历的沙尘暴的情景,由于这个情景是学生熟知的,甚至有的学生的家庭就深受其害,这样便于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的危害、成因等,经过分析、探究,进一步地体验、理解问题。
  问题情景的设置一定要“精”,教师要钻研教材。围绕重点、难点,挖掘教材,把问题设到点子上,设疑要有“度”,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设疑要有“时”,就是要选准提问的时机,要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出问题,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时要及时提出反问和追问,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二、引导质疑阶段
  
  通过对问题情景的感知,多角度、多方位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挖掘和捕捉蕴涵在情景中需要探究的未知因素和信息,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这是问题教学的前提,学生不能质疑,提不出问题,整个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引导学生探究阶段
  
  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通过联系、类比、转换等思维方法发现认识问题的新关系。个人自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方式有阅读、观察、思考等。这里的阅读不仅要阅读所要学习的章节,还要阅读与问题有关的已经学过的章节和与问题相关的资料。通过阅读,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机会自学,为教师最直接地指导学生学习提供了条件,也便于学生有时间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再把小组活动容入课堂,通过生动活泼的交流、交锋,拓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面,提高探究问题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节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城市,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孩子,而在农村,在第一胎是女孩的情况下,可以生二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思考,最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是还存在着城乡差别,城市职工有养老保险,而农村的养老问题还主要靠子女的赡养解决,所以,生育政策也存在着城乡差别。这样学生参与“质疑—释疑”的过程,能体验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成功感,能焕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坚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应用深化阶段
  
  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有了初步的经验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回顾与反思学习过程的经历,开发并深化有关的知识,在运用中强化自己的体验。比如,上面提到的“环境问题”,可以在应用阶段要求学生运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针对现实生活中某个突出的环境问题,从功能、美学、保健等方面设计出方案,然后交流、点评;还可以让学生写出合理化建议,提交环保部门。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参与社会,参与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人。
  
  五、总结评估阶段
  
  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总结探究学习的过程,对方案、设计、论文等产品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教师应着重在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上提出指导性意见,使学生质疑—释疑的过程更舒畅,更合理,更有实效性。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尝试运用教学设计的有关理论,把问题教学应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开创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境界,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它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第一,运用问题教学法,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由一个问题引向另一个问题可以把枯燥的思想品德课变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课。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张扬,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第二,学生学习的潜能很大,只要具备了适合的条件,每个学生所具有的学习、发现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所以,教师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挖掘出来,把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因诱发出来。
  第三,学生的学习应是自主的,要由衷地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和自我发挥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学生能把一切事情都做好。
  第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点拨、指导。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的隐退,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要不断提高教学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和评估能力。
  (作者联通:261306山东昌邑市都昌街办西永安初中)
其他文献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都认识到表扬和鼓励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所起的巨大作用,都尽量寻找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适时适当加以表扬,使学生发扬优点,自觉减少缺点和错误。但是教育的手段不是只有表扬和鼓励,其他手段也有它们独特的作用,责备就是其中的一种。  责备往往是指出他人的缺点和错误,帮助他认识和改正这些缺点和错误。老师如果明智、谨慎地加以利用,责备能激励学生竭尽全力,既保持自信又专注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并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改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采用学生喜欢的多种学习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参与学习过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材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高素质人材的要求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自1996年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并把“科教兴国”定为一项基本国策,而后又提出了素质教育。确实,一个国家、社会要进步、要发展,必须依靠教育,那么教育必须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只有人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才可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们深深感悟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们山区乡的
期刊
当一名好医生不易,做一位好老师更难。在没有课改之前用着传统的老方法“嘴巴+粉笔”教学,容易使一年级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课改后,方法多样化了,学生也爱学。为什么呢?怎样才能教好一年级数学,使学生全面发展呢?基于参加工作以来不断地实践学习、试验探索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演示、试验和操作要点    演示试验动手操作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现在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可能不够,很多的教学探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探究性的教学内容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没有达到成熟的有一定模式的教学境界。这是我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要明白什么是探究性物理教学活动     1、物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除了教材上要求的外,可以是物理知识的应用,如根椐
期刊
新课程标准从理念到设计,从目标到实施都有突破性的进展,其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个核心有三根支柱支撑着: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教育,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从而谋求自我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专业角色的转变,发挥角色应有的作用。   从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到陶行知的“学高为师,身正为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竞争的时代,不能自我更新知识不会学习的人,将是时代的落伍者。学习很重要,会学更为重要。然而“会学”绝非朝夕之功,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形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善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要培养学生养成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习惯。在每学期开学之初, 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及早地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每个学生不仅
期刊
“差生”的转化问题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情,怎样才能让“差生”不差是众多国内外教育专家长期研究的一个问题。  “差生”问题是应试教育旧观念上的老问题,时至今天,我们不提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然盘距在我们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心中。  其实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优生”的某些优点未必是优点,“差生”的某些缺点也未必是缺点,我们做教师的应慧眼识金,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在的素质。    一、捕捉亮点,扬长避短   
期刊
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作为学校工作者应该关注和思考“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
期刊
“差生”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了解差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部分学生自身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大面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差生心理特点    1、自卑心理  自卑的心理特点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由于诸多的原因,其学习成绩明显差于其他学生,在学习上受到较多的是“失败的体验”,其成就感长
期刊